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0年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国殇(shāng) 睥睨(pì) 馋鬼(chán) 喃喃自语(nán)
B.鞠躬(jū) 凝视(níng) 怵人(chù) 赫赫扬扬(hè)
C.忌讳(huì) 诡谲(juě) 囫囵(lún) 脚镣手铐(liào)
D.污秽(huì) 侦缉(zhēn) 幌子(huǎng) 镗镗鞳鞳(tà)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能够哗众取宠,获得班级提名,他一直默默地为班级做事。
B.四合院是传承百年的中国建筑智慧,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雕梁画栋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C.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精神焕发,他蹑手蹑脚地走到讲台前。
D.他做事雷厉风行、拖泥带水,效率很高,深受员工喜爱。
3.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在本届读书活动中,选手们不仅传递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魅力,更激情阐述了自己的读书感受。
B.透过浓浓的迷雾,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在远处慢慢地走着。
C.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为健康事业插上了智能翅膀。
D.考试期间,不少家长为孩子精心准备了铅笔、钢笔、橡皮、风油精等文具用品。
4.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没有人生,我们就无法理解诗和艺术。人工智能正是在这里遭遇滑铁卢。我们读杜甫的诗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听贝多芬的音乐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我们看达·芬奇的画很感动,__________________。试想一下,如果人工智能创作出诗歌、音乐和画作,但背后没有思想和情感,我们如何欣赏它、解读它?
①是因为我们感受了他对美好生命的热爱
②是因为我们懂得了他坎坷困顿的人生
③是因为我们体验了他与悲剧命运的抗争
A.②①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郭沫若的《屈原》、老舍的《天下第一楼》、孙鸿的《枣儿》都是多幕话剧。
B.《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文中的主人公简·爱自尊、自爱、自强,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精神。
C.戏曲与话剧、歌剧相比,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在戏曲中,动作是真实的、生活化的,在真实动作的基础上,可以虚拟时间、虚拟空间。
D.“屈原”“凄惨”“收揽”“景仰”等词语分别属于名词、动词、动词、形容词。
6.海河中学九(3)班正在举行“我看文化自信”语文专题活动,如果你也参加了本次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10分)
材料一: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国外,一直都有质疑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声音,良诸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让中华文明在世界上有据可考的四千年延长至五千年。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良渚古城遗址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
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是杰出的城市文明代表。
材料二: 作为国际戏剧界重要戏剧节之一的阿维尼翁戏剧节,2019年7月4日在法国阿维尼翁拉开帷幕。今年,有10余个中国剧目在阿维尼翁的戏剧舞台上精彩上演。其中孟京辉导演的《茶馆》受邀进入戏剧节核心板块IN单元演出。这是中国当代戏剧首次进入IN单元,是中法戏剧交流的一个重要成果。
材料三: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一个民族要实现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将材料一概括成一句话新闻。(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段结束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8题。(6分)
暮秋感怀
于谦
重阳节后北风多,景物萧条可奈何。叶带寒声风外落,雁随霜信①月中过。
愁来万事纷如结,老去孤忠②耿③不磨。偷得浮生片时暇,凭阑搔首且吟哦。
【注释】①霜信:霜期来临的消息。②孤忠: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③耿:正直。
7.诗的前四句主要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环境的萧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全诗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点列出。(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1分)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②盐酪:盐和乳酪。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③殣:饿死。
9.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挟书诵不辍_____________ (2)周之粟_____________
(3)谢不受_____________ (4)或遗之衣_____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写出3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用“面粉”修复牙齿
①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牙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不少人为了治疗,不得不采取拔牙、补牙、种植假牙等方式,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耗时费力、花费不菲。
②有没有更简便的办法治疗牙病?最近,一项获得中国专利银奖的再生医学材料展示出美好的前景。
③这种“面粉”状的再生医学材料,由纳米级的颗粒组成。研发团队成员仇越秀博士告诉记者,人体的软硬组织其实是三维网状结构,组织受损后如何恢复是一个世界难题。团队瞄准这个方向,历经上万次实验,研制成功这种高科技材料。在显微镜下,这些再生医学材料颗粒表面看起来就像马蜂窝状的孔洞,其内部也布满密密麻麻但大小均匀的孔洞。孔洞虽小,它们的表面积加在一起却非常巨大,100克材料的孔洞面积相当于5个足球场大小。
④这些细小颗粒材料进入牙齿表面缺损的地方后,快速吸附口腔中的唾液,唾液与材料孔洞表面均匀地发生反应,生成了人类牙釉质的主要成分,这种成分是人体内最坚硬的部分。它们像一块块“盾牌”一样密集附着在牙齿表面,随着材料使用时间延长,这些“盾牌”和原来牙齿表面牙釉质形成的保护层长成一体,和人类自己生长的牙齿几乎一样,实现了牙齿的永久性修复。目前,这种材料已经在北京的14家大医院试用,成功地为近500人修复了牙齿。
⑤仇越秀说,再生医学材料pH值在人体内稳定,不会对细胞和其他接触组织有过敏刺激和毒性伤害。
⑥团队牵头人、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方表示,再生医学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方向。这种材料将在人工骨头、可降解心脏支架、创伤愈合、疤痕修复等领域广泛应用。
12.试分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1分)
“留白”处享人生之美
宋莺
①我家后花园里种满了花菜瓜果,只剩最后一点空隙,总想还种点什么,可转念一想,还是给花园留点空隙吧,就给我的想象留下了空间,我可以用它种下各种可能,甚至种希望,种阳光,种幸福……!
②这就如绘画中的一种艺术手法,叫做“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讲究着墨疏淡,空白广阔,空灵深远,含蓄内敛,减少构图太满给人的压抑感,以留有想象的空间。画如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拥挤、呆板,而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却能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效果,瀚墨涤心,书画传情。
③文学,音乐上亦多有“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无声胜有声”的留白。如林徽因的诗,就爱用单个字,而不是繁复累赘的词,如“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一个“软”字和“闪”字,比一些形容词的堆砌更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另外,听音乐比听歌更美,不受歌词的束缚和牵制,更有想象的空间和意境!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美到极致,欲辩也忘言,自由的想象是无限的,而语言和声音都是有限的,不要试图用有限去框定无限,而应遵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④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可川端康成也曾哀叹:“这世界太拥塞了。”什么都被挤得满满的,让人窒息,到处人满为患,交通拥堵,时间排满……电脑不定期清空刷新,就会死机;人心装得太满,就会心累;忙得没空休息,甚至会猝死!林语堂也曾说过:“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⑤是啊,这太过拥挤的世界太需要留白,我们于“留白”处,才能尽享人生之美!
⑥生命需要留白,在留白处逃出只为生存奔忙的拥挤,回归本真的自我,找到精神的归宿,让灵魂诗意地栖居于闲逸的心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⑦心灵需要留白,在留白处渗进阳光和雨露!学会放下和取舍,放下名利钱权,放下感官、身躯、直到心瓣,破除自以为是的界限,消除执念,方能自在,轻装前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让心远离尘世的纷扰,俗世的浮躁,在红尘中坚守一方心灵净土,修篱种菊,清宁静美,禅意芬芳!
⑧时间需要留白,留点时间读书、写作、思考、感悟,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去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⑨为人处事需要留白,做事不能太绝,对人不能太狠,得饶人处且饶人,山不转水转,有时宽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⑩于“留白”处尽享人生之美,此生运筹帷幄,游刃有余,名利皆抛,波澜不惊,充实愉悦,自在安然!
15.通读全文,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第①段为什么写“我”在后花园种花菜瓜果的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证思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了本文,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9~23题。(14分)
母亲挨的那巴掌(14分)
①我十六岁那年,考入了县中学高中部,是乡里唯一考上县中学的学生。我父亲因在建筑工地打工摔断了腿,再也不能出去打工了,就靠母亲种地的微薄收入和农闲时到县城打零工来维持全家的生活,学费都是乡里帮着出的。
②乍来县城,看到城里的同学穿得光鲜亮丽,吃着五花八门的零食,还玩着新奇的玩具,我心里羡慕不已,同时也充满了自卑,常恨自己为什么没生在城里。有一次,同学带我去了网吧,从没接触过电脑的我,突然进入另外一个世界,毫无抵抗力的我便迅速沦陷,欲罢不能。
③自从我迷恋上网络游戏后,母亲每月给的那点生活费就捉襟见肘了,我隔一周就会打电话让母亲送钱来。每次看到母亲,都觉得她比上一次又消瘦苍老了些,心里充满了愧疚。可是,当我进入那个虚拟世界时,我就会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苦恼抛到了脑后。
④一天,我又计划着晚上溜出去打游戏,谁知一摸口袋,只剩下几个钢镚儿了,打电话给母亲,母亲让我下午课外活动时,到学校后面的巷口等她。
⑤下午,我去校外找母亲,刚走到巷口,就听见巷子里一片吵闹声,听见母亲怯懦的声音:“这明明是我先看到的。”“你这个疯婆子,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地盘?你也敢跟我抢?”一个凶神恶煞般的声音传来,似乎有人在撕抢什么,我探出头去,刚好看到母亲正在和一个中年男人争夺一个大纸箱。我冲上去,想帮母亲抢回纸箱,“啪”的一声,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母亲的脸颊上,母亲捂住脸站在原地,完全被打懵了,那人趁机抢了纸箱,转身跑了。
⑥我顿时觉得浑身的血,全部涌到了脸上,那巴掌好像打在我脸上,火辣辣的烫。我追上去想揍那人,母亲却一把拽住我:“不要和他抢了,惹恼他,以后我就不能在这片儿捡废品了。”“谁让你拾垃圾的,要是让我同学看到,丢死人了!”我气愤地呵斥母亲。“你最近生活费都不够,我怕你营养不良,卖点废品补贴一下。”母亲嗫嚅着低声下气地说,我看着母亲噙着眼泪,站在寒风中,灰白的头发在凌乱飞舞,我突然抽了自己一个嘴巴,掉头就跑,母亲在身后大声地喊我,我没有回应。
⑦那晚我没有去教室上自习,一个人在操场角落里哭到宿舍熄灯。从此以后,我像变了一个人,早晨早早起来背英语单词,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大量刷题,夜晚教室和宿舍都熄灯了,我還在走廊里看书;课余时间我到处去捡同学们扔掉的饮料瓶、空纸盒、废旧书包去卖,全然不顾同学们异样的目光。自那以后,我再也没去过一次网吧。母亲挨的那巴掌,一直在我心中隐隐作疼,让我无法释怀。
⑧那年高考,我成为县里的高考状元。在高考优秀学子报告会上,我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讲述了那一段经历,我看见台下好多人都在抹眼泪。我在发言的最后说:“母亲挨的那巴掌,打醒了那个懵懂无知的我,让我屈辱万分,也懂得了感恩。我希望寒门学子不要如我一样走弯路,要知道改变家庭命运的重担就在我们肩上!”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⑥段中的画线句是怎样刻画人物的?请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以《母亲挨的那巴掌》为标题有何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了文章的结尾,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你认为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4.“攀爬”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姿态。不断“攀爬”,我们才能够到达顶峰,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请以《攀爬的姿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800字
100
第五单元参考答案
1.C(“谲”应读“jué”)
2.B(A.“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行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C.“蹑手蹑脚”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D.“拖泥带水”比喻办事拖沓、不爽快或语言不简明扼要,与前文“雷厉风行”相矛盾)
3.C(A.语序不正确,“不仅……更”是递进关系,将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调换位置;B.不合事理,“浓浓的迷雾”就不会“清晰地看到”,可将“清晰地”改为“仿佛”;D.分类不当,风油精不属于文具用品)
3.C(A.语序不正确,“不仅………更”是递进关系,将前后两个分句的内容调换位置;B.不合事理,“浓浓的迷雾”就不会“清晰地看到”,可将“清晰地”改为“仿佛”;D.分类不当,风油精不属于文具用品)
4.D
5.B(A.《天下第一楼》的作者是何冀平;C.戏曲中的动作也是抽象的;D.“凄惨”是形容词,“景仰”是动词)
6.(1)示例: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
(3)示例:中华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它以独特的魅力傲立于世界东方。今天,我们有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复兴而不断努力!
7.北风、落叶、大雁。
8.①内心的愁苦(无奈);②坚守忠贞的决心;③内心的豁达。
9.(1)停止。(2)周济、接济。(3)推辞、拒绝。(4)有人。
10.(1)家境贫困,以砍柴放牧为生,一直没有放弃学习。(2)道义在的地方,他一定坚定去做,把富贵名利看得非常淡泊。
11.勤奋读书、安贫乐道、重孝道淡泊名利、亲民爱民。
参考译文:
罗伦,字彝正,是吉安永丰人。罗伦五岁的时候曾经和母亲一起到园子里去,有果子落下来,众人争着去拿,只有罗伦让他们拿完,自己才拿。罗伦家里穷,以砍柴放牧为生,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等到成为诸生的时候,罗伦立志钻研圣贤之学,他曾说:“科举考试并不能毁坏人,人自我毁坏罢了。”知府张瑄可怜他贫困,救济他以小米,罗伦拒绝,不接受。在父母逝世的时候,过了大祥(两周年)后,才开始吃盐和奶酪(指正常的食物)。成化二年,罗伦参加廷试,做对策一万多字,直斥时弊,名声震动京城。被选为进士第一,授官翰林修撰。道义在的地方,他一定坚定去做,把富贵名利看得非常淡泊。他穿的和吃的都很粗劣,有人曾经送了他衣服,他看到路边有饿死的人,就脱下来给那个人盖上。早晨把客人留在家里喝酒,妻子和孩子向邻居家借小米,到中午才做饭,他也不在意。在没有人去的金牛山上,建造屋子,在里面写书,周围跟着他学习的人非常多。成化十四年,罗伦去世,享年四十八岁,益文毅,学生们称他为一峰先生。
12.开头从俗语写起,并指出传统修复方法的弊端,意在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
13.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重在突出孔洞虽小,但其表面积相加却十分巨大。
14.不能删去。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修复材料尽管与人类自己生长的牙齿十分相似,但还是有区别的,如果删去就变成完全一样了,不符合实际,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5.我们于“留白”处,才能尽享人生之美。
16.引出本文的论题“留白”,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7.首先提出论点“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接着引用川端康成的名言,列举社会现实,论证当今世界太拥挤,从反面论证该段论点;最后引用林语堂的名言,进一步论证人生需要留白。
18.示例:有时,我们太过匆忙,忙碌地学习,忙碌地生活。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留下空白,留下时间,用来反思,用来读书。或许这样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更充实,更有意义。
19.文章写了读高中的“我”隔三岔五地向母亲要钱来打游戏,直到看见母亲在和一个中年男人争夺纸箱时被打了一记耳光后,发奋努力考上大学的故事。
20.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突出了“我”急于为母亲打抱不平,而母亲为了能继续捡废品赚钱改善“我”的生活,宁愿自己受苦,断然阻止了“我”,表现了母亲的爱子情深。
21.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③充当文章的线索。
22.示例:①青少年要知错就改,尽量少走弯路;②寒门学子要发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③每个人都应该对父母心怀感恩,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23.勤劳、善良、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一位平凡又伟大的女性。
24.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