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6.3《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0-02-21 20:0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1张PPT)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自主学习
先阅读自主卡上的学习目标,然后阅读课本P23—31的文字和图片,自主完成自主卡4的导学提纲部分。
讨论交流
组内讨论交流自主卡导学提纲的答案及答案获得的方法。
自主卡自学成果展示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文明的摇篮
P23 图6.23 革命圣地延安
窑洞
P25 图6.28 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信天游
P23 图6.24 黄土高原景观
黄土高原因覆盖着深厚的黄土而得名。地表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P24图6.25 黄土高原的地形
乌鞘岭
长城
秦岭
太行山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抵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
P24第一段
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
跨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等省区。
在黄土高原这片土地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黄土高原曾经林草繁茂,环境宜人。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遗存(图6.26和图6.27)。
一、文明的摇篮
P24第二段
P25 图6.26 北京中山公园社稷坛
图6.27 黄帝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除一些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黄土的形成
水成说
风成说
风水雨相说
科学家的假说
对此,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P26第一段
二、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黄土究竟是怎样来的呢?“风成说”
认为,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
成的。原来,黄土的老家远在中亚、蒙古高原和我
国西北部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
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大风
,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粗大的砾石残留原地,
形成了戈壁;颗粒较粗的沙子在近处堆积,形成了
沙漠;而颗粒细小的尘土,则随风东移南下,当
风力减弱或遇到山脉阻挡时,便纷纷扬扬地降落
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累积,才形成了今天这
样深厚的黄土层。
P26阅读材料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厚度均匀,说明黄土不是流水冲来的,而是风从空中吹来的。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黄土流动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黄土不是本地产生的
P27活动
吹西北风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图6.29和图6.30)。
P26第二段
二、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塬: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沟壑。
梁: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山梁。
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
P27 图6.30 黄土高原的川
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川。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P27 图6.31 黄土高原卫星影像图(局部)
从图6.31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的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一望无际、平坦宽阔的高原景象大不相同。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
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P28 图6.3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读29页图6.34“在相同条件下植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思考: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状况的关系
植被覆盖越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就越 (强,弱),水土流失的状况 。

越严重
2、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
且多暴雨。
3、黄土特性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4、地形
地面坡度大
二、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植被——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保护
黄土特性——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地形——地面坡度大
1、自然原因
陡坡毁林开垦
修路
采矿
修路
陡坡毁林开垦(过垦)
采矿
2、人为原因
过牧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2、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了巨大困难。
结合前面学过的黄河知识和课本28页图6.33回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了哪些危害?
(复习题)黄河的泥沙主要来自其 (上、中、下游)‥‥ 在山东省境内形成了“ ”。
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已经认识到,要使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并且已经摸索出许多成功经验。
P30
P30图6.36 黄土高原某县生态建设
保护措施:
1、植树种草、林草护坡(P31图6.38)
2、建梯田、修挡土坝(P30图6.37)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
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
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
四、水土保持
1,退耕还林还草,禁止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
2,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珍惜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P31 图6.39 关于黄土高原退耕的讨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对古老文明及民风民俗的影响
黄土高原
水土保持
文明的摇篮
位置范围
风成说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成因
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风吹来的黄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的后果
水土保持的方法
黄土高原治理的成效
梳理归纳

2.下列对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千沟万壑,地表破碎
B.地面平坦,一望无垠
C.沙漠广布,植被稀少
D.河网密布,绿洲点点
1.下列省区不位于黄土高原分布区域的是( )
A.陕 B.晋 C.甘 D.苏
评价园地


D
A
3.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得到广泛支持的是( )
A.风成说 B.水成说 C.风水雨相说 D.雨相说
4.造成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
A.地表光秃,植被稀少 B.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C.降水集中于7、8月份 D.人类不合理的开垦、采矿
5.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十分尖锐的原因(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A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