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1节 多种多样的细胞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2.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说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4.了解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
一、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在低倍物镜下找到清晰的目标,将其移到 ,转动 ,用
进行观察,调整 使视野明亮,再缓慢调节 ,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
视野中央
转换器
高倍物镜
光圈和反光镜
细准焦螺旋
2.下面是几类细胞的切片或装片,观察并得出结论
(1)不同生物体细胞的 有很大差异,同一生物体的不同组织或器官的
。
(2)细胞的功能不同, 也不同,细胞形态结构的不同是与其所在
相适应的。
二、真核细胞
1.真核细胞:观察动植物细胞发现,尽管它们的形态结构有明显的差异,但绝大多数细胞都有由 包被的细胞核,这种细胞被称为 。真核细胞还有许多由 的其他复杂结构。
形态与结构
细胞也不同
形态结构
位置
和功能
核被膜
真核细胞
膜包被
2.真核生物:由 构成的生物就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除动植物细胞外,还包括 。
(1)真菌:包括 ,还有单细胞真菌如 。
(2)原生生物:包括草履虫、变形虫、衣藻,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物体,各种生命活动都由细胞中 完成。
三、原核细胞
1.原核细胞:一般非常小,结构比较简单,大多数原核细胞具有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最显著的特点是不能观察到典型的 ,这是因为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 ,它的遗传物质分布在细胞质中的
,这个区域叫作 。
真核细胞
真菌和原生生物
蘑菇、木耳、霉菌
酵母菌
特定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核
核被膜包被
特定区域
拟核
2.原核生物:由 构成的生物叫作原核生物。如 和 是两种重要的原核生物类群。
(1)原核细胞的代谢类型:蓝细菌是 ,能进行光合作用,以CO2为碳源合成有机物。淡水中 含量过多蓝细菌大量繁殖会造成 。多数细菌是 ,它们从有机物中获得碳源和能量,如根瘤菌、大肠杆菌、双歧杆菌、幽门螺杆菌。自然界也有少数细菌是 。
(2)原核生物的繁殖:原核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如果在 上培养,这些细菌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 。
原核细胞
蓝细菌
细菌
自养生物
N、P、K
水华
异养生物
自养生物
固体培养基
菌落
四、非细胞生物体——病毒
1.病毒的特征: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有机体,只有在
下才能观察到。病毒没有 ,不能独立进行 ,必须 在生物体的 中才能生活并繁殖,离开了宿主细胞就 ,可见 是新陈代谢的基础,所有的新陈代谢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2.病毒寄生的特点: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种类具有很强的 ,一种病毒只寄生在特定的细胞中。
电子显微镜
细胞结构
新陈代谢
寄生
活细胞
无法生活
细胞
选择性
[基础诊断]
(1)在低倍镜视野的右下方观察到物像后,可直接换用高倍镜观察( )
(2)使用高倍镜时,可以转动粗准焦螺旋进行调焦( )
(3)细菌和蓝细菌都有核糖体( )
(4)没有细胞核的细胞就是原核细胞( )
(5)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
(6)卵细胞富含营养、体积大,与早期胚胎发育相适应( )
(7)神经细胞有长的突起,与其传导功能相适应( )
(8)红细胞无细胞核,与其再生功能相适应( )
×
×
√
×
×
√
√
×
要点一 显微镜的使用
1.使用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1)低倍镜:取镜?安放?对光?安放玻片?调焦?观察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物像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或体积。
(2)总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理解显微镜的物镜、目镜与成像特点
(1)物镜与目镜的区分
①区分物镜和目镜,看有无螺纹。有螺纹的是物镜,没有的是目镜。
②区分倍数看长短。物镜长的倍数大,目镜短的倍数大。还可看物镜镜头离标本的距离,倍数越高,物镜镜头离标本越近。
(2)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3)显微镜成像特点
①成像特点:显微镜下所成的像为放大的倒立的虚像,例如实物为字母“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为“q”。
②移动规律:若物像在偏左上方,要移到视野中央,则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即“偏哪向哪移(或同向移动)”。
物像大小 看到的细胞数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高倍镜 大 少 暗 小
低倍镜 小 多 亮 大
[方法技巧]
(1)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2)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3)观察颜色深的材料,视野应适当调亮,反之则应适当调暗。
(4)显微镜视野中一半亮一半暗,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1.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图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中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选用③,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
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解析: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而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所以②③的放大倍数分别大于①④;要想放大倍数最大则应选择的是②③⑤;若将图乙转为图丙则提高了放大倍数,应该是首先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其中换用高倍镜③后应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
答案:D
2.在科学实践中,经常需要培养细胞并监测细胞的生长状态,
某实验员某天观察自己培养的细胞时,发现细胞成团分布。
在10×物镜下,观测到视野中有若干个细胞,其中中心横排
上排列成直线的细胞有16个,其具体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若
换用40×物镜,则视野中可观察到中心横排上排列成直线的细胞个数为( )
A.3个 B.4个
C.12个 D.16个
解析:在10×物镜下,视野中心横线上排列成直线的细胞有16个,若换成40×物镜后,视野中心横线上排列成直线的细胞数为16×1/4=4个。
答案:B
要点二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本质区别 无以核被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有以核被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壁 有(支原体除外) 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细胞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核 拟核,无核被膜、核仁,该区域有一环状DNA分子,无染色体 有核被膜、核仁,核内有染色体
实例 细菌、蓝细菌 动物、植物、真菌
统一性 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都含有DNA,都具有细胞器——核糖体
2.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方法技巧]
识名巧辨原核生物
(1)“菌”类的判断:凡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弧”字及“螺旋”字的都是细菌。而酵母菌、霉菌及蕈菌(大型真菌)则为真核生物。
(2)“藻”类的判断:常见的藻类有蓝细菌(如念珠藻、颤藻、螺旋藻、发菜等)、红藻(如紫菜、石花菜等)、褐藻(如海带、裙带菜等)、绿藻(如衣藻、水绵、小球藻、团藻等)。其中蓝细菌为原核生物,其他藻类为真核生物。
3.关于细菌和蓝细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蓝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而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真核生物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没有细胞器
解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但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大多数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和细菌都没有细胞核,有拟核,但没有染色体,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答案:B
4.若用圆圈表示原核生物(a)、真核生物(b)、乳酸菌(c)、硝化细菌(d)、酵母菌(e)、细菌(f),则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是两种并列关系的生物,乳酸菌、硝化细菌属于细菌,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
答案:B
要点三 认识病毒
1.病毒的结构识别
2.病毒的特征
(1)病毒没有任何细胞结构,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营寄生生活,在宿主细胞之外没有生命特征,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增殖。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病毒时,应先用含有放射性的普通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用宿主细胞培养病毒。
(2)噬菌体是一种细菌病毒,只能寄生在细菌中,而烟草花叶病毒的宿主是某些植物细胞,B型感冒病毒通常寄生在人呼吸道黏膜细胞中。这说明: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种类具有很强的选择性,一种病毒只寄生在特定的细胞中。
3.病毒的分类
(1)根据所含核酸的不同,可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类。
(2)根据寄主不同,病毒可分为植物病毒(如图A)、动物病毒(如图B)和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如图C)。
5.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近年主题为“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HIV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
A.无机环境 B.富含有机质的环境
C.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 D.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解析: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而缺乏细胞所具有的酶系统和能量,病毒必须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物质合成场所,合成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离开活细胞病毒就不能生存和繁殖。
答案:D
6.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下列有关MERS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ERS病毒也含有核酸
B.MERS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C.MERS病毒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营寄生生活
D.获取大量MERS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解析: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A正确;MERS病毒是一种生物,但是由于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在分类上不属于原核生物,也不属于真核生物,它是一种非细胞生物体,B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细胞器,C错误;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D错误。
答案:A
1.下面是5位同学在显微镜观察实验中的具体操作。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甲:用凹面镜对着光源以增大视野的亮度
乙:用卫生纸擦目镜
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于是立即换上高倍镜期望能快速找到细胞
丁:使用高倍镜已经看到细胞,但有些模糊,于是调节细准焦螺旋
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角,为将其移向视野中央,将玻片向右上角移动
A.甲、乙、丙 B.乙、丁、戊
C.甲、丁 D.甲、戊
解析:乙应该用擦镜纸擦目镜;丙使用低倍镜找不到细胞,换上高倍镜更看不到;由于显微镜成的是倒像,因此戊发现被观察对象位于视野左下角,为将其移向视野中央,应将玻片向左下角移动。
答案:C
2.澳洲罗宾·华伦和巴里·马歇尔两位科学家发现了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的。下列关于幽门螺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内没有线粒体、核糖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有染色质
C.构成细胞的物质中不含纤维素,但含有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
D.细胞内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蛋白质成分
解析: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但含有核糖体,A错 误;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具有拟核,核内只有DNA分子,没有染色质,B错误;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是纤维素,而是由糖类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肽聚糖,C正确;幽门螺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内的DNA分子是裸露的,不含蛋白质,D错误。
答案:C
3.由A型流感病毒中的H5N1亚型引起的禽流感是一种高致病性禽类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虽然能引发传染病,但是其没有细胞结构,因此它不是生物
B.能引发传染病,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在人工配制的富含有机物的培养基上就可以培养
D.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解析:病毒虽然没有细胞结构,但其可在宿主细胞内繁殖,是生物;病毒必须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原料、能量和物质合成场所,才能进行增殖等活动;病毒一旦离开活细胞,不再有任何生命活动,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特征。
答案:B
4.下列哪项是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的共同特征( )
A.基本组成物质都有蛋白质和核酸
B.体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C.都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
D.同时具备DNA和RNA两种核酸,变异频率高
解析: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都是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只有一种核酸且没有细胞器,都不能独立地进行各种生命活动,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表现出生命活动——增殖。
答案:A
5.如图为生物概念图,对a、b、c所代表的生物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a—真核生物、b—真菌、c—肺炎双球菌
B.a—真核生物、b—植物、c—蓝细菌
C.a—原核生物、b—细菌、c—流感病毒
D.a—原核生物、b—细菌、c—大肠杆菌
解析:由图可知,a、b、c三者依次属于包含关系。肺炎双球菌属于原核生物,A项错误;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B项错误;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C项错误;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细菌等,其中细菌包括大肠杆菌、硝化细菌等,D项正确。
答案:D
6.图①表示两种物镜及其与装片的位置关系,图②是低倍镜下的视野。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甲是高倍镜,乙是低倍镜
B.甲物镜被乙物镜替换后,视野的亮度会增强,因为乙离装片的距离更近
C.乙物镜被甲物镜替换后,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减少
D.要想换用高倍镜观察②中的细胞a,需要将装片向左移动
解析: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镜头越短,因此甲是低倍镜,乙是高倍镜,A项错误;换用高倍镜后,视野的亮度会变暗,B项错误;低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量会多于高倍镜视野中的细胞数量,C项错误;由于图②中的细胞a偏向视野的左侧,所以换用高倍镜观察前,需将其向左移至视野中央,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