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自主学习
1、明朝的建立:时间、人物、都城
2、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1)政治上:中央、地方;特务机构(重点)
(2)思想文化上:科举考试的变化(难点)
3、运用所学知识,谈一谈朱元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各自有什么影响?
4、明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皇帝代表团
明朝官员团
明朝书生团
百家评讲团
经济发言团
合作探究
皇帝代表团
皇帝简历
姓名:
性别:
职业:
主要事迹:
朱元璋
男
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
1、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
2、攻占元大都,统一全国
朱元璋(明太祖)
(1368-1398年在位)
一、明朝的建立
史实故事-------胡惟庸案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历史原因
措 施
改革官制 行政机构
特务机构
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设六部;设五军都督府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
设立锦衣卫,监视官民,明成祖时成立东厂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的权力过大所致
明朝官员团
1、改革官制
锦衣卫特务机构
职能:
特点:
对臣民监视、侦查。
由皇帝直接指挥,
不受法律的约束。
安然朝中坐,
却知天下事。
百家评讲团
想一想:朱元璋对地方和中央官制的改动,有什么利弊得失呢?
利:地方和中央,各大部门权力分散,相互牵制,防止了朝臣和地方官员专权,从而加强了皇权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龚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弊:事务繁杂,皇帝精力不够,效率不高,处事容易出误
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其子明成祖设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事,但内阁只有建议权无决策权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明朝书生团
2、改革科举
江南贡院科举考场
举子看榜图
——实行八股取士
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 《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答题格式必须是八股文的形式
八股文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之四百六十余人也。 ——顾炎武
甲:根据对《四书》、《五经》内容的理解,作出回答。
假如身处明朝,甲乙一起参加明朝的科举考试。根据他们的答案,你认为他们两个谁会高中状元?
乙: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出有创意的答案。
由此可见,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
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百家评讲团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
甘薯
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
马铃薯
向日葵
花 生
玉米
经济发言团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向北推进;
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苏绣
明代青花扁壶
3、商业
(1)全国性的商业城市——北京和南京
(2)出现了大型商帮——晋商和徽商
北 京
南 京
知识小结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建立
朱元璋强化皇权
经济的发展
全面改革官制
中央
地方
设锦衣卫
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废丞相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设五军都督府
分散行省的权力,巩固皇权
表现:考“四书”“五经”,写八股文
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时间
人物
都城
史料研读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事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皇明祖训》
旋踵: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
颉颃( xié háng):泛指不相上下,相抗衡
根据材料,概括朱元璋加强皇权的措施、理由及其目的?
措施:废丞相;设立五军都督府、设六部
理由:丞相多小人,专权乱政
目的:强化皇权,巩固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