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模块 1《分子与细胞》第 2章第 1节的一个实验,通过对有机物的检测,小组间比较检测结果,了解同种生物组织中各种有机物含量的差异,以及不同生物组织间有机物含量的差异,认同生物的物质性。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推断组织液中有机物的种类
(3)根据实验现象准确推断待测样液来自的生物材料
2.能力目标:
(1)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
(2)初步掌握评价和报告实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善于反思
三、重点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所用材料多,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
突 破:面对全体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材料仪器准备,学生的情感和知识准备) 。课堂上发挥小组长的协助管理作用,合理有序地组织教学。
四、教学设计思路
实验室先制备五种生物组织的提取液作为待测样液,学生在未知情况下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待测样液分组检测其中有机物的种类,尝试比较各种有机物的含量,并据此推测待测样液取自哪知生物材料(此时告知生物材料有马铃薯、豆浆、花生、猪肝和苹果)。之后各组相互介绍实验现象及结果,教师作出适当的点评。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结果,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目的。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然后激起学生的兴趣:同学你想亲身去检验一下生物组织中的这些有机化学成分吗?就需通过实验来证明,从而引出课题。
1. 原理介绍: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
颜色反应。
还原糖 + 斐林试剂 →砖 红 沉
脂 肪 + 苏 丹 Ⅲ →橘 黄 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 色
淀 粉 + 碘 →蓝 色
试剂比较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组 成
浓 度
实 质
用 法
2. 情景创设
▲ 提供几种未知组织液A、B、C、D、E(学生可自带材料提取液)
(苹果汁、马铃薯匀浆、豆浆、花生种子匀浆、鲜肝提取液……)
▲ 假设每个同学是一个营养师或检验员,如何准确检测出未知组织液各含
哪种物质?
▲ 你要选择哪些实验器材和试剂?如何设计实验?
3.作出预测、设计实验(含有用“+”,不含用“-”)
附一:实验记录表一(预测)
待测样品 还原糖 脂肪 蛋白质 淀粉
苹果汁
马铃薯匀浆
豆浆
鲜肝提取液
花生种子匀浆
(自备材料)
4.分组学习、自主探究
每组同学任取 A、B、C、D、E五种待测样液中的一种,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如实作好实验记录。教师在旁边作适当的指导。
附二:实验记录表二
待 测 样 液 ( )
试管编号 1号 2号 3号 4号 5号
加入试剂 蒸馏水 斐林试剂 苏丹Ⅲ染液 双缩脲试剂 碘液
实验现象
待测样液含有机物
推测来自何种生物
5.成果交流,评价反思
▲ 各小组报告本组的实验现象及推测结果。
▲ 其他小组进行判断、评价。
▲ 教师告诉学生A、B、C、D、E分别为何种组织样液
▲ 实验反思:预测与实测相符?
小组间的异同?
存在什么问题?
▲ 教师作出恰当的评价。
6.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讨论:你检测的生物材料中有机物的种类、含量一样吗?
对你选择食物有什么启发?
六、教学反思
由于本实验所用材料,试剂种类和使用方法多,课堂容量大,所以学生上课之前预习好课本知识、了解实验的操作方法是尤其重要的。实验课中老师讲述不必过多,否则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我还采用了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任选一、两种材料来完成实验,不需要全部材料都检测完,而是通过最后的交流讨论来分享实验成果。这然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培养了学生分组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
教师演示葡萄糖、蛋白质、淀粉溶液和花生油正确颜色反应,作为对比观察液。
葡萄糖 蛋白质 淀粉 花生油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