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 月光曲 第一课时 同步习题
一、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
乐(lè yuè)曲 入场券(quàn juàn) 微弱(rò ruò)
纯熟(shú shóu) 恬(tián qià)静 飞奔(bēn bèn)
二、词语巧搭配。
______的烛光 ______的月光 ______的浪花
______的琴声 ______的意志 ______的小路
三、选词填空。
幽静 恬静 安静
1.月光照在盲姑娘( )的脸上。
2.一天夜晚,贝多芬在( )的小路上散步。
3.教室里( )极了,只能听见孩子们呼吸的声音。
美丽 美好 美妙
兄妹俩被( )的琴声陶醉了。
妈妈在我心中是全世界最( )的女人。
6.( )的未来靠我们自己去创造。
四、积累关于月的诗句(至少五句)
,
。
。
。
。
参考答案
yuè quàn ruò shú tián bēn
二、微弱 清幽 雪亮 美妙 坚强 幽静
三、1.恬静 2.幽静 3.安静 4.美妙 5.美丽 6.美好
四、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月光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月光曲 单元 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
学习 目标 1.从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中,让学生体会贝多芬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和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并对学生进行美的的教育。 2.学习掌握“谱、莱”等8个生字,理解“谱写、传说、幽静、恬静、纯熟、陶醉”等词语,描述画面进行语言训练。 3.学习在写实的过程中,展开适当的联想,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月光曲》的创作过程,体会贝多芬的情感变化。 2.引导学生体会由实在事物展开的适当的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贝多芬弹奏第二首乐曲时的情和景,体会人物的心境和乐曲的意境的统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同学们,说起月光,你一定会想起许多优美的诗句,回忆起许多与月光有关的故事或传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一课我们就看看《月光曲》是如何诞生的。(板书课题:月光曲)这篇课文很美,看哪些同学能自己读懂课文,读好以后能回答两个问题: 1.《月光曲》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是谁写的?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积累关于月的诗句。 进入课题 导入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讲授新课 二、自学课文,读后提问(结合句子训练,帮助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提示:《月光曲》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吗?(不是,是一个传说) 解释“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 2.《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什么的传说?(懂得《月光曲》这篇课文写的是关于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3.《月光曲》是个什么曲子?看谁在曲子的前面能加上恰当的附加成分。 (通过练习,懂得《月光曲》是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一首著名的钢琴曲。) 4.结合学生回答,介绍贝多芬,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贫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经写下这样的句子:“我们的艺术应当只为贫苦的人造福。”“做到这一点,我将是多么的幸福!”5.歌谱同学们是知道的,根据歌词写谱,叫谱写。如果没有歌词,单纯作曲子,也叫谱写,简单的说法叫谱曲子。曲子写好了,就叫什么?(谱成) 写曲子叫谱写,写出非常壮丽的诗,也可以说谱写了一首壮丽的诗篇谱写了一首扣人心弦的诗篇。三、理解结构,引导分段1.这一自然段最后说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 2.课文哪些段落写了这个传说? 3.那么课文可以分成几大段? 段意:①总的介绍。②关于《月光曲》的传说。 4.这是一个很动人的传说,你们听老师读课文。范读课文第二大段。四、读后提问,分清层次。 1.现在你们谁懂得了贝多芬为穷兄妹前后弹了几首曲子?第几首是弹的《月光曲》? 2.第二部分按照贝多芬弹第一首和第二首为根据,分成两层。 出示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层:第2—6自然段 第二层:第7—10自然段五、进入情境,体会内心读讲课文第二部分第一层。 1.指名读本段第一节。 2.通过教师描述,带入情境: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一个非常美的画面:我们仿佛看到一个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小路,还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有什么?(一间小茅屋,茅屋的墙壁上最好画上窗口,而且从窗口里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两个人影。) 3.这儿离热闹的地方比较远,又给人美的感觉,这样的环境就叫幽静。我们就可以说这儿多么幽静啊!这小路就可以说幽静的小路。 4.贝多芬就在幽静的小路上散着步,他听到从那所茅屋里传来断断续续的琴声,当贝多芬听到这断断续续的琴声,而且在这僻静的小镇上,有人在弹他的曲子,他会怎么想?请同学们联想。 5.贝多芬正是这样想的。所以他走近茅屋,后来还走进了茅屋。 贝多芬为什么要走进茅屋呢?(他听到了一个姑娘和一个男的对话后,走进了茅屋。)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思考) 现在让我们跟着贝多芬来到茅屋的窗口,便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 (2)读后指导: 那有多好啊!这句话要把姑娘渴望能听到贝多芬弹琴的心情读出来。(板书:聆听谈话) 谁能根据说话的内容,加上适当的提示语,想象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出示 男的( )地说 一个姑娘( )地说 同桌对读。 指名两人。现在让我们大家跟随贝多芬来到小茅屋的窗外听屋里的谈话。 6.听到这里,贝多芬可能会怎么想? (在这样僻静的地方,在这样的茅屋里边,有人在弹我的曲子,说明穷苦的人也爱我的曲子;但是他们又这么穷,票价又那么贵,我应该亲自弹给他们听,用我的琴声让他们得到艺术的享受。) 7.从哪一个词里说明他一点儿也没有犹豫,(就)说明他对穷苦人是非常同情,很有感情的。(板书:同情) 8.贝多芬进了屋,看到的是什么情景,使他同情、感动,哪些词语说明茅屋里的姑娘和男的确实太穷?自己说说看,把这些词语画下来,再练习读读。 (一支、微弱、正在、旧、瞎) 指点: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吧,为什么那琴声是断断续续,因为弹琴的是个盲姑娘。 9.下面是贝多芬和他们的对话。指名分角色读本段4、5两节的对话。 10.读后指导。 指点(结合示范):注意姑娘已经听得入了神,他是那样激动地说。 应该怎么读呢?要读好,首先要理解。 解释:纯熟就是技术高超而又熟练。 出示【课件6】重点指导: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技术这么熟练,感情表现得这么深,盲姑娘会想,这弹琴的人是谁?因此课文上两个您读起来不一样,第一个是表示猜想,语调稍延长一些。后来她作出了判断,弹得这么好的,只有贝多芬,因此第二次;您就很肯定:您就是—— 示范;练习朗读。 扫除生字障碍,概括文章内容。 梳理文章脉络 合作探究,体会人物内心。 ? 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贝多芬想用艺术为贫苦人造福的高尚情怀,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 理解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段。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清楚作者的写作顺序和结构安排,对学生理解课文和今后的习作都有好处。 教师描述情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同时也使课文的故事性增强了。 老师的提问,在学生眼前呈现出一个画面,学生会慢慢进入情境,会不由自主地想象,这就使画面更清晰,感情上更接近课文。 引导学生分析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从茅屋里传出的琴声是怎样想的,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总结出他希望用艺术为大众服务的高尚品质。
课堂小结 通过填充练习,小结课文。 ( )贝多芬走近( )茅屋,给一位( )( )姑娘弹琴,贝多芬的琴声使盲姑娘( )。
板书 22、月光曲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第一层:第2—6自然段 第二层:第7—10自然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19张PPT)
二十二课 月光曲
语文部编版 六年级上
新知导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圈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钢琴家,他从小就随父亲接受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弹琴与作曲,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首。贝多芬在奥地利
维也纳逝世,终年57岁。贝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
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作者简介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贝多芬
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谱
莱
茵
盲
纯
键
霎
缕
陶
pǔ
yīn
lái
chún
máng
shà
jiàn
táo
lǚ
识记生字
mánɡ
不要多写一个“点”。
盲
会意字
亡—失去
目—眼睛
表示眼睛失明
jiàn
键盘 关键
不要多写一“点”
键
我们在复习备考关键时刻要认真把好关。
幽静 蜡烛 谱写 失明 陌生
纯熟 清幽 琴键 微弱 陶醉
苏醒 飞奔 记录 恬静 霎时
莱茵河 陌生人 盲姑娘 入场券
断断续续 微波粼粼 水天相接 波涛汹涌
词语积累
幽静:优雅寂静。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琴键:风琴、钢琴等上面装置的白色或黑色的供演奏时按动的部分。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谱写:编写(歌曲或乐曲)。
断断续续:一会儿中断,一会儿继续。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去,好像和天连接在一起。
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霎时间江面上洒遍了银光。
课文主要写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 ,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他就是 ,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谱写《 》的传说。
月光曲
盲姑娘兄妹
贝多芬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新课感知
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两首
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
《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课堂小结
传
{
chuán
zhuàn
( )( )
( )
弹
{
tán
dàn
( )( )
( )( )
传说
传单
传记
弹琴
弹奏
子弹
弹弓
一、给多音字组词。
课堂练习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从原文中提取)
幽静的
微弱的
清幽的
雪亮的
美妙的
( )烛光
( )月光
( )琴声
( )小路
( )浪花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的地方升起来。(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三、按原文填空。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轻纱
雪亮
作业布置
1、抄写本课生字以及课堂上积累的词语。
2、熟读课文,尝试背诵第九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