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第3课 土地改革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当这一地区获得解放后,斗倒恶霸地主,喜儿获得翻身。
第3课 土地改革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土地改革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
学习难点:土地改革的背景及意义。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知道土地改革的原因,掌握土地改革的开展经过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2.理解并掌握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
1.土地改革的背景、原因?
2.土地改革的开展经过及特点?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主要规定?
2.土地改革的意义?
原因篇
【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抗日战争时期:
根据地建设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
新中国成立后:
打土豪、分田地
实行减租、减息
耕者有其田
?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
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
材料一:
农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受剥削。
材料二:
全国土地改革前在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7%的地主、富农,占有总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国农户57%以上的贫农、雇农,仅占有耕地总数的14%,处于无地少地状态。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
材料一:
坐享其成
承受剥削
收取高额的地租剥削压榨农民
地主
农民
(二)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河北农民土改后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摘录):
敬爱的毛主席:
我们是河北最偏僻的一个村。全村152户,2511亩地,11户地主、富农就占了1000多亩。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
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材料三:
(二)土地改革的原因:
(1)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政策篇
【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3)土地所有权的变化:
1950年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颁布时间:
(2)主要规定:
由“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
改革篇
【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四)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3)过程:
1950年
新解放区
(1)开始时间:
(2)开展区域: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特点:
(5)完成:
农民阶级成分的划分标准
地主 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靠剥削为生,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地租。
富农 一般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自己参加劳动,但以剥削为其生活来源的一部分或大部分,剥削的方式主要是剥削雇佣劳动。
中农 多数占有土地,也有租入土地的,主要靠自己劳动,不剥削他人,也不出卖劳动力。
贫农 占有一部分土地或没有土地,一般需要租入土地耕种,或出卖一部分劳动力,受剥削。
雇农 一般全无土地,完全或主要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受剥削。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地改革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材料四:
(四)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3)过程:
1950年
新解放区
(1)开始时间:
(2)开展区域: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特点:
(5)完成: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分别不同情况,用更长的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材料五:
(四)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3)过程:
1950年
新解放区
(1)开始时间:
(2)开展区域:
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特点:
(5)完成: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改,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四川金堂县的贫农分到了土地
土地改革——拔界碑
意义篇
【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材料六:
在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更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土地改革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
材料七:
土地改革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更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2万多座,修沟渠4000度千米,受益田地750万亩。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材料八: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九: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土地所有权的转变)
(对政权的巩固)
(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土地改革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政权的措施:
1、和平解放西藏
2、抗美援朝
3、土地改革
土 地 改 革
原因
经过
结果
A.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
B.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1.彻底摧毁封建土地制度,消灭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2. 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3. 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
本课小结
1.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假如你是新中国的一位农民,而你的家乡在进行土地改革,你觉得哪些生产资料是你在土地改革中分到的 ( )
①土地 ②农具 ③牲畜 ④房屋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D
当堂检测
3.“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4.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 )
有地的富农 B. 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C. 有劳动能力的领导人 D. 无地工人
B
B
5.下列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的是( )
①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是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③建立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几乎与抗美援朝战争同时,国内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土地改革。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 B. 消灭了剥削阶级
C. 巩固了人民政权 D. 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C
C
请回答:
(1)是什么土地制度,迫使喜儿逃居深山的?
(2) 这种土地制度何时在我国彻底被消灭?标志是什么?
(3)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喜儿在1952年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歌剧《白毛女》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佃户杨白劳,又企图将其女儿卖掉。喜儿逃居深山多年,头发全白,被农民传说为“白毛仙姑”。这一地区解放后,斗倒恶霸,喜儿获得翻身。
封建土地制度
1952年底。 土地改革的完成
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分到土地、牲畜、农具等。
7.材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