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共17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土地改革 课件( 共17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21:05:19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悯农二首》其一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①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打土豪,分田地②抗日战争时期——减租减息③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第3课 土地改革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历史情景剧:两个农民的对话一、寻“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时间:1950年春节前夕
地点:湖南(新解放区)
人物:农民李某和王某 一、寻“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李某:过年的酒酿了没有?(指用糯米酿的甜酒)
王某:饭都没得吃,还酿酒!
李某:……老婆去年死了,连棺材都买不起!你我都是穷人呀!……
王某:穷人一年到头劳动,为什么连红薯都没得吃?
李某:唉!别人八字好。
王某:田是谁种的?
李某:穷人种的。
王某:棉花呢?
李某:还不是穷人种的?思考:李某认为自己受苦的原因是什么?旁白:李某抱起了王某的小孩,想起自己老婆的病死和现在自己抚育的很瘦的孩子,失声地哭了起来,王某也哭了,彼此的心连在一起了......
李某:我们这样苦,到底是谁给的?
王某:是地主给的。穷人要一条心,打倒地主恶霸,连丝都不留!一、寻“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不久之后,这两个农民又聊了一次......思考:两位农民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阅读教材13页,当时的中国与这两位农民有着相似处境的人又有多少呢?你能从书中找到数据吗?他们认为应如何改变自己的现状? 国家统计局公布土地改革前全国土地占有情况一、寻“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 地主人均占有耕地为贫雇农的二三十倍,农村了在着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地主:土地多。自己不种地,完成靠出租土地和放高利贷生活。雇农:自己没有土地,靠租地主或富农的土地种。贫农:只有很少的土地,还要租种地主或富农的土地。中农:自己有土地,能解决自家的温饱。富农:有较多的土地,除自己种些外,其余的出租,还 放些高利贷。故事发生地:广州市从化吕田村—— 在旧中国社会,从化吕田村上穷人多,地里的冬瓜、豆角常常有人偷。 最爱偷的人叫水生,不过也因为自己没有地,孩子老婆五六口,全凭吃野菜过日子,偷冬瓜摘豆角不过是顺路捎带。 最怕人偷的是梁守财,因为他园地里的冬瓜、豆角结得早,吕田村不过三四十家,有园地的只是王富贵和梁守财两家。而他家只有半亩地不到。 王富贵有十来亩地,可是势头大,没人敢偷;梁守财虽说只有半亩,可是既然没人敢偷王富贵的,就该他一家倒霉,因此他每年夏秋两季总要到园里去看守。地主:土地多。自己不种地,完成靠出租土地和放高利贷生活。雇农:自己没有土地,靠租地主或富农的土地种。贫农:只有很少的土地,还要租种地主或富农的土地。中农:自己有土地,能解决自家的温饱。富农:有较多的土地,除自己种些外,其余的出租,还 放些高利贷。雇农中农或贫农地主或富农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改革呢?简单地说,就是因为中国原来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这种情况如果不加以改变,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就不能巩固,农村生产力就不能解放,人民就不能得到革命胜利的基本果实。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一、寻“苦”源——土地改革的原因 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农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因此,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栾雪飞、刘颖:《20世纪50年代初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土地改革的原因是什么?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结合材料归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土地改革的原因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第13至14页,了解土地改革的步骤和结果。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1、土地改革的时间——2、土地改革的范围——3、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4、土地改革后土地所有制的变化——5、判断对错:在土地改革中,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地主成为没有土地的人。6、判断对错:到1952年底,我国大陆地区土地改革全部完成。课堂活动:我问你答1950至1952年底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二、断“苦”根——土地改革的经过土地改革每期一般经历了发动群众、划分阶级、没收和分配土地、复查总结等阶段。三、翻“苦”身——土地改革的意义1953年春节前夕,这两个农民又见面了......李某:翻身了吗?
王某:翻身了
李某:今年过年的酒酿了没有?
王某:酿了,酿了,这回日子好过多了
李某:咱们得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啊!
王某:是啊,咱农民这回有自己的地种了,我还分到了耕牛,开春以后,可得牟足了劲干。
李某:嗯,我分到了房屋,再也不用带着孩子住茅屋受罪了......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三、翻“苦”身——土地改革的意义材料二:与基本结束土地改革的1952年与1949年相比,中国的粮食总产量由11218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增长46.1%;棉花总产量由44.4万吨增加到130.4万吨,增长193.7%;按1952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全国农业总产值增长23.6%,年均增长10.9%。
——许经勇:《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60年研究》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这样,当做一个阶级来说,就是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材料三:“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毛泽东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消灭了地主阶级,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时间范围主要原因1950至1952年底新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法律依据土地改革 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不能忘记农民、不能淡漠农村。
——习近平
(2015年7月吉林调研时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