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1 21:2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对承包的土地进行现代化管理
参加管理
“农民 工”拿到工资存折
子女接受现代化教育
现代农民
第3课 土地改革
八年级下册

知识与能力:了解土地改革的必要性;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土地改革的意义。指导学生分析土地改革的作用,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调查,如采访老人、查阅地方志、阅读乡土教材等,使其感受土地改革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学生推荐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如:《暴风骤雨》等。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史料、数据中,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掌握历史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即将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认识中国农民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憧憬的“耕者有其田”的理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激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目标:
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
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富农等
农民


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进行土改的原因是什么?
直接原因: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这次土地改革的具体对象是全国性的吗?
是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农民,仅限于大陆,不包括台湾。
在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在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那时已经有一亿多农民拥有了土地。这次只是在南部,西南和西北等新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的范围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分批土地改革示意图(1950--1952年)

小组讨论
1土地改革的时间:
2内容:
3实施方法:
4实施过程:
5结果:


2、内容: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3,研读课本14页材料,思考:为什么要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1、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所有者 地主阶级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阶级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封建土地
制度
根据所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组探究】
1、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也分给地主一部分土地?
使地主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2、为什么在土地改革过程中,要采取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
有利于减少土改的阻力,孤立地主阶级,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更有利于发展农村经济,从而有利于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阅读探究第15页材料:全国约有35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地区,中央人民政府是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土地改革的?
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的时间?中心任务?结果如何?
土地改革后,土地虽然从地主阶级手中转移到了农民阶级手中,但仍属于土地私有制,这时的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第 5课我们再学习相关内容.


知识小结
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完成
1、开始的时间:1950年冬,分期、分批进行。
3、与以往土地改革的不同之处:注意保护富农经济,对地主由过去没收一切财产改为没收土地、农具、耕畜、多余的粮食及房屋,保护民族工商业等。
4、完成: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2、目的:为了使广大农民从地主阶级的压迫下出来,为了解放农村生产力,为了发展社会经济,也为了巩固人民政权。
翻身农民齐声高呼:感谢人民领袖毛泽东,感谢救星共产党。
2:土地改革的意义
资料2:毛泽东也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土改的历史意义
资料1: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了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资料3: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这就是劳动农民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363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2:土地改革的意义
【小组探究】

知识小结
土地改革的意义
政治意义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了;
政治意义2 、农民翻了身,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经济意义3、大大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小组探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何时颁布的?是什么政府颁布的?
(2)当时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
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占全国三亿多人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合作探究2:土地改革的意义
(3)全国土改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也消灭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2:土地改革的意义
学以致用
1.在土改中,我国广大农民对获得土地拥有最重要的权利是(? ? )
?A、所有权 ??B、使用权? ?C、经营权? ?D、管理权
A
2.“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 ??)?
A.1931年? ???B.1941年 ????C.1947年??? ?D.1952年
D
学以致用
3. 中国共产党进行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②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③地占有者缺乏生产积极性??④地主、富农残酷剥削农民?

A.①②? ??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A

课程小结
土地改革

原因
经过
结果
意义
(1)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
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冬,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1952年底,全国大陆土地改革基本结束
(1)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大大解放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后自主应用

任务1:观看或阅读《暴风骤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有关土地改革的小说和影视作品。抄录这些时代性文学作品的内容简介,归纳它们所反映的运动的主要内容。
任务2:完成课后自主检测练习。
请在【课后活动】搜集土地改革相关文学作品和【课后练习】第3课 土地改革自主检测中解答上述问题。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