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小帆船》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小帆船》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2 09:21: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小帆船
【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
【教学目标】
1.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小帆船;经历搜集、整理、分析、利用信息资料的过程。
2.利用小帆船观察风与帆的关系,实验探究风对帆船的意义;知道生活中有风力,认识到风对人们工作机生活的影响和风的两面性。
3.能用图示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想法,体验合作的愉快。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风与帆的关系,认识风的两面性。
教学难点:
风对帆的意义及风的两面性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搜集材料制作帆船。
2.探究风与帆的关系。
3.查阅有关风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图片集文字资料,并分析、整理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渲染:同学们,大海不是民族交往的屏障,而是沟通世界的桥梁,千帆过处,历尽艰险,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那就是《郑和下西洋》?请看视频http://v.ku6.com/show/poEqmyvffOuvRHH1.html (?http:?/??/?v.ku6.com?/?show?/?poEqmyvffOuvRHH1.html?)
2.观看《郑和下西洋》宣传片,获取了哪些知识?(生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了解了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上有上万艘帆船下西洋。
生2:我知道了每一艘船上都杨帆起航。
生3:在海上行驶必须要使用船只,明朝时期使用的船是帆船。
3.师小结: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一件世界性的盛举,古代人们就能制作帆船利用风力进行海上航行,这不仅折射出了中国先进的航海科技光辉,也表现了中国古代人们的伟大智慧。
4.出示帆船图片。

5.这节课我们也来玩一玩课前制作的帆船,同学们感兴趣吗?
(板书课题:15.小帆船)
【设计意图:以郑和下西洋的动画宣传片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一)活动一:自制帆船评比赛
1.小组交流制作经验
2.小组内互相评价制作的帆船并选出优秀作品台前展示。
3.小组代表台前展示优秀的帆船并介绍制作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评价制作的帆船,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帆船的性能,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做好准备,培养了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评价能力。】
4.师:同学们在制作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也和大家分享了,你们制作的帆船能不能像郑和乘坐的帆船一样借助风的力量航行呢?
(二)活动二:对帆船的航行进行猜想与假设
1.你觉得你的帆船会怎样利用风来航行?
(1)小组交流、演示自己的帆船是如何利用风来航行的。
(2)学生自由汇报
生1:我在街上买的帆船模型,自己拼装成的海盗船,我在航行的过程中遇到风会调整帆船的帆来行驶。(边汇报边演示过程)
生2:我也是从街上买来的模型自己拼装而成的,在行驶过程中遇到风,我会拉动桅杆上的帆来调节角度往相应的方向行驶。
生3:我自制的帆船主要靠水的推动力来滑行,风大的时候就调节帆的方向来行驶。

2.想一想,帆船前进的动力来自哪里?
3.帆船和风的关系是怎样的?
(风可以改变帆船的航向,帆船是利用风对帆的作用从而推动帆船的航行。)
4.如果刚才的风向变了,要使船扔按照原来的方向航行,应该怎么办?
(要想保持原来的航向,就应该根据风的方向变化及时调整帆面的方向,可以保证帆船的航向。)
5.你们自制的小帆船在有风的时候是怎样航行的,能不能成功?
【设计意图: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让学生根据自制帆船能否顺利航行提出猜想和假设,给学生的认识过程增加了难度,易于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步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打下铺垫。】

(三)活动三:对帆船的航行进行验证
1.师:能否成功,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探究吧!
2.两人一组配合,一名学生负责用风管吹风,另一名学生不断调整风向和帆面进行行驶。学生轮流将自己制作的小帆船放入盛满水的大脸盆中进行实验。同时认真观察和思考,做好记录,并画出风向和航向示意图的帆面。
3.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进行验证猜想。
【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小帆船的构造特点及使用方法,并能从中找出自制小帆船的缺陷及整改的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教师引导汇报:同学们刚才研究的非常投入,现在请各小组把你们研究的结果与大家分享。
1.生汇报交流个人观点。
(要想保持原来的航向,就应该依据风向及时调整帆面的方向。)
2.帆船在海上走,既不能撑篙,也不能荡桨,如果碰上迎头来的风应该怎么办?(如果碰上迎头来的风也可以使,因为可以把帆扯到一定的角度,船就往东南或西南走,走之字形的路。)
3.常听到“船使八面风”这个词语,谁能谈谈自己的理解?
生:根据风的方向变化及时调整帆面的方向,可以保证帆船的航向。帆船可以在东、南、西、北和东南、东北、西南、西北风中操作行驶。
4.这艘船怎么这么多的帆啊?有什么作用?

(1)生:如果吹的是顺风,船速的确要为风速所限制而不能超过风速。因为这时候船跟风取一致的方向前进,一前一后,寸步不离。船在前面走,风在后面吹。风吹多快,船不可能走得更快。风速每小时10公里,船速每小时就不可能超过10公里;船速超过了10公里,风就赶不上来,对船不起推动作用了,这样风速就限制了船速。
(2)师:惊讶,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3)生:我课前网上查阅的资料。
5.小结一下吧:
帆船前进的动力是:风
帆船前进时帆面和风向应该是:帆面的方向和方向一致(刮哪风,帆面朝哪)
增大船帆面积的结果是:使帆船的速度加快,甚至超过风速。
【设计意图:珍视学生的个性化言论,用肯定、尊重与鼓励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尽情张扬,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意思表达到就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识风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风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对风有什么了解?
生1:我在三年级学过《风力歌》:
《风力歌》
0级烟柱直冲天,1级青烟随风偏。
2级风来吹脸面,3级叶动红旗展。
4级风吹飞纸片,5级带叶小树摇。
6级举伞步行艰,7级迎风走不便。
8级风吹树枝断,9级屋顶飞瓦片。
10级拔树又倒屋,11.12级陆上很少见。
生2:我知道我国是季风气候:夏天多刮西南风,冬天常刮西北风
生3:我知道关于风的词语:风和日丽、血雨腥风 、风雨无阻、风调雨顺……
生4:我还知道关于风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二月春风似剪刀。
2.教师出示风与生活关系的图片、资料卡片,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讨论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风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风力发电
推动帆船航行
加快湿衣服蒸发
有风才能放风筝
夏天,使人感到凉快
帮助植物传播花粉和种子
风能净化空气……
(2)风的危害:
它卷起了地上的扬尘.带起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果吸如过量的沙尘暴可能会引起肺结核,肺炎,肺癌,呼吸系统疾病等,对人类的生命遭成危害.还有龙卷风,台风等等,都会给人类造成危害和经济损失。
①台风造成房毁屋塌

②龙卷风卷走人和物品

③飓风摧毁船只和森林
④沙尘暴对人的生命造成危险
3.如果没有风会怎么样?
人类不能没有风。如果没有风,靠风力传播花粉的植物就无法传播、繁殖;污染的大气得不到稀释;帆船将无法在水上航行;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会如同“一潭死水”,污浊不堪;许多生物将难以生存。
4.还有哪些,请你补充
关于风的谚语:
东方急,备斗笠。
东南风,燥松松。
夜晚东风掀,明日好晴天。
西风吹的稳,天气晴的准。
【设计意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辩证地、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两面性,整理搜集得来的信息,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科学,产生对科学的亲近感,从而使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五、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一)自我评价:
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2.这节课我有哪些收获?
3.这节课我提出了哪些问题?
4.这节课我解决了哪些问题?
5.我对小帆船进行了哪些改进设计?
6.我还想弄明白哪些问题?
7.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鼓励引导学生继续探究。
(二)当堂达标
1.填空
(1).帆船是靠()的力量航行的。
(2).当船向北航行,刮南风时,帆面的方向应朝();刮西南风时,帆面的方向应朝();刮东南风时,帆面的方向应朝()。
2.判断
(1)降落伞和帆船都是靠空气或空气流动产生的力工作的。()
(2)帆船前进时不能迎着风,如果迎着风不但不能前进反而后退。()
(三)搜集资料:月球上有没有风?太阳风是怎么形成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后进行自我评价,激发学生对学科学用科学的欲望,切实感受到科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板书设计】?
15、小帆船
帆船前进的动力是风
帆面和风向一致
增大面积加快风速
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利弊)
【使用说明】
一、本教案亮点:
1.本课是继制作降落伞之后又一节制作小帆船的课。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制作基础,而制作小帆船也不难,因此教科书对制作方法及过程呈现得比较简单,未做详细介绍,没有显示出可以创新制作及制作中的合作交流,但这些应该是制作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对学习本课充满兴趣,学生用实验盒里的实验材料制作了小帆船。
2.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风的作用。能从生活实例中分析出风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和好处,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和灾难,但对于风的两面性学生还认识不全面,通过本课的举例解释,学生认识到了风力的两面性,知道对于风力要想办法利用它给人类带来的好处,避免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下是可以通过人类的行为进行控制的。
二、存在的不足:
1.学生对风很熟悉,但是小帆船离他们的生活有些远了,指导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2.自制小帆船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使用方法,有些学生能持之以恒的观察,有些同学半途而废了。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究的好习惯。
三、重点解决的问题:
教会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的方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自制力、自学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有了一定的提高,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加以培养,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等就会逐渐增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学生有了自学能力,老师就轻松了许多。
四、使用建议
1.注重小组交流合作学习,对于探究性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
2.丰富的多媒体教学素材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收集这些素材,适当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分析资料时,要注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尊重学生,鼓励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