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2018?株洲)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2.(2018?滨州)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018?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4.(2018?恩施州)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5.(2018?临沂)“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雅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6.(2019年北京)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下图),横批应为( )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
7.(2019年江苏南通)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8.(2019年黑龙江大庆)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 C.玄奘 D.鉴真
9.(2019年四川乐山)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0.(2018?恩施州)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1.(2018?福建)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
A.遣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
12.(2018·山东临沂)“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雅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13.(2018·湖北恩施)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4. (2018·江苏常州)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15.(2018·山东日照)下列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王羲之 李清照 鉴真 屈原
A B C D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年江苏盐城节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3)材料三中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传播了哪一宗教文化?请举一例印证唐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17.(2019年云南昆明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而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深明儒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波。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各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18.(2019年浙江衢州)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2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概括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请以丝绸之路为例,结合材料分析中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2018?株洲)它是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它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它是( )
A.《唐本草》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金刚经》
【答案】B
【解析】本题以玄奘西行旅途中的见闻回忆录,是研究古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B。
2.(2018?滨州)唐朝的对外开放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唐朝“开放”的表现包括 ( )
①鉴真东渡日本 ②玄奘西游天竺 ③日本“遣唐使”来华 ④郑和下西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传播唐朝文化,唐太宗前期,玄奘西游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唐太宗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经历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日本13次派“遣唐使”来华,①②③是正确的选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的史实。
故选:A。
3.(2018?济宁)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右图反映的史实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文成公主入藏 D.王昭君出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分析图片可知,体现了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所以A选项符合题意。故选:A。
4.(2018?恩施州)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B。
5.(2018?临沂)“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雅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除了日本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外,天竺、新罗和唐朝还进行友好往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雅典是欧洲国家。故选:A。
6.(2019年北京)一位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拟定了一幅对联(见下图),横批应为( )
A.海路通达 B.经济繁荣 C.民族和睦 D.文明互鉴
【答案】D
【解析】鉴真东渡传佛法”反映的是为弘扬佛法,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玄奘西游取真经”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法。为中印中友好往来作出了杰出贡献。因此对联反映的主题是不同国家的文明互鉴。
7.(2019年江苏南通)唐开成三年(838年),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这说明了唐朝( )
A.重视中外文化交流 B.中外贸易往来频繁
C.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D.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注重与外国发展友好关系,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日本僧人圆仁来到今南通如东的国清寺。此后他走遍半个中国,研学佛法,受到朝廷及地方州县的热情接待说明了唐朝重视中外文化交流,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8.(2019年黑龙江大庆)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是( )
A.文成公主 B.松赞干布 C.玄奘 D.鉴真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玄奘前往天竺,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并没有把天竺的佛教等介绍到中国;鉴真是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9.(2019年四川乐山)归纳法是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下列对隋唐时期阶段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国家繁荣,社会开放,C选项符合题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时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A选项不符合题意。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秦汉时期,B选项不符合题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指明清时期,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C。
10.(2018?恩施州)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B。
11.(2018?福建)下列可印证唐朝时期中印友好往来历史的是( )
A.遣唐使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唐招提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唐太宗时),他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贞观后期,携带大量佛经回国。他专心翻译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故选:B。
12.(2018·山东临沂)“唐朝与当时的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是( )
①日本 ②新罗 ③天竺 ④雅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除了日本与唐朝的友好往来外,天竺、新罗和唐朝还进行友好往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雅典是欧洲国家。故选:A。
13.(2018·湖北恩施)2018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印度总理莫迪在武汉举行非正式会晤。掀开了中印关系的新篇章,进一步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我国早在唐朝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张骞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初年(唐太宗时),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印度),在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故选B。
14. (2018·江苏常州)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右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
A.汉朝 B.北魏 C.唐朝 D.宋朝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 “开元通宝”,结合课本所学,开元通宝为唐代货币。钱币在唐代始有"通宝"。唐初沿用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15.(2018·山东日照)下列古代的历史人物,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是( )
王羲之 李清照 鉴真 屈原
A B C D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在中外交流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提示信息,结合课本所学,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集书法之大成,被后人称为“书圣”。A项不合题意;南宋女词人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她的作品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B项不合题意;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他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创作了很多优秀诗篇。D项不合题意;唐朝高僧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C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二、材料分析题:
16.(2019年江苏盐城节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历史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上
(3)材料三中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传播了哪一宗教文化?请举一例印证唐与天竺的友好往来。
【答案】鉴真东渡。佛教。玄奘西行。
【解析】根据材料三“天宝末,扬州僧鉴真,始往倭国,大演释教”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该事件传播了佛教文化。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天竺,促进了唐与天竺的友好交往。
17.(2019年云南昆明节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二 玄奘,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300多卷,精炼而准确,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而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深明儒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波。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除了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据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玄奘、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各举一例说明)。
材料三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我们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为此。我愿提出4点主张: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节选)(2019年5月15日)
(3)根据材料三指出,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
【答案】(2)玄奘: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贡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而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传授佛法,还介绍了中国的建筑技术、雕塑技术、医药等知识,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3)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解析】(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历尽艰辛,西行天竺学习佛法;玄奘的见闻,由弟子整理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提出的4点原则主张是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认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18.(2019年浙江衢州)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2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什么历史事件?运用所学知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
【答案】事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相同点:促进双方的文化的双向交流。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朝的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都向外传播,同时,也会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都有的精神品质坚持不懈、百折不饶的精神,不轻言放弃等。
【解析】根据材料一的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2中的路线①②分别反映了唐朝对外交流中的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风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高僧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传播了唐朝的文化;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唐朝对外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史实反映了唐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促进双方的文化交流。唐朝对外交流频繁,唐朝的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都向外传播,同时,也会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二人身上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就是坚持不懈、百折不饶的精神,不轻言放弃。
(3)根据材料概括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请以丝绸之路为例,结合材料分析中外交流带来的影响。
【答案】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影响:影响是汉唐的对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的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都向外传播,同时,也会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是一个双向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促进了中外我在文化交流。(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唐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以丝绸之路为例,结合材料“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可知,中外交流带来的影响是汉唐的对外交流频繁,中原地区的历史、政治制度、文学艺术和生产技术都向外传播,同时,也会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和技术,这是一个双向交流,互相学习的过程,促进了中外我在文化交流。
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
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
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
汉朝到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的最盛时期之一。汉使到达了大宛、大月氏、安息
等多国,唐王朝也曾与 3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在此期间,中国接受了许多西方文明
要素,如音乐舞蹈、穿戴服饰等;同时,中国也向西方世界提供了丝绸、瓷器等。
——改编自《中外关系史:新史料与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