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复习三轮冲刺资料:语文基础知识+说明文阅读+任务型写作5(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年中考复习三轮冲刺资料:语文基础知识+说明文阅读+任务型写作5(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2 18:2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基础知识+说明文阅读+任务型写作
一、语文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因此,广大青年要心无旁 ① 地学习,做到开卷有益;要(kè)尽职守,敬业乐业;要不懈奋斗,砥砺前行,争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jǐ)梁。
(1)加点字“卷”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B )
A.juǎn B.juàn
【解析】 “卷”在本题中作名词,应读juàn。
(2)填入文中①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A.骛 B.鹜
【解析】 心无旁骛:指心中没有另外的杂念。形容心思集中,专心致志。“骛”在这里的意思是追求。“鹜”的意思是鸭子。不符合语境。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kè) 恪 尽职守 (jǐ) 脊 梁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壮丽景象 
(2)若夫淫雨霏霏  连绵不断的雨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4)杂然而前陈者  陈列,摆开 
(5)开备愚鲁而赐教  启发 
(6)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这里指身高 
3.古诗文名句默写及运用。
(1)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2)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
(3)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4)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将领,在他的词中,更多地融入了爱国热情和怀才不遇的伤感。《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表达了辛弃疾率师北伐,统一南北的理想;《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了作者无奈、伤感和抑郁之情。
4.【2019·鞍山】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卧薪尝胆、悬梁刺股、闻鸡起舞……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让我们领会到众多名人的风采。
B.近期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升温,让两国经贸的一些热点问题再次引发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C.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D.本次地方戏展演,各场演出的上座率超高,这显示出市民对传统戏曲的热情。
【解析】 A项动宾搭配不当,可把“领会”改为“领略”。B项缺失主语,应删去“由于”或“让”。C项语序不当,应把“发扬”和“继承”调换位置。
5.【2019·葫芦岛】下列有关文学知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作者岑参,是唐代诗人,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B.《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的作者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豪放派词人。渔家傲,词牌名。
C.《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其中。
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的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解析】 B项有误,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不是豪放派。
6.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举办龙虾节的目的是发挥我市虾稻产业优势,搭建虾稻种养、虾稻精深加工、龙虾餐饮桥梁;满足市民需求,扩大合肥龙虾及合肥虾稻米的品牌,推动我市虾稻产业向高质量、高效益和绿色方向发展。
(1)材料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 “桥梁”后的分号改为逗号。
(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答案】 在“品牌”后加“影响力”。
二、说明文阅读
紫禁城里说“透风”:没有不透风的墙
周 乾
①紫禁城古建筑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作为紫禁城古建筑的核心骨架,木材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弯、抗压和韧性,但也存在怕潮湿、易腐朽等材性缺陷。因此,使紫禁城古建筑的木构件始终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对于古建筑本身的延年益寿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②然而,从建筑工序的角度讲,通常是先安装木柱柱网和梁架,再砌墙。古建筑的墙体很厚,在与木柱相交的位置附近,砌墙时往往会把柱子包起来。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如果不经常通风干燥的话,很容易产生糟朽。为解决这一问题,聪明的我国古代工匠利用古建砖料巧妙地制作了一种“空气循环器”——透风。
③春节前夕,故宫在养心殿研究性保护修缮项目中意外地发现了两份保存完好的乾隆年间的春节曲目戏折,吸引了不少人眼球。而这两份戏折,就是在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内静静躺了200多年。
④所谓透风,其实就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通常工匠会在木柱与墙体相交的位置,不让木柱直接接触墙体,而是与墙体之间存在5厘米左右的空隙,同时在柱底位置对应的墙体位置留一个砖洞口,尺寸约为15厘米宽,20厘米高。为美观起见,工匠们还采用刻有纹饰的镂空砖雕来砌筑这个洞口,这个带有镂空图纹的砖就被称为透风。透风是依靠墙体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墙体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等自然力,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可以进行空气交换的一种方式。这一通风方式在保证建筑功能情况下,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⑤在设置透风的墙体上,一般会在底部和顶部各设置一个,并保持两个透风在同一竖直线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形成空气对流和循环。若仅设置一个透风,相当于空气单向流动,除湿效果必然不佳。同时设置两个透风,方便空气从底部透风进入,沿着柱身往上流动,尔后从柱顶位置的透风排出,可使墙体内的柱子在上下方向都能空气流通。这样,柱子与墙体之间潮湿的空气就被排出去了,柱子也就能始终保持干燥状态。
⑥同时,紫禁城古建筑外墙上的透风位置实际是与木柱位置对应的,如果墙体的某个位置安装了透风,那么墙体立面肯定就有木柱,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一对透风。
⑦紫禁城的工匠在长期的古建施工中,积累了丰富的透风制作经验。他们不拘泥于仅仅在实体砖上开洞来满足墙体内木柱通风需求,而是将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比如雕成狮子形象的透风。狮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常见的神兽,它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代表英勇、王权和威严,象征地位、尊严和吉祥。透风的使用,对古建筑整体而言,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并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
(摘自《科技日报》)
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B )
A.我国古代工匠为了解决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容易产生糟朽的问题巧妙地制作了透风。
B.因为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位置非常隐蔽所以200多年前的两份春节曲目戏折才能保存完好。
C.透风是一块带有镂空雕刻的砖,它让建筑通过自然通风来调节墙体附近木柱的湿度环境,从而保证了木柱本身的干燥状态。
D.当你沿着紫禁城古建筑的外墙行走的时候,如果想知道墙体哪里有木柱,只需找到“透风”即可。
【解析】 B项,不是因为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位置非常隐蔽,而是因为西配殿的金柱砖雕透风,使其处于一个干燥通风的环境,所以200多年前的两份春节曲目戏折才能保存完好。
8.请简要概括第④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建议答题字数:15字左右)
【答案】 说明了什么是透风及其工作原理。
9.作者为什么说透风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建议答题字数:115字左右)
【答案】 古代工匠为了解决木结构建筑中封闭在墙体里的柱子容易产生糟朽的问题,巧妙地利用古建筑砖料制作了透风。并且将透风的砖雕做成了丰富多彩的纹饰,兼有文化性和艺术性。对古建筑整体而言,既实用又美观,所以说透风的使用体现着我国古代工匠智慧与艺术的结合。
三、任务型写作
10.90后原创音乐人陈柯宇历时半年,创作了一首集合生僻字的歌,走红网络。有些网友建议《生僻字》上春晚,也有些网友持不同意见。请说说你对此的看法。80字左右。
写作建议:(1)先表明你的观点;(2)然后结合你的学习体验或生活经验陈述理由。
附:部分歌词
我们中国的汉字
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
让世界都认识
我们中国的汉字
一撇一捺都是故事
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
四方田地落谷成仓
古人象形声意辨恶良
魃 魈 魁 鬾 魑 魅 魍 魉
Wu又 双 叒 叕
Wu火 炎 焱 燚
Wu水 沝 淼

茕茕孑立 沆瀣一气
踽踽独行 醍醐灌顶
绵绵瓜瓞 奉为圭臬
龙行龘龘 犄角旮旯
娉婷袅娜 涕泗滂沱
呶呶不休 不稂不莠
【答案】 示例:赞同。这首歌的出现让大家重新认识到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关注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并且在枯燥的学习中不忘娱乐,劳逸结合。






















一、语文基础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何园是清代后期扬州园林的代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扬州的园林特色和风格的体现。通过嶙峋的山石、磅礴连绵的贴壁假山,把建筑群置于山(lù) 麓 池边,并因地势高低而点缀厅楼、山亭,错落有(zhì) 致 ,蜿蜒逶迤,山水建筑(hún) 浑 然一体,有城市山林之誉,是扬州住宅园林的典型。漫步何园,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鸟栖庭树,丘(hè) 壑 宛然,游鱼惊水……宛若“鸟飞屏风里,身置仙境中”。
2.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词类活用现象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B )
A.潭西南而望(名词作状语,向西南方)
B.凄神寒骨(意动用法,对……感到悲伤)
C.处处志之(名词作动词,做记号)
D.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
【解析】 B项有误,凄:使动用法,使……凄凉。
3.古诗文名句默写及运用。
阅读古诗文,我们总能触摸到诗人的心灵。“因思杜陵梦,(1) 凫雁满回塘 ”,羁旅异乡之时,温庭筠难以抚却的是思乡之梦;(2)“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同望一轮明月,苏轼道出对亲人美好的祝愿。亡国之后,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将满腔悲凉寄予“雾凇沆砀,(3) 天与云与山与水 , 上下一白 ”的茫茫雪景中。同样遭贬,诗人们依旧心系国事。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4) 肯将衰朽惜残年 ”表明心志;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5)“ 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豪言激励了无数的志士仁人;有些诗人则在失意之时,高举乐观豪迈之大旗,如(6)“ 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让我们在困境中看到了希望。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B )
A.苏轼一生历经仕途坎坷,却能放达自适。其词雄奇超旷,于传统的花间词外别立一宗,又以诗入词,开拓境界,推尊词体,对北宋词坛多有革新。
B.庄子认为:万物间的区别是相对的,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逍遥游”的含义即“绝对自由”,这是庄子追求的人生之最高理想。
C.《山居秋暝》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和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D.李白创作的歌行体诗歌成就极高,完全打破了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独树一帜,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心动、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解析】 B项“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后的逗号使用不规范。“庄子认为”后面的冒号是解释庄子认为的内容,冒号管到句号,“都无一例外地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制约”这一内容已完整,故应用句号。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A.一些“80后”出生的中国年轻人正被冠以一个新的称呼:“鸟巢一代”。我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单地说现在的年轻人是“迷惘的一代”还是“鸟巢一代”。
B.现代人需要永恒的山水带给他们永恒宁静的感觉,但这一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是望尘莫及了。
C.“您认为目前我国校园安全的形势如何?应该怎样预防校园灾害事故?”肩扛摄像机、手持话筒采访“两会”的小记者煞有介事,提问很专业。
D.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杏花掩映,我们可以和多情的花草在一起,无须青箬笠,无须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优雅与舒适。
【解析】 “一概而论”:处理事情或问题不分性质,不加区别,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多用于否定式)。A项使用正确。“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不符合语境。B项使用有误。“煞有介事”:好像真有这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该成语是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C项使用有误。“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句中的意思是享受春风春雨,所以该成语使用有误。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电影《厉害了!我的国》生动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些都是专家们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的结果。
B.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考试时又没有按照要求仔细审题,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的深远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水平。
D.新时期的雷锋精神应赋予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呢?
【解析】 A项语序颠倒,“研发探索”和“首次尝试”对调即可。B项句式杂糅,去掉“是可想而知的”。D项否定词使用不当,将“否认”改为“承认”。
7.对下面这幅书法作品所属字体及特点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楷书字体,形体方正,笔画平直,端庄秀丽。
B.篆书字体,因形立意,笔画繁复,古拙烂漫。
C.行书字体,飘逸洒脱,自然流畅,行云流水。
D.隶书字体,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端庄典雅。
【解析】 隶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本题中的文字属于隶书字体。D项符合题意。
二、说明文阅读
当“听书”成为一种时尚
张 音
①“读书”这件事,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延伸正变得更为多元,比如“听书”。
②不久前公布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有声阅读也即“听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使用手机App、微信语音等收听图书相关内容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听书频率也相当高,其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达到28.4%。
③用耳朵代替眼睛,去占据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听书的流行,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种种已知或未知的尝试,都值得探讨。
④不难确认的是,听书的流行建立在数字化阅读的潮流之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所做的这项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同时,有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化阅读方式。
⑤如果说听书还只是一种“前沿”或者说时尚的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则几乎已经可以被称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君不见,早班地铁里,人手一部手机的“低头族”比比皆是,很多人手拿一张报纸的场景已一去不返。当然,看手机是否就等同于“阅读”,还需要打个问号。某种意义上,包含在这种场景中的数字化阅读,正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如果说这种阅读方式起初只是为了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如今则需进一步发问,阅读是否正在被这种方式“撕成碎片”?
⑥仔细想想,无论何种阅读方式,你现在是否还能沉下心来读完一本书,还是隔几分钟就要拿起手机刷刷微博、流连于朋友圈?当以秒计算的短视频日渐流行,无数转瞬即逝的兴趣点如走马灯般轮转,脑海中的印象就像海浪一遍遍冲刷着沙滩,最终却难留痕迹。“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需要更多维度、更深层面的观察。
⑦科技演进到今天,阅读方式的变迁早已超越人们以往的想象边界,但是阅读的真正内涵与价值,其实并没有发生多少改变。读书使人进步,科技改变世界,而归根结底,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发展,“读书”这件事本身,已经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8.作者在文中提出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建议答题字数:15字左右)
【答案】 如何让科技的进步服务于人的读书(阅读)需要。
9.作者在文中对“听书”进行了怎样的思考?(建议答题字数:65字左右)
【答案】 是否证明科技与创意正不断拓展读书的外延,为人们提供了阅读的更多可能性?是否意味着数字化阅读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阅读与生活在数字时代更深融合?
10.“数字化阅读带来的‘双刃剑’效应”中的“双刃剑”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建议答题字数:70字左右)
【答案】 一方面,填充人们的“碎片时间”,成为阅读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碎片化阅读”带来的“阅读碎片化”,使浅阅读、快阅读大行其道,而深阅读似乎已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奢侈。
11.根据文章内容并结合提供的图表资料,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成人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成人电子图书阅读量(本) 城镇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本)
2016年 4.65 3.21 5.60 3.61
2017年 4.66 3.12 5.83 3.35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
A.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数字化阅读几乎已经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主流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
B.从图表看,农村居民的阅读量和城镇居民的阅读量相比落后不少,城乡阅读差距明显,而且将会越来越大。
C.目前农村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各地可以通过设立“农民阅读节”,建设“农民书屋”等来改变这种现状,进而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D.成人纸质图书人均阅读量增长缓慢昭示我们,培养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更长期的努力,久久为功才会有更明显的成效。
【解析】 A项“从选文列举的数据来看,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说法错误。根据选文第④段中的“2017年我国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的68.2%上升了4.8个百分点”,可知是“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不是选项中的“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
三、任务型写作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2019年5月12日是母亲节,为弘扬“善”文化,培养学生的感恩思想,某学校决定从4月10日起举办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千字征文活动,活动时间持续一个月,初选由各班语文老师进行。请你代表该校星源文学社向全校同学发一则征文启事。(只写正文内容,不超过80个字)
【答案】 示例:为迎接“母亲节”,我校举办“感恩母亲”主题征文活动。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字数1 000字左右。稿件5月10日截止,交至各班级语文老师处。欢迎同学们积极投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