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辽、西夏与北宋是三个并立的政权,了解耶律阿保机、赵匡胤和元昊三位杰出政治家的主要功绩。 2、通过分析宋辽、宋夏和议的影响,提高客观认识历史事件的能力,并让学生在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思考课堂讨论题和材料阅读题,提高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 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一、契丹族和辽 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澶 州寇准宋真宗东 京二、辽、宋、夏的冲突 澶州之战: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澶渊之盟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观看澶渊之盟的视频,结合下面的史料想一想: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签订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澶渊之盟是辽与北宋在双方力量相对均衡的条件下互相妥协
的产物,更为重要的是澶渊之盟开启了辽与北宋之后长期的
和平局面。在此期间,双方在边境开设榷场,进行互市,极
大的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探究西夏王陵 党项族的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
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
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
产有所发展。
唐末五代时,党项族成为西北地区的一股
强大势力。党项族民风强悍,人人擅长骑射,
作战勇敢。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宋夏冲突
2.宋夏议和1.西夏的建立
国号
建立者
时间
定都:元昊西夏元昊11世纪前期兴庆府(今宁夏银川)治国措施: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创制西夏文字西夏货币西夏文字 2.宋夏冲突 元昊称帝后多次率军进攻北宋,宋朝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但西夏立国时间短,人力、物力有限,也遭受很大损失
3.宋夏议和
后来,西夏与北宋进行和谈,订立宋夏和
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议和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
易发展,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宋与辽、西夏议和后,边境榷(que)场贸易迅速发展,北宋的稻米、茶叶、丝织品、瓷器、漆器。辽的马、牛、羊、骆驼,西夏的毡毯、药材等,都在这里交易。冲突中的融合探史明理 如何正确认识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与和 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辽、西夏与北宋的战和关系,战争是短暂的,和是
民族关系的主流。辽10世纪初契丹族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族赵匡胤开封西夏11世纪前
期党项族元昊兴庆填写下面的表格请同学们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辽、西夏与北宋并立的形势示意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课后习题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BA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力劝皇帝御驾亲征的人物是( )
A.石敬瑭 B.岳飞 C.李纲 D.寇准4、宋与辽、夏议和的相同点是( )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划定双方的边界
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DB5.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
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