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第二章《变异》一节
说课稿
抚宁镇中 张继红
教学背景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全面的推进,新课程已经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而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必修课,其目的已不再是传授其系统知识去应试考高分;而是把传授知识作为一个载体,通过这个载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一定的技术,更重要的是要传承给学生的是文化、是精神、是思想,也就是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使每个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和发展。
为了有效的完成本节的教学,带着新的课程理念,我对本节课做如下说明。
一、对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冀少版第六单元中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第二节内容。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对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和一些令其困惑不解的问题。因此,知道一些遗传和变异的知识对学生是十分必要的 。同时,本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通过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来体会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说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教材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2、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1)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理解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
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理解不同变异对生物体的影响,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了解遗传育种在农业中的应用,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体验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功的自豪感。
3、确定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变异原理在农业中的应用。
二、对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虽占优势,但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这节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遗传的知识,对遗传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性状这些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加上本节课有大量的学生身边的素材供学生去探究、讨论和思考,在授课中我也会随时提示引导,这样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是可以轻松愉快的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确定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一节课《遗传》的基础上展开的,遗传和变异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可以说是息息相通的,所以我采取的是“辅导——自学式”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法是对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方法的一种改造,主要是把由教师系统讲授的知识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学和合作学习,在这一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主导,作用是启发、辅导、精讲和总结;学生是主体,作用体现在自学、讨论和合作学习上,也是核心部分。
在这种学习方式里我主要采取问题解决学习法,也就是学生在我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下,通过预先设置好的一系列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锻炼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所用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分钟)
导语:俗话说“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不知道大家注意过身边的动物没有,家里的小猫生的宝宝,每一只小猫都跟其他的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给学生一定思考时间)教师接着说: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变异,下面就让我们来认识这种现象。
[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以设问方式引题,不仅点出了本节课要探究主题,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 教师组织学生完成“探究竟1”的活动 (10分钟)
(注意:在这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充当“组织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积极展示自己的性格。)
在统计完5项汇报之后,与组织者形状完全相同的人数会很少。教师要根据这个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会总结出不仅同学之间,即便是双胞胎在许多性状上都会互有差别,就像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两片树叶一样,进而说明变异的现象是普遍的。我们就把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称为变异。
[ 活动目的:通过此活动让同学理解变异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总结出变异的概念 ]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教师的人工卷发和学生生来就有的卷发的形成原因(8分钟)
引导学生在以下问题情境中分析这一变异现象,
创设问题情境(1) 导致老师和学生的头发的卷曲的原因相同吗?
( 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会分析得出:不同;老师的卷发是由于人为环境造成的,而学生的卷发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创设问题情境(2)那么同学们分析老师和学生的这种性状谁的可以遗传呢?
(学生会根据遗传概念分析到学生的卷发可以遗传,而老师的不能。)
创设问题情境(3)那么同学们总结一下变异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回答:可遗传和不可遗传两种 )
创设问题情境(4)(出示屏幕内容)请同学分析一些变异现象,总结哪些是可遗传变异,哪些是不可遗传变异?为什么?
通过学生分析回答,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生物的变异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和外界环境也有关系。
[ 活动目的:通过此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变异的种类和引起变异的原因 ]
通过以上两个活动,学生对变异的普遍性和变异的种类及原因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然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探究竟资料(出示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讨论)(8分钟)
创设问题情境(1)这头牛与父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这头牛的变异属于那种类型呢?(提示:技能卡)
(2)如果这头小牛生活在野外环境中,这种体色对它生存有利还是有害?如果它被饲养在农场里,又会怎样呢?
( 提示:这种小牛的颜色比一般牛的颜色更显眼,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捕食,如果它被饲养在农场里,因其少而珍贵,会被精心照顾)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同学感受到变异现象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的对其生活有利,有的有害,也有的是中性的。而变异对生物个体是否有利,还要取决生物体所处的环境。
[这时提醒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太绝对,对其进行辨证观点的渗透]
4、变异的意义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6分钟)
引导学生自学知识链,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有现在这种生机盎然、千姿百态、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学生回答:因为生物存在着变异现象
教师提问:设想自然界中生物如果没有变异,结果会怎样?(提示:生物在环境中生活,要与环境相适应,而环境条件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学生回答:由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如果各种生物不发生变异,那么每当环境剧烈变化时就会有物种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灭亡。正因为生物能够产生变异,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生物才得以生存和发展
教师总结: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这种变异有可遗传的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教师精讲: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依据变异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的应用也已非常广泛。
5、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实际用,理解变异在育种方面的运用,然后出示视频资料。(6分钟)
通过学生观看视频资料,把本节课推向高潮,这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更让学生体验人类进入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喜悦感和对我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作物空间技术育种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说明:进行以上各活动中,学生是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互动的,为了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我及时对学生进行启迪和鼓励性的评价。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变异现象、变异种类和引起变异的原因及变异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六、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使学生学有目标、学有方向、学有收获,教师的评价语言具有指导性。落实好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到为学而教,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问题的设计力求新颖、难度适中,有一定坡度、而且灵活,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争取让所有学生在课上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在学习方式的选择和教学设计的环节中肯定有许多不足,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发挥到位等,还望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