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桃花源记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9 桃花源记 教案(2课时,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2 21:04:36

内容文字预览

课 时 计 划


课题 9 桃花源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品味作品语言,感受美好意境。 3.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探究世外桃源的现实意义。
重点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省略成分等复杂的语言现象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关键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探究世外桃源的现实意义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即便是在最痛苦的时候也能找到美好的因素。同学们也有过这种体验吗?分享一下。 生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憧憬之中。《桃花源记》就是陶渊明用美好的憧憬来慰藉心灵的一篇绝美散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那令人神往的“世外桃源”吧。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回忆经历过的往事,分享当时体验与感受……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字词 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4、重点字梳理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讲解文中通假字 讲解古今异义情况 讲解一词多义情况 哪位同学先来给在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陶渊明? 教师讲解:写作背景:《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写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写作背景:《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写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体裁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用来记载事物,有的作者还会在记载事物的同时发一些议论或感慨。 教师播放配乐朗读录音,要求学生听清字音,把握节奏 豁然开朗(huò)  俨然(yǎn)    垂髫(tiáo)诣太守(yì) 阡陌交通(qiān) 要(yāo)还家(huán) 刘子骥(jì)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感悟理解词句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 (2)古今异义 ①阡陌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交通运输。) ②率妻子邑人(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方的配偶。)…… (3)一词多义 舍:舍弃、房子 具:都、详细地 之:这;见到景象 志:作标记、所作的标记 其:那、他的,他 寻:寻找、随即,不久 …… 学生举手,交流关于作者的资料,预期: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东晋文学家,世称五柳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认真倾听,注意字音与节奏 学生大声朗读,同学互听互评,共同识记。 自由朗读,边读边尝试理解 学生认真听教师讲解 用笔在教材中圈点勾画,作好标注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讲解本文的重点句式:判断句 讲解 9、重点句式:省略句讲解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翻译文章 划分结构层次并归纳层次大意 3、复述故事,加深理解 (4)重点句式 ①判断句 示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点拨:“……也”,这句是判断句式的基本形式。 ②省略句 【示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点拨:本句应为“桃源之人”见渔人,省略了主语“桃源之人”。 请学生再读课文: 结合书下注释,翻译全文 教师适时点拨与纠正 (2)本文可分为哪几部分,请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教师讲解:文章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对桃花源的描写的,全文可分为三个层次。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复述故事,形式不限,讲解、情景剧表演均可 教师点评,加深对故事的理事。 同学默读语句,细心揣摩句式 识记句式特征。 学生再读课文,初步理解并翻译 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组间互相补充与完善 小组讨论后尝试划分: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2~3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第三部分(4~5段)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形。 各小组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课文,互评互学。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看哪组同学背得快,背得准。 2、成语“世外桃源”众所周知,因为它描写的是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平等、人人富足、人人向往的美好地方。陶渊明生逢乱世,怀才不遇,只能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憧憬诉诸于笔端,通过自己大胆的想象搭建心灵的乐园。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飞进桃花源,看一看桃源美景,并把它们写下来吗? 同学们大声朗读至背诵 在全班背诵展示 同学间互听互学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发现桃花源 进入桃花源 离开(再寻)桃花源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课题 9 桃花源记 课时 2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字词并能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品味作品语言,感受美好意境。 3.了解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探究世外桃源的现实意义。
重点 理解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省略成分等复杂的语言现象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关键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及主旨,探究世外桃源的现实意义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所学:1、解释成语:豁然开朗;世外桃源;无人问津;怡然自乐; 鸡犬相闻;黄发垂髫;落英缤纷 2、请同学复述故事情节 上节课我们理解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今天,我们再访桃花源,体会文章的艺术特色,探究作者的社会理想。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举手解释成语,同学间互相评议与补充 复述故事情节,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精读课文,领略桃花源之美 赏析本文描写的自然景物之美 探究本文所述生活之情、人情之美 本文叙事简约的写法探究 简约句式赏析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进一步深入桃花园,探究: (1)进入桃花源前与进入桃花源时的景色更令人如痴如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反复阅读这些文句,体会桃花源的自然之美。 (2)除了感受到古人寄情山水的山水自然之美,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别的美呢? 教师总结: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充满了人文之美。在这个理想世界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过着自由、快乐、祥和、安宁的生活。这儿民风淳朴,人民热情好客,富有同情心。 (3)前面我们讲到了文章叙述的自然美与人文美,按道理,叙述如此多的美,理当需要很长篇幅,但作者短短几百字不仅叙述了其中的美,还叙述了遇桃源的前因后果。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 教师总结:原因在于文本叙事简约。 叙事简约的具体体现: 省略句子成分。 (2)省略问答内容。 (3)运用指代词语,避免重复前文内容。 (4)简约句赏析: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总结:语言做到简洁生动而又含蕴丰富,是与剪裁的功夫分不开的。 同学在教材中找出,举手朗读:(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学生分析归纳:生活美,人情美,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学生在文中分别找出各种句式,配合理解。预期引导:如:(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如:“诣太守,说如此”这句话中的“如此”包括前文所介绍内容…… 学生尝试分析:这种省略方式最能反映出陶渊明的语言风格……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赏析文章,深入主题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探究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用虚构桃花源的目的 今天怎样看等陶渊明的政治思想 链接生活,总结升华 组织学生综观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的写作特色有哪些?试举例分析一下。 教师总结:层层设疑的写法;叙述详略的安排;简洁生动、朴素自然的语言。 如:作者用一种纯然的“田家语”来描写景色和人物。“田家语”在审美上的特色就是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平易近人,有时,又显得十分简洁生动。 (2)桃花源真的存在吗? 讲解:仔细分析课文内容,联系历史背景来讨论这个问题。桃花源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是作者所憧憬的理想社会的曲折反映。 (3)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作者以如此精湛的艺术手法虚构这桃花源仙境到底有何目的?请同学们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之前探讨的桃花源之美来分析这个问题。 (4)今天我们应怎样看待陶渊明的这种政治理想呢? 教师总结:本文借武陵渔人发现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生活美满的情景,虚构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桃花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动乱、黑暗生活的不满。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同学结合教材,尝试归纳写作特色。预期引导: 为了把桃花源写成一个似有若无的仙境,作者采用了层层设疑的写法…… 本文在剪裁方面,与《木兰诗》有异曲同工之妙。文中详写了渔人在桃花源里的见闻,目的是介绍美好的世外桃源……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分析,预期引导: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他生活的东晋末年是一个战乱不断、政治腐败、民不聊生的社会。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发言:例如:在当时兵荒马乱,官场黑暗的社会环境中,陶渊明这一理想,不仅表达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操,也度上表达了广大人民反对战争,反对剥削愿望,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陶渊明归隐山林,消极避世在今天看来也并不可取……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三、检测目标 1、习题检测 2、总结本课 3、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本课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同义词及成语。 3、这篇古文的美是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是期待人文和谐的美。倘若要你刻画一个世外桃源,你希望你的桃花源是什么样子的?是否与古人相同呢? 学生大声朗读至背诵,组内同学互背互听 整理本课的重点字词及句式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