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及高和底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并且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还有生活中积累的对三角形认识的丰富经验。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从边上任意一点来画的,而三角形只能从顶点来画,所以正确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因此我主要采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来亲身经历“做数字”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
1、在观察、比较与操作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给定底边上的高。
3、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在观察、比较与操作中抽象出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水平底边上的高。
教学方法:操作感知和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生活中的图片,找出图中的三角形。
2、揭示课题。
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我们将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动脑动手,学习新课
(一)、操作感知,抽象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
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结合画的过程,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呢?(学生汇报后,请同学们把书打到60页,看看书上是怎么定义的。)
2、得出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
3、根据三角形的定义判断下列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
1、观察三角形,动画显示各部分?(到书中60页找到三角形各部的名称是什么?)
3、指名上黑板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其他学生在刚才所画的三角形上标)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三)、学习三角形的底和高。
1、同学们学习平行四边形时,能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什么是三角形的高呢?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请把书翻到第60页,看看书上是怎样说的,又是怎样画的。
2、汇报交流后,指名上黑板画三角形的高。
结合学生的操作弄清几个问题:画高要从哪儿开始?要向哪儿画?画高时要注意什么?(底和高是的关系)
3、小组内讨论: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几条高?为什么?
(二)、出示图片,看看下图哪有三角形,它有什么作用。.
1、指名分别拉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比较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2、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
有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