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数学说课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2-22 18:3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积与体积单位》说课稿
上杭中小

一:说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与上节课“表面积”完全不同,空间观念由二维上升为三维,这是一个极大的发展。
本节课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基础”,知道“一个物体中含有的体积单位数就是它的体积”,就能自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来源与推导。
二:说教材的内容
本节课包含两个教学内容,一是体积概念,二是体积单位,未含容积单位。目的是确保重点、分散难点、打好基础、作好铺垫。
因此,教学环节有三:一是建立体积的概念;
二是建立体积单位的概念;
三是回顾总结。
三:说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重点)
使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建立单位体积大小的概念。(难点)
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看它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故事:乌鸦喝水),建立体积的概念,并且引发学生思考:“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2、采用实验法和自学法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验),亲身体验体积,丰富关于“物体占有空间”的感性认识。
3、采用小组学习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五、说学法:
本课时的学生学习方式,以“观察猜测,动手实验、联系生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
A\仔细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前提,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石子真的会占据空间吗?”、“不同大小的物体,占据的空间的大小一样吗?”
B\实验是验证猜想的重要措施,让学生在实验中验证结论:“物体是占据空间的。”、“大小不同的物体,占有的空间的大小也不一样。”
C\生活经验是知识建构的基础,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感受“体积”的实际意义。
D\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中类比“面积单位”的导出过程与意义,迁移创新,体会“体积单位”的作用与意义。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寓言导课,激趣引思(约2分钟)
运用儿童的兴趣特点,播放“乌鸦喝水”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猜测:“物体是否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动手实验,验证猜想,联系生活,激活生活经验(约8分钟)
让学生动手操作,猜想验证,联系生活经验,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建构新知。
1、用两个同样形状的水杯、石子和水(加了二滴红墨水),引导学生如何用实验来验证:物体占有空间。(分小组实验,每组四人)
2、引导学生例举生活中的物体,说明它们是否占有空间。
3、利用学生所举的大小差异校大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它们所占的空间大小相同吗?
4、引导学生如何用刚才的实验器材来验证“大小不同的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是不同的”。
5、让学生举例比较物体的大小,明白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从而激活学生的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为感悟“体积”意义作好准备。
(三)引出概念,感受意义(大约8分钟)
1、在激活学生关于“物体有大小”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出“体积”概念,让学生明白“物体的大小”就是指“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也叫做“物体的体积”。让知识建构在原有的经验之上。
2、让学生举例说明,在“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的语言转换中感受“体积”的实际含义,落实好教学重点与难点。
(四)类比迁移,引出体积单位(大约10分钟)
学会联想、类比、迁移,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利用两个体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引发学生的思维障碍,激励学生想法更好在比较两者体积的大小。
1、提问:如何才能更好地比较它们的大小?
2、独立思考
3、启发:请同学们想一想以前是怎么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的大小的?(出示两个面积相近难以直观判断大小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
4、继续思考
5、小组讨论、交流
6、反馈信息
7、类比迁移,创造性解决问题,引出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cm3,dm3,m3)
(五)练习巩固(大约6分钟)
1、P40做一做1(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理解体积单位的作用)
2、P40做一做2(与引例呼应,强化对体积单位意义与作用的认识)
(六)小结:(大约6分钟)
本课时的小结是利用一道综合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对本课时的学习过程作出总结,起到巩固提高的作用。(这样的小结方式,是创新之举哟!)
五、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时,要考虑到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这是现代板书的一个特点】

(注:用硬纸板做成1 cm3与1 dm3的正方体模型,贴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