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装饰色彩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装饰色彩的内涵,感受色彩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了解民间艺术运用装饰色彩的规律,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
2、学生在欣赏、体验过程中自主探究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尝试用装饰色彩进行艺术创作。
3、在教学体验中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装饰色彩创作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画面。
三.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一、出示图片 教学导入
1、出示农民画《耱地》及摄影作品《耱地》。
2、提问:两种形式的作品相比较,农民画的色彩给你生么样的感觉?
学生活动::鲜艳,和实物的颜色不一样,对比强烈,很美……
板书:鲜艳、对比强烈。
3、小结:这幅作品运用了装饰色彩。
板书:装饰色彩
设计主旨:感受色彩的写实性与装饰性的区别,使学生初步体会装饰色彩为画面带来的美感。
活动2【讲授】二、自主探究 互动学习
1、了解装饰色彩的特点。
装饰色彩常常和现实生活中的色彩不一样,它源于自然,但不是自然色彩的复制。你看《耱地》里的牛多漂亮,可是生活中的牛真有这么多色彩吗?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意图:初步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特点,为下面的学习进行铺垫。
2、学习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
(1)提问:《耱地》这幅作品运用了那些颜色使画面比自然生活中的场景要更美丽得多呢?
学生观察并自由回答问题。
教师小结并出示色卡:红与绿,橙与蓝,黄与紫。
意图:了解装饰色彩常用的颜色。
(2)想一想,这三对色彩称为什么色?
学生自由回答:补色。
教师板书:补色。
意图:巩固补色知识,为艺术实践奠定基础。
(3)抢答游戏:作者大胆的使用了三对补色,使色彩对比强烈,画面明快响亮、绚丽多彩。请你快速说出这些颜色的补色。
学生快速抢答:红色的补色是绿色,黄色的补色是紫色,橙色的补色是蓝色。
(4)小结:在一幅作品中如果运用补色对比,画面就会显得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我国的民间艺术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经研究出这种用色方法,并将它运用到民间艺术作品中。
意图:了解补色的使用可以使画面更加鲜艳。
(5)欣赏民间艺术作品。
提问:在这只风筝上你发现了几对补色?
学生欣赏并回答:红色和绿色。
提问:在其他民间工艺品上你发现了哪些补色对比?
提问:在运用补色对比的基础上,你还发现了那些用色技巧?
提问:如何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技巧呢?
意图: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一般用色技巧。
3、提问:布老虎的身体主要运用了哪几种颜色?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欣赏并回答:主要运用了红色。
意图:体会画面要有主色调。
4、提问:仔细观察荷花花瓣和鱼尾,在色彩方面运用了什么技巧?有什么作用?
学生欣赏并体会色彩由明度变化。
意图:感受繁而不乱、和谐统一的画面效果。
5、提问:泥玩具除了运用补色之外,还使用了什么颜色?为什么要使用黑与白这两种颜色?
学生欣赏并感受通过色彩加白、加黑,使色彩的明度产生了变化。
6、欣赏美术书中的作品。试着说一说这件作品运用了哪对补色对比?运用了哪些色彩搭配技巧?
活动3【练习】三、教师演示 学生创作
1、画法指导:
(1)工具:油画棒、水彩颜料。
(2)画法示范:油水分离法。重点演示用笔方法以及明度变化的技巧。
意图:了解作画基本步骤,为学生创作奠定基础。
(3)创作思路:
以不同明度的橙色、红橙色表现大海,远处的帆近似海水的颜色,近处的帆主要用橙色的补色蓝色,再用其它补色表现其它小船和帆。
(4)创作要求:运用装饰色彩的基本规律,画一幅色彩既鲜艳又和谐的装饰画。
2、学生进行艺术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色彩表现画面的能力。
活动4【活动】四、作品展示 多元评价
展示并分析学生优秀作业。
1、自评:作品中运用了哪些对比色?
从画面主色调选择、色彩明度变化、黑色与白色的使用等方面分析自己作品最成功的地方。
2、互评: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学生根据评价要点进行互评语自评,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意图:相互学习,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5【讲授】五、课后拓展 知识小结
1、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装饰色彩作品装点在教室。
2、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色彩知识,让我们运用学习所得将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美丽吧!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的墙壁上。
意图: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6【讲授】板书设计
装 饰 色 彩
补 色
色彩鲜艳 对比强烈教师演示学生作品展示
红色---绿色
黄色---紫色
蓝色---橙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