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 (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2 13:25: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学习交流的使团。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遣唐使

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呢?有何意义?
外交目的:
在唐朝日益发展繁荣的时期,派遣唐使来唐朝学习,以期与唐朝建立友好的对外关系。——最初的目的
政治目的:
期望通过遣唐使,直接从唐朝吸取建立中央集权体制的经验,进而推进日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文化交流目的:
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进而推动日本的文化发展。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
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卷第廿五,推古天皇三十一年秋七月条
日本认为唐朝是一个制度完备的国家,应该经常去学习。
原因: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向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意义:

(1)唐朝对日本制度的影响
方面 唐朝 日本
土地制度 均田制 班田制
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 两官八省制
地方制度 郡县制 郡国制
教学制度 国子监、太学 大学、国学

(2)唐朝对日本建筑的影响
唐 长安
日本 奈良
唐大明宫大角观建筑推测复原图
日本宇治平等院凤凰堂
韩国首尔景福宫勤政殿

(3)唐朝对日本文字的影响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4)唐朝对日本服饰的影响

(5)唐朝对日本货币的影响
日本的“和同开珎”
唐朝的“开元通宝”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鉴真和尚六次东渡
“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新知讲解
唐代著名高僧鉴真是扬州大明寺住持。742年,容睿和普照到扬州大明寺拜访鉴真,恳请他到日本弘法。




六次东渡
鉴真和弟子21人从扬州出发,被诬告与海盗勾结,船只被官府查没。
第一次唐玄宗时期(742年)
第3次因官府出面阻拦,第四次因弟子的好心阻拦。
讲故事
第二次(743年)
遇狂风巨浪,境况险恶。先后有36名中日人员在此次东渡中牺牲。而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第五次(748年)
第三、四次
第六次(753年)
754年,终于到达日本。时年66岁。763年,逝世,安葬在唐招提寺。

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药品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船出长江口,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知识拓展

阅读教材有关内容,说一说鉴真有何贡献?
鉴真和尚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新知讲解
日本唐招提寺内的鉴真塑像
孝谦天皇仿二王字体所写
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鉴真和尚 对日本医 学的影响
唐与新罗的关系
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人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新知讲解
崔致远,谥号文昌。朝鲜半岛新罗王京(今韩国庆尚北道庆州)人。十二岁时,即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乘船西渡入唐。初在都城长安就读,曾游历洛阳。唐僖宗乾符元年(公元874年)进士及第,出任溧水县尉,任期届满,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后授职幕府都统巡官。其二十八岁时,即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以"国信使"身份东归新罗。
他在唐朝做官,写下大量诗文。他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辩一辩
《西游记》唐三藏的故事与历史中唐三藏的故事一样吗,说出你的理由。
《西游记》剧照
《大唐玄奘》剧照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新知讲解
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新知讲解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贞观初年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洛阳
扬州
敦煌
曲女城
玉门关
高昌
平城京
葱 岭




波 斯
天 竺


流求






日本海






阿拉伯海









非洲




阿拉伯半岛
























(东罗马帝国)


















广州



















长安




陆路交通线
海路交通线

唐朝中外交往


观察右图,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有哪些?
合作探究
对内


中外交流
遣唐使
鉴真东渡
玄奘西游
留学僧
留学生
对外
唐与新罗的交往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合作探究
事件内容 身份 时间 出发地——目的地 途中遭遇 是否结伴 贡献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
僧人
僧人
扬州——日本
长安——印度
结伴
独行
探究一:填写表格,比较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异同?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
唐玄宗
唐太宗
千难万险,九死一生
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尽磨难
留传《大唐西域记》
弘扬佛法,并传授中国先进科学文化知识
做事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合作探究
探究二:鉴真东渡和玄奘西游都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是如何面对重重困难的?
坚韧不拔、坚持不懈、不畏艰险
玄奘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一: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二:唐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材料三:
探究三:结合材料归纳总结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
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繁多的原因?
1. 国家安定统一,政治制度先进。
2.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基础
3. 开放和兼容并蓄的对外政策。
4. 对外交通发达。
5. 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条件
我们必需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提高自身索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在传播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
拓展延伸
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给我们今天的社会有何启示呢?
以史为鉴
1. 我们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2. 提升自我,努力发展经济文化。
3. 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传播中华先进文化,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
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蓄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则是中外交流的典型实例,既显示了中国对外友好的态度,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同时他们不畏艰辛、百折不挠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