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10 小石潭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重点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难点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关键 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教师激昂讲述: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他是山水游记写作的一代宗师。他给世人留下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千古名句。他被世人称为“柳河东”“河东先生”“柳柳州”。 他是谁? 他曾经被贬到湖南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学生齐答:柳宗元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字词 播放配乐朗读录音 学生出声朗读课文 文章中古今异义词讲解 名词作状语讲解及举例 柳宗元,我们并不陌生,谁还能记得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教师讲解:《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 体载介绍:“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重点字词:篁竹(huáng) 清冽(liè) 坻(chí) 嵁(kān) 佁然(yǐ)俶尔(chù) 翕忽(xī) 寂寥(liáo) 悄怆(chuàng) 幽邃(suì) 教师播放准备好的配乐朗读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把握节奏。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声音洪亮;读出节奏,停顿正确;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 重点词讲解: (1)古今异义词 ①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 ②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向西) 学生回忆作者,举手介绍: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永州八记》等留存。 学习大声朗读,同学之间互相纠正,共同识记。 学生认真倾听,注意文章节奏。 根据教师的要求,认真朗读,感悟理解。 学生认真听讲,在教材中标注,识记, 学生在文中查找名词作状语的例子,如②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③潭西南而望(向西南)……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动词作名词讲解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分析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请同学们翻译课文 给课文加上小标题,分清结构层次 用一个字形容小石潭 设身处地,谈感受 5、文章的写作顺序探究 动词作名词 如鸣珮环(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意动用法 心乐之(以……为乐) 使动用法 组织学生翻译课文,要求:翻译句子时字字落实,语句流畅,注意重点词。 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请同学再读课文,分析以下问题: 这是一篇游记散文,课文按照浏览顺序来写,请你按课文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写作顺序! 教师总结并板书: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势→记录同游人 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小石潭,你会用哪一个字? 刚才,同学们通过写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静、绿、美、假如你现在就坐在小石潭边,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鼓励学生大胆谈感受 (4)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教师总结: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学生识记动词作名词处 学生在文中找出:凄神寒骨(凄:使……凄 寒:使……寒)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翻译课文,在小组内交流翻译结果后,在全班展示,互相补充与借鉴。 学生借助教材,尝试拟小标题,然后在班级交流,预期引导:发现石潭——总览——近景——远望——潭边气氛…… 学生尝试,如:清,静,绿,美…… 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畅所欲言,不拘一格 小组讨论分析,预期引导: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请以“小石潭真〔 〕”为题,用描述性的语言写出你对小石潭的印象,字数在100字左右。 2、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生根据要求和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描写 在全班交流成果,互评互议,加深理解 以组为单位,背诵课文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课题 10 小石潭记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关注本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2.理清游记线索,把握文章内容。 3.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与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写的方法。 4.反复朗读课文,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重点 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难点 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关键 结合写作背景,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变化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复习检测: (1)给下列字注音: 篁竹 清冽 为坻 为屿 为堪 佁然俶尔 翕忽 (2)解释下列重点字词 伐 清冽 翠蔓 蒙络 摇缀 披拂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今天继续领略作者文笔,领悟文章情感。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学生回忆上节课内容,概括要求完成检测 同学之间互评互议,共同复习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抓住景物特点,品味语言 找出文中描写风景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美的哪里,并尝试将他们翻译出来,保留其中的美感 动静交错的写景方法 3、小石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哪里? 请同同学们速读课文,分析解决如下问题: (1)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被后人誉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笔下的山水,都成了极优美的景,请找出文中描写风景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美在哪里,并尝试将它们翻译出来,记得保留其中的美感哦。 例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点拨:潭是“全石以为底”,而且潭中露出的石头又都是那么姿态奇特,“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这都突出了小石潭的特点——怪! 例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点拨:这由静到动的过程中,就已经包括了“乐”的气氛。 教师总结: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写景,动静交错。声是动态的,石是静态的,给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2)柳宗元不愧为文学大家,他用寥寥数笔就为我们描绘出了小石潭的独特景色,让我们也感受到了小石潭的美,你认为小石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总结:石——奇、水——清 鱼——欢 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在教材中勾画相关语句 之后全班交流,共同享析。 在教师的引领下分析,预期引导: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学生举手翻译: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静止不动的样子,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好像在与游人逗乐……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略)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分析文章,体味情感 文章第四自然段写景物和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对比分析理解:“心乐之”与“悄怆幽邃”,一乐一忧的矛盾心理 链接生活,谈你的看法 总结升华 再读课文,讨论: (1)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讲解: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教师总结: 课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柳宗元一路去游玩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多媒体展示文字,走进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对你说…… 教师总结: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这节课虽结束,但对古诗文的学习仅是个开始,相信通过你的学习,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人。 学生朗读教材,预期引导: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 学生大胆分析:例如: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学生用上一些励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等……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大家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并选一两则加以赏析。(可从内容、情感、写作手法等方面加以赏析) 2、我来练一练:-你曾经游历过那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触动过你的心弦?请运用自己学到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写景短文,要写出景物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提示写法:借景抒情、动静结合、侧面描写、抓住景物特点等。 学生回忆所学的相关诗文,简单整理,全班口头交流。 回顾联想,初步构思写作思路 学生总结本课,结合自身,谈收获及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