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0-10-10 23:00:00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精品课件
动物的行为包括动物的动作或活动,如爬行、奔跑、游泳、飞翔等,还包括如取食、防御、繁殖、迁徙等多种多样的其他行为。
取食行为
社会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迁徙行为
蜜蜂采蜜
蜻蜓点水
大雁南飞
乌贼释墨
蚂蚁群居
你能说出它们有哪些行为是学习得来的吗?
刚出生的小袋鼠只有人的手指那样大,眼睛还睁不开。它出生时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靠本能爬向母袋鼠的尾尖,再从尾尖爬到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中吃奶。
训练蚯蚓走“T”字形迷宫的试验
电极
潮湿
食物
 大山雀偷饮牛奶
本能?学习?
小鸟在池边喂金鱼
本能? 爱心?
 育雏的母鸡和小猫
本能? 爱心?
成年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
学习还是本能?
对比资料3和4可以知道:先天性行为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出于本能,但是对于美国红雀来说,是一种浪费,因为它喂养的金鱼对本种族的延续没有任何意义;从另一个角度说,任何动物都不可能靠父母喂养一生,如果一种生物只具备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这种生物就会因找不到食物或不能逃避敌害等而被大自然淘汰。研究发现,就连最低等的原生动物草履虫,也是有学习能力的。
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走迷宫的蚯蚓要经过200次以上的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而走复杂迷宫的鼠学习就快得多。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
武汉动物园上演搞笑的一幕,孔雀“饥不择食”朝小熊猫开屏,结果遭到小熊猫的偷袭。据介绍,武汉动物园的熊猫馆和孔雀放养地比邻。昨日天气晴好,一只雄孔雀率几只雌孔雀趾高气昂地飞过栅栏,来到“邻居”家中散步。
熊猫馆内的5只小熊猫也在晒太阳。见“天外来客”驾临它们立刻围聚过来。见小熊猫围过来,雄孔雀兴奋得开起屏来,将闪亮的尾屏对着它们晃动,但是小熊猫却不以为动,突然向孔雀偷袭。
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塔朗加动物园内,一名小游客坐在两头海豹之间。在这座动物园里,经过训练的海豹可以随意走动,以增进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了解 。
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否属于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鸡(或其它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1、动物具有“学习能力”,有利于( )。
A、 找到食物 B、逃避敌害 C、找到配偶
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
3、下列几种动物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野鸭的迁徙 B、蜘蛛结网 C、蜜蜂采蜜
D、 山雀偷吃牛奶
2、下列各项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马戏团里的狮子表演节目 B、老鼠打洞
C、小狗作算术 D、蚯蚓走迷宫
4、下列各项中,属于捕食行为的是( )防御行为的是( ) 繁殖行为的是( )迁徙行为的是( )。
A、 狮子追捕羚羊 B、一只母猪哺育者8只小猪
C、黄鼠狼遇险释放臭气 D、秋后大雁南飞
D
B
D
D
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