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全练11 常见的酸和碱
A组 考题诊断
1.(2017·甘肃兰州)下列做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发现燃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B.铝制品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C.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验纯
D.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小苏打溶液
2.(2016·甘肃兰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在沉淀、吸附、过滤、消毒、蒸馏等净水过程中,消毒净化程度最高
C.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
D.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所以应该大量服用补锌的保健品
3.(2017·甘肃兰州)下列依据实验目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 )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用过量的稀硫酸长时间浸泡
B.验证甲烷中含有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只干冷烧杯,观察内壁是否出现液滴
C.鉴别化肥KNO3和NH4Cl: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检验NaOH是否变质:取样,加水溶解后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是否变红
4.(2019·甘肃兰州)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B.离子是带电的微粒,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置换反应的生成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5.(2019·甘肃)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已知乙是红棕色固体,丙是熟石灰,甲、丁是同类物质,丁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浓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瓶口会形成白雾。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1)甲的化学式为 。?
(2)甲转化为丁需要加入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丁与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3)乙物质转化为其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请列举甲物质的一项用途 。?
6.(2018·甘肃)A、B、C、D、E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D的反应: ;?
B转化为A的反应: ;?
C转化为A的反应: ,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2)B与E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写出E物质的一种用途: 。?
7.(2018·甘肃)火锅是我国独创的美食,历史悠久。火锅常用的一种燃料是固体酒精。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对其成分进行探究。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
a.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
b.氯化钙、氯化钠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
①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②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
①按右图所示进行实验,发现烧杯内壁有一层白膜,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理由是 。?
②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沉淀是如何形成的: ,由此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③为进一步确定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分组进行探究。
甲组同学取烧杯上层清液于两支试管中,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溶液变红 产生 ?
实验结论 清液中有氢氧化钠 清液中有碳酸钠
乙组同学认为甲组同学所做实验不能证明清液中一定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他们另取烧杯中上层清液,加足量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乙组同学所做实验中加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该固体酒精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
8.(2019·甘肃天水)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1)上述反应中无现象的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有白色沉淀出现的是 ;B试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将反应后D和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 ?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 是错误的。?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 。?
B组 巩固提高
1.“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地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A.碱:苛性钠、纯碱、熟石灰
B.合金:硬铝、青铜、18K金
C.酸:硝酸、硫酸、碳酸氢钠
D.糖类:蔗糖、纤维素、蛋白质
2.(2018·青海)对下列物质的俗称,理解错误的是 ( )
A.干冰不是冰 B.纯碱不是碱
C.醋酸不是酸 D.水银不是银
3.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描述正确的是( )
A.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B.液氧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C.氢氧化钠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尿素[CO(NH2)2]可作优质复合肥
4.分别向甲、乙、丙三种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到甲溶液变红色,乙溶液变蓝色,丙溶液变紫色。则它们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甲、丙 D.丙、甲、乙
5.(2018·广西柳州)运输浓硫酸时,盛放浓硫酸的容器需粘贴的标志是( )
6.下列关于H2SO4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酸的通性的是( )
A.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C.浓硫酸滴到白纸上使纸变黑
D.与Mg反应放出氢气
7.(2019·山东滨州)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
8.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
9.如图所示,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到锥形瓶中时,会引起气球膨胀的是( )
A B C D
锥形瓶 MnO2 Zn H2O HCl气体
胶头滴管 H2O2 稀硫酸 浓硫酸 石灰水
10.(2018·山东滨州)归纳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
11.(2019·湖南衡阳)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为8∶1
B.打开浓盐酸的瓶塞会看到白烟,而打开浓硫酸的瓶塞无明显现象
C.在氧气里点燃细铁丝,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锡片,析出红色固体铜单质
12.(2019·江苏常州)“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一次就可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 )
13.(2019·江苏常州)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用试剂正确的是( )
A.CaO[ Ca(OH)2]:H2O
B.NH3(水蒸气):浓硫酸
C.MnO2(KCl): H2O
D.NaOH溶液(Na2CO3):CaCl2
14.(2019·山东滨州)某同学用如图总结NaOH的四类化学性质(即NaOH能够与四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为验证性质①,该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颜色由无色变成 ;?
(2)性质②的反应为中和反应,试写出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验证性质③,该同学可选择的物质是 (填序号)。?
A.Na2CO3 B.CO2
C.FeCl2 D.Ba(NO3)2
15.(2019·湖南衡阳)宏宏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宏宏邀约几个喜欢探究的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1)【提出问题1】
该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探究1】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 ?产生 说明该溶液已变质。变质的原因是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提出问题2】
该溶液变质程度怎样?
【提出猜想】
猜想一:已完全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只含Na2CO3
猜想二:部分变质,该溶液中溶质含有 。?
【查阅资料】
氯化钡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2】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先取少量该溶液放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 有 ?生成 猜想?成立
静置,取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3滴酚酞溶液 上层清液变红
(3)【提出问题3】
怎样提纯该样品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实验探究3】
为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同学们取该样品并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操作a和操作b中都需用到玻璃棒,其中操作a中玻璃棒的作用为 。?
②根据实验流程可知,最终所得氢氧化钠固体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变质后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4)【反思交流】
在【实验探究2】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
参考答案
素养全练11 常见的酸和碱
A组 考题诊断?
1.B 解析 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铝制品,会破坏铝制品表面致密的氧化膜,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2.C 解析 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液体纯净物;净水过程中,蒸馏净化程度最高;补锌要适量,不是越多越好。
3.C 解析 稀硫酸既能和铁锈反应也能和铁反应,用过量稀硫酸长期浸泡会损坏铁制品;甲烷和氢气燃烧都能生成水;氢氧化钠和其变质生成的碳酸钠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4.A
5.答案 (1)H2SO4
(2)BaCl2 2HCl+Ca(OH)2CaCl2+2H2O 复分解反应
(3)3CO+Fe2O32Fe+3CO2(合理即可)
(4)金属除锈(合理即可)
6.答案 (1)CaCO3+2HClCaCl2+H2O+CO2↑ 2H2O2H2↑+O2↑ Zn+2HClZnCl2+H2↑(合理即可) 置换
(2)放热
(3)作食品干燥剂(合理即可)
7.答案 【实验探究】 ①烧杯内壁出现白膜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所以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②Na2CO3+CaCl2CaCO3↓+2NaCl ③白色沉淀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反思交流】除去碳酸钠,以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
8.答案 (1)D F Fe+2HClFeCl2+H2↑
(2)NaCl和Na2CO3 三 稀盐酸(或氯化钙溶液或氯化钡溶液) 有气泡产生(或有白色沉淀产生) H+(或氢离子)
B组 巩固提高?
1.B 解析 A中纯碱(Na2CO3)属于盐;C中碳酸氢钠(NaHCO3)属于盐;D中蛋白质不属于糖类。
2.C 解析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的俗称;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醋酸属于酸;水银是汞的俗称。
3.A 解析 液氧不是燃料,但可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氢氧化钠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尿素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料。
4.B 解析 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由题可知,甲溶液显酸性,乙溶液显碱性,丙溶液呈中性;从酸性到碱性,溶液的pH逐渐变大。故B正确。
5.A 解析 图A是腐蚀品标志,图B是禁止携带火种标志,图C是节约用水的标志,图D是禁止点火标志,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应贴腐蚀品标志。
6.C 解析 浓硫酸有强腐蚀性,滴到白纸上使纸脱水而变黑。
7.C 解析 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质量增加,但是不发生化学变化,故错误;B项,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质量减小,故错误;C项,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使质量增加,故正确;D项,常温下石灰石化学性质稳定,质量不变,故错误。
8.A 解析 B中试管内液面升高;C中气球变大;D中烧杯内的水倒吸入锥形瓶中。
9.D 解析 D中石灰水滴入锥形瓶内,与锥形瓶内的氯化氢气体发生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故气球膨胀;A、B、C都会使气球缩小。
10.D 解析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但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离子构成的,故A项推理错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B项推理错误;碱的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但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也可能是碳酸钠等盐的溶液,故C项推理错误;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D项推理正确。
11.C 12.B 13.C
14.答案 (1)红色
(2)NaOH+HClNaCl+H2O
(3)C
15.答案 (1)【实验探究1】气泡 CO2+2NaOHNa2CO3+H2O
(2)【提出猜想】NaOH、Na2CO3
【实验探究2】白色沉淀 二
(3)【实验探究3】①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②大于
(4)【反思交流】将碳酸钠完全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