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压强(一)
一、单选题
1.关于压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B.竖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
C.压力的大小一定与重力大小有关
D.物理书对桌子的压力是由于书发生形变产生的
2.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物理知识的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铁轨下面铺设枕木,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力
B.滑雪板一般都有较大的面积,是为了增大压力
C.菜刀钝了磨一磨,是为了减小对被切物的压强
D.把书包带做得宽些,是为了减小书包对人体的压强
3.均匀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甲的密度比乙大,若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p甲、p乙,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
A.p甲<p乙,m甲<m乙 B.p甲<p乙,m甲>m乙
C.p甲=p乙,m甲>m乙 D.p甲=p乙,m甲=m乙
4.如图所示,有三个实心圆柱体甲、乙、丙,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乙高度相同,乙、丙的底面积相同.三者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ρ丙 B.ρ甲=ρ乙=ρ丙
C.m甲=m乙=m丙 D.m甲>m乙=m丙
5.一张试卷放在水平桌面的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最接近于
A.0.1 帕 B.1 帕 C.10 帕 D.100 帕
6.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的一位初中学生,对地面的压强大约为( )
A.1250帕 B.2500帕 C.5000帕 D.12500帕
7.实心均匀正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若在其右侧,按图所示方式,沿竖直方向截去一部分后,则其质量、密度、对水平面的压力和压强四个物理量中,不变的有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四个
8.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大小是由物体重力决定的
C.压强是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一种力
D.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9.为了“研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现有下列实验器材:(1)弹簧测力计、(2)天平和砝码、(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2~3块、(4)海绵、(5)量杯。其中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2)、(3) B.(3)、(5)
C.(3)、(4) D.(1)、(4)
10.如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甲、乙两种不同的固体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得出的图象,用上述两种物质做成甲、乙两个质量相同的实心正方体,把它们分别放在水平面上,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物体密度之比及甲、乙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之比为( )
A.密度: 压强:
B.密度: 压强:
C.密度: 压强:
D.密度: 压强:
二、多选题
11.如图,质地均匀粗细相同的实心圆柱体A、B放在水平地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ρA:ρB=1:2,对地面的压强之比PA:PB=1:3.则
A.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2:3
B.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3:4
C.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2:3
D.它们的质量之比mA:mB=1:3
三、填空题
12.一本重力为牛的课本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米,则书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_____帕,其物理意义__________.如果在书上放一只笔袋,则书对桌面的压强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3.压强是表示_______的物理量。用20牛的水平力把重为6牛的正方体物块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它对墙壁的压力为____ 牛,若此正方体的底面积为0.01米2,则它对墙壁的压强为____ 帕。若用同样的力,把体积更大的正方体紧压在竖直墙壁上,则墙壁受到的压强将 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有一个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重力为50牛,放在光滑墙角处,如图所示,受到水平方向力F1=150牛,竖直方向力F2=15牛的作用,这时墙壁所受压力为_____牛,墙壁所受压强为_____帕,地面所受压力为_____牛,地面所受压强为_____帕,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
15.如图所示,“高空王子”阿迪力在钢丝绳上行走时,总不断调整自己的重心,尽量使重力作用线_______(填重力方向)通过钢丝绳,只有这样,他才能在_______力和_________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设阿迪力的质量为60kg,脚长为25cm,当他两只脚都站在直径为2cm的钢丝上(脚与钢丝平行)时,他对钢丝的压强为________Pa.(一只脚与钢丝的接触面积可用脚长乘以2cm计算,g=10N/kg)
16.如图所示,物体A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从甲图位置匀速运动到乙图位置。在此过程中,推力F将_________,摩擦力f将__________,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将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四、实验题
17.为了探究压强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老师准备了如图所示的器材供3同学们选择.
()用钉子做腿的小桌()海绵()砝码()木板()瓶装矿泉水瓶()装有沙的容器
同学们所选的四组器材中,不能达到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
A.()()() B.()() C.()()() D.()()
19.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时,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方法,用两只手的食指分别压在铅笔两端.
(1)甲乙相比较,_______的方法更合理。
(2)图甲中,铅笔笔尖面积是0.5mm2,尾端的面积是0.4cm2,两手指均用2N的力对压铅笔两端,则笔尖对手指的压强为_______Pa.
18.为了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产生的压力形变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猜想:可能与柱形的重力、形状、底面积大小有关。他们用底面积相同、重力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a)所示),接着他们再把若干个相同的长方体放在同一水平细沙面上进行实验(如图(b)所示),实验时他们测量了沙面下陷程度,并将有关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表一 表二
实验序号 形状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下陷程度(毫米) 实验序号 形状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下陷程度(毫米)
1 长方体 2 10 2 4 长方体 2 5 4
2 正方体 3 10 3 5 长方体 4 10 4
3 圆柱体 6 10 5 6 长方体 6 15 4
7 、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和2和3的数据及观察的现象, 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初步结论:受力面积相同,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越大,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越显著。理由:___ 。
(2)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和5和6数据及观察的现象可得到结论:____,柱形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形变效果相同。
(3)小明同学发现以上6次实验还不能探究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形变效果与形状有无关系,他应该选择其他物体再次进行实验,请把该物体符合要求的各项数据填写在序号7中。______
(4)从上列表格中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小组同学总结归纳得出:若要比较柱形物体对支持面压力产生的形变效果显著程度,可以观察比较________以及计算 ____所受的压力大小进行判断。
五、计算题
20.电动自行车是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交通工具.下表是某型号电动自行车主要技术参数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表中有一个物理量的名称与单位不一致,请你指出并改正:________.
(2)若质量为70kg的小明骑着电动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01m2,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为电动自行车和人总重的0.06倍,求:
①电动自行车和人受到总重为多少______
②匀速运动过程中车受到的阻力为多少______
③小明骑着电动自行车的过程中,轮胎安全吗?______
21.为了纪念引滦入津修建了纪念碑。碑高10m、宽3m、厚2m,石头的密度为2.5×103kg/m3。如果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1.2×105Pa,现把纪念碑立在高1m,密度为2×103kg/m3长方体基石上,基石的底面积如果是12m2,符合要求吗?(g=10N/kg)
22.质量为45kg的小雯骑着自行车上学,自行车的质量为15kg,行驶时轮胎和地面总接触面积为2×10-2m2(g=10N/kg)求:
(1)自行车所受重力大小;
(2)小雯在水平路面上骑车时,自行车对路面的压强;
(3)若轮胎能承受最大压强为1.2×105Pa,小雯骑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自行车后座上最多能承载物重为多少牛?
23.有两个实心圆柱体A和B叠放在一起并且完全接触,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已知:A、B两圆柱体的高分别为6 cm、10 cm,A与B的底面积之比为1:2,A对B的压强是1200 Pa,B的密度是3×103kg/m3,求:
(1)圆柱体A的密度;
(2)圆柱体A和B的重力之比;
(3)若将A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半的高度,A对B的压强变化量是Δp1,B对地面的压强变化量是Δp2,求Δp1和Δp2的大小。
参考答案
1.D2.D3.A4.A5.B6.D7.B8.D9.C10.C11.AD
12.100 每平方米接触面积上受到的压力为100N 增大
13.压力的作用效果 20 2000 变小
14.150 15000 65 6500 1平方米受力面积所受压力为6500牛
15.竖直向下 重力 支持力 6×104
16.不变 变 变小
17.CD
18.甲 4×106
19.不能 柱形物体的形状不同,未控制变量 形状相同的柱形物体,当其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相同时
表二
实验序号 形状 压力(牛) 受力面积(厘米2) 下陷程度(毫米)
4 长方体 2 5 4
5 长方体 4 10 4
6 长方体 6 15 4
7 正方体 6 15 /
下陷程度 单位受力面积
20.详见解析 1500N 90N 安全的
21.不合要求
22.(1)150N;(2)3×104Pa;(3)1800N.
23.(1)2×103kg/m3;(2)1:5 ;(3) 600 Pa;300 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