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高】培优专题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重高】培优专题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2 20:58:47

文档简介

专题训练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O点,另一端可自由伸长到B点。今使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靠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在水平面上运动到C点静止,已知AC=L;若将小物体系在弹簧上,在A点静止释放,直到最后静止,小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s,则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A.s>L B.S=L
C.<s<L D.s
2. 关于能量的转化与转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能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也可以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转移B.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C.内能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一定有能量损失
D.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 观察发生的现象,讨论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掌变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袋口,放在阳光下,温度计示数上升,光能转化为内能
C.将太阳能电池连在小电扇上,并使它对着阳光,发现小电扇转动起来,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D.将钢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细碎纸屑,发现钢笔杆能吸引纸屑,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4. 如图所示,材质均匀的弧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将小球置于轨道的顶端A点,小球具有的机械能为100J.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滚动,到右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B点时,具有的机械能为80J,随即小球向左侧滚动,当滚动到左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时,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做的功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  )
A.10J B.20J
C.60J D.70J
5. 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在玻璃管口处放一个纸做的小叶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后,小叶轮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叶轮的转动是热传递的结果
B.小叶轮的转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小叶轮的转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内燃机中的压缩冲程与此相同
6.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小科用该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将一小物体m靠在弹簧旁,但不固定,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测量AC长度为L;第二次将物体m系在弹簧上,也在A点由静止释放,直到最后静止,小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S.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
B.第二次物体静止后,弹簧可能存在弹性势能
C.第二次物体运动的总距离S一定等于L
D.第二次物体一定停在B点
7.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AB间做往复运动(已知AO=OB)。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加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减少
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D.在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8. 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弹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点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B.A点时运动员受到的弹力最大
C.从A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
D.从O点到B点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
9.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的瞬时值。如图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中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实验时,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处,然后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由此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t2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t1~t2期间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t3时刻小球动能最小
D.t1与t4时刻小球动能一定相同
10.如甲图,小球从竖直放置的弹簧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处开始接触弹簧,压缩至c处时弹簧最短.从a至c处的过程中,小球在b处速度最大.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乙图.不计空气阻力,则从a至c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重力始终大于弹簧的弹力
B.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D.小球的动能一直减小
11. 下列四个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B C D
12.将一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上面放置一个小钢球,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如图甲所示;再用手向下压到一定程度,如图乙所示;释放后钢球运动到距离水平桌面2L处,如图丙所示。对钢球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钢球一定受平衡力作用
B.丙图中,弹簧一定不存在弹性势能
C.从乙图到丙图过程中,弹簧的机械能一定改变
D.钢球上升但没有离开弹簧之前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减少
13.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细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第一次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时(  )
A.两球的动能相等 B.B球的动能较大
C.A球的动能较大 D.两球的机械能不相等
14.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半圆轨道直径ab水平,小球P从a点正上方高H处自由下落,经过轨道后从b点冲出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不计.当小球下落再经过轨道a点冲出时,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为(  )
A.h=H
B.h=
C.h< D.<h<H
15.原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小钢球,将钢球从O点释放,钢球运动到A点后开始向上返回,O,A两点间距离为2l,如图则能反映钢球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其动能EK随运动距离s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16.如图所示,金属小球从光滑轨道中的A点处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到达最低点C后,再沿轨道向上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处
B.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重力没有对小球做功
C.小球到达C点时,它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D.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
1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长度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凸形槽和凹形槽所用的时间相等
B.小球通过凸形槽动能先变小后变大
C.小球通过凹形槽重力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D.小球通过凹形槽机械能保持不变
18.如图所示,钩码A和B在定滑轮的两边处于静止(不计摩擦、绳重和空气阻力),用手指向上轻弹一下钩码底部,钩码A离开手指后到与定滑轮接触前,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钩码A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增大
B.钩码A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C.钩码B在下降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D.钩码B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大
19.一天,小柯在家玩火柴盒。他反复让火柴盒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发现:A情况下,火柴盒落到桌面后大多会反弹;B情况下,火柴盒落到桌面后,盒芯插回外盒而不反弹。对上述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A情况,火柴盒没有惯性
B.A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机械能不变
C.B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机械能增大
D.B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时,盒芯与外盒发生摩擦,机械能大大减少
20.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二.非选择题
21.用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做成“纸杯船”,将其放入水池中。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这一过程__________对纸杯船做功。(池中水/喷出的水)
(2)纸船前进所获得的动能是由杯中水的________能转化而来。
22.一轻质杆支于水平的转轴上,可绕轴在竖直面上自由转动(杆的质量和杆与转轴间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当杆左右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和M(m<M)两金属球时。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现把转轴位置从O向右移到O′处,在杆转动到竖直位置前,P球的机械能将________,Q球的动能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如图所示,连着弹簧的小球套在水平杆上,弹簧自由伸长时,小球位于O点。小幅度向左或向右改变小球的位置,小球仍能静止。现在大幅度改变小球位置,把小球移至A点后使其静止,然后释放。
(1)小球向右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点出现在________(选填“O点”“O点左侧”“O点右侧”或“都有可能”)。
(2)小球第一次向右经过O点至到达最右端B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3)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O点”“O点左侧”“O点右侧”或“都有可能”)。
24.如图所示,用手将一重为G的铁球缓慢放在一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到达B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已知AC间的高度差为h,则从A位置到C位置铁球的重力做功是    ;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  。B位置到C位置的过程中铁球所受的重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不计能量损耗)
25.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ABC,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运动到C端时,可能沿a、b、c三个轨迹中________的轨迹飞离轨道,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已知质量不变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成正比。现有一小球从离地面高度为H的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
(1)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不受任何阻力,当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1,则h1________(填“>”、“=”或“<”)。
(2)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要受到的空气摩擦阻力,当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2,则h2________(填“>”、“=”或“<”)。
27.如图所示,小球在不同场景做不同物理运动。请你根据所给条件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0,此过程 能转化成 能,关系式mgh=mv2成立,则一个物体从高0.2m的光滑斜面顶端自有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m/s。(g=10m/s2)
(2)如图乙,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阻力),物体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方向的距离公式为 (用图中字母符号表示),在竖直方向下落得高度y=gt2,则y与t2的关系可用丙图中的图线 表示。
28.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回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29.为了研究弹簧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用测力计及一些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小明分别用力通过测力计拉伸不同的弹簧,测量并记录每根弹簧的原长、弹簧圈直径、所受拉力的大小、长度增加量。记录数据如下列各表格所示,已知在同一表格中,实验所用弹簧的材料和粗细相同。
表一:材料甲
序号
原长
(厘米)
弹簧圈直径
(厘米)
拉力大小
(牛)
长度增加量
(厘米)
1
10
1
5
2
2
10
1
10
4
3
10
2
5
4
4
20
1
5
4
表二:材料乙
序号
原长
(厘米)
弹簧圈直径
(厘米)
拉力大小
(牛)
长度增加量
(厘米)
5
15
3
5
2.2
6
15
3
10
4.4
7
15
6
5
4.4
8
30
3
5
4.4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5与6)中的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材料、粗细、原长、弹簧圈直径相同的弹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中的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材料、粗细、原长相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圈直径越大,长度增加量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5与8)中的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想继续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材料的关系,表格中的数据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若能,请归纳该实验结论;若不能,请说明本次实验需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是电阻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变阻器(压力不超过最大值),压力传感器、电流表、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一电路。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是I0。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失,电流表示数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0~t1这段时间内,说明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及理由。
(2)说明弹性势能最大的时刻及理由。
专题训练6: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选择题
1.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的O点,另一端可自由伸长到B点。今使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靠着弹簧,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在水平面上运动到C点静止,已知AC=L;若将小物体系在弹簧上,在A点静止释放,直到最后静止,小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s,则下列说法中不可能的是(  )
A.s>L B.S=L
C.<s<L D.s
2. 关于能量的转化与转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内能可以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也可以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转移B.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
C.内能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一定有能量损失
D.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解析:A、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从温度高的物体向温度低的物体转移,不能从温度低的物体向温度高的物体转移,故A错误;B、内能和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C、内能在转化或转移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有能量损失,故C正确;D、由能量守恒定律可知,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也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转化前后总能量保持不变,故D正确。
答案:A
3. 观察发生的现象,讨论发生了哪些能量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来回迅速摩擦双手,手掌变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黑塑料袋内盛水,插入温度计后系好袋口,放在阳光下,温度计示数上升,光能转化为内能
C.将太阳能电池连在小电扇上,并使它对着阳光,发现小电扇转动起来,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D.将钢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细碎纸屑,发现钢笔杆能吸引纸屑,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析:A、双手摩擦,是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故A正确;B、太阳光使塑料袋内水发热是将光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C、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风扇转动时,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故C错误;D、将钢笔杆在头发或毛皮上摩擦后,钢笔杆带了电,这是摩擦起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D正确;
答案:C
4. 如图所示,材质均匀的弧形轨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将小球置于轨道的顶端A点,小球具有的机械能为100J.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滚动,到右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B点时,具有的机械能为80J,随即小球向左侧滚动,当滚动到左侧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时,此过程中小球克服摩擦做的功可能是(不计空气阻力)(  )
A.10J B.20J
C.60J D.70J
5. 如图所示试管中装有水,用带玻璃管的胶塞塞住,在玻璃管口处放一个纸做的小叶轮,加热试管使水沸腾后,小叶轮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叶轮的转动是热传递的结果
B.小叶轮的转动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小叶轮的转动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D.内燃机中的压缩冲程与此相同
解析: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这种内能传递给水,水沸腾汽化为水蒸气,高温的水蒸气可以驱动叶轮转动,水蒸气自身的温度会降低,内能会减少,转化成了叶轮的机械能,是内能做功的结果;故选项AC错误,选项B正确;
内燃机的压缩冲程是压缩空气做功,将机械能转为内能,故D错误。
答案:B
6.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小科用该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第一次将一小物体m靠在弹簧旁,但不固定,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测量AC长度为L;第二次将物体m系在弹簧上,也在A点由静止释放,直到最后静止,小物体通过的总路程为S.若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一次,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
B.第二次物体静止后,弹簧可能存在弹性势能
C.第二次物体运动的总距离S一定等于L
D.第二次物体一定停在B点
7. 如图,在光滑的水平台面上,一轻质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金属小球,O点是弹簧保持原长时小球的位置。压缩弹簧使小球至A位置,然后释放小球,小球就在AB间做往复运动(已知AO=OB)。小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加
B.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减少
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相等
D.在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解析:A、小球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少,故A错误;B、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减少后增大,故B错误;
C、小球运动到O点时的动能(最大)与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不相等,故C错误;
D、水平台面光滑,且AO=OB,说明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小球和弹簧组成的整体机械能守恒,所以在任一位置弹簧的弹性势能和小球的动能之和保持不变,故D正确。
答案:D
8. 如图所示是蹦极运动的简化示意图,弹性绳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系住运动员,运动员从O点自由下落,到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B点是运动员受到的重力与弹性绳对运动员弹力相等的点,C点是蹦极运动员到达的最低点(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点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大
B.A点时运动员受到的弹力最大
C.从A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一直减小
D.从O点到B点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运动员的动能
解析:A、B点时运动员的速度最大,动能最大,故A正确;B、A点处弹性绳自然伸直,此时时运动员受到的弹力为0,故B错误;C、从A点到C点运动员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错误;D、从O点到A点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弹性绳的形变增大,弹性绳的弹性势能增大,因此运动员的重力势能还会转化为弹性绳的弹性势能;故D错误。
答案:A
9.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的瞬时值。如图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绳中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图线。实验时,把小球举高到绳子的悬点O处,然后放手让小球自由下落。由此图线所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t2时刻小球速度最大
B.t1~t2期间小球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t3时刻小球动能最小
D.t1与t4时刻小球动能一定相同
10.如甲图所示,小球从竖直放置的弹簧上方一定高度处由静止开始下落,从a处开始接触弹簧,压缩至c处时弹簧最短.从a至c处的过程中,小球在b处速度最大.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乙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从a至c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所受重力始终大于弹簧的弹力
B.小球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C.小球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D.小球的动能一直减小
解析:在小球向下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小球受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竖直向下的重力;
在ab段,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小球速度越来越大;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力逐渐增大,在b处弹力与重力相等,小球的速度达到最大;小球再向下运动(bc段),弹力大于重力,合力向上,小球速度减小;故A错误;小球从a至c的过程中,高度一直减小,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故B错误;小球下落压缩弹簧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则小球减少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故C正确;由图乙可知,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则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故D错误。
答案:C
11. 下列四个图中,木块均在固定的斜面上运动,其中图A、B、C中的斜面是光滑的,图D中的斜面是粗糙的,图A、B中的F为木块所受的外力,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图A、B、D中的木块向下运动,图C中的木块向上运动,在这四个图所示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
A B C D
解析:A、由A图可知,力F对物体做正功,机械能增加,不守恒,故A错误;B、由B图可知,力F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C、C图中物体斜面光滑,运动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只有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D、D图中斜面粗糙,物体下滑中,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小,不守恒,故D错误。
答案:C
12.将一轻质弹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上面放置一个小钢球,静止时弹簧长度为L,如图甲所示;再用手向下压到一定程度,如图乙所示;释放后钢球运动到距离水平桌面2L处,如图丙所示。对钢球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钢球一定受平衡力作用
B.丙图中,弹簧一定不存在弹性势能
C.从乙图到丙图过程中,弹簧的机械能一定改变
D.钢球上升但没有离开弹簧之前运动速度先变大后减少
13.如图所示,A、B两球质量相等,A球用不可伸长的轻绳系于O点,B球用轻弹簧系于O′点,O与O′点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将A、B球拉到与悬点等高处,细绳和轻弹簧均处于水平,弹簧处于自然状态,将两球分别由静止开始释放,当两球第一次达到各自悬点的正下方时,两球仍处在同一水平面上,则两球各自第一次到达悬点正下方时(  )
A.两球的动能相等
B.B球的动能较大
C.A球的动能较大
D.两球的机械能不相等
解析:A、两个球都是从同一个水平面下降的,到达最低点时还是在同一个水平面上,根据重力做功的特点可知在整个过程中,AB两球重力做的功相同,但是,B球在下落的过程中弹簧要对球做负功,所以B球在最低点的速度要比A的速度小,动能也要比A的小,故A、B错误;对于系统,只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故系统机械能守恒,故D错误;
答案:C
14.如图所示,固定在地面上的半圆轨道直径ab水平,小球P从a点正上方高H处自由下落,经过轨道后从b点冲出竖直上抛,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不计.当小球下落再经过轨道a点冲出时,能上升的最大高度h为(  )
A.h=H B.h=
C.h< D.<h<H
15.原长为l的橡皮筋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悬挂一个小钢球,将钢球从O点释放,钢球运动到A点后开始向上返回,O,A两点间距离为2l,如图则能反映钢球从O点运动到A点的过程中,其动能EK随运动距离s变化的关系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解析:橡皮筋的原长为l,小球从最高点下降至l过程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小球做加速运动,动能逐渐变大;小球从l继续下降至2l过程中,开始一段距离内重力仍大于弹力,所以小球继续加速运动,动能继续增大;当重力等于弹力时,合力等于零,小球达到最大速度,因此,动能最大的点在大于l的位置;此后,重力小于弹力,小球做减速运动,动能逐渐变小;
即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且动能最大的点在大于l的位置;对照选项中的图象可知,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6.如图所示,金属小球从光滑轨道中的A点处由静止滑下,经过B点,到达最低点C后,再沿轨道向上运动,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处
B.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重力没有对小球做功
C.小球到达C点时,它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
D.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
解析:AD、因为是光滑的轨道,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轨道上运动没有机械能的损耗,则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能到达的最高点应与A点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不能沿轨道向上运动到E点;因小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球到达D点时的机械能等于它到达B点时的机械能,故AD错误;B、小球从A点加速下滑到C点时,小球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小球向下移动了距离,所以重力对小球做了功,故B错误;C、小球到达C点(最低点)时,质量不变,此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所以它的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故C正确。
答案:C
17.如图所示,两个相同长度的光滑弧形槽,一个为A1B1C1凸形,一个为A2B2C2凹形,两个相同小球分别进入两弧形槽的速度都为v,运动到槽的末端速度也都为v,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通过凸形槽和凹形槽所用的时间相等
B.小球通过凸形槽动能先变小后变大
C.小球通过凹形槽重力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D.小球通过凹形槽机械能保持不变
18.如图所示,钩码A和B在定滑轮的两边处于静止(不计摩擦、绳重和空气阻力),用手指向上轻弹一下钩码底部,钩码A离开手指后到与定滑轮接触前,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钩码A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增大
B.钩码A在上升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C.钩码B在下降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D.钩码B在下降过程中动能增大
解析:AB、钩码A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同时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变大,所以机械能增加,故A错误,B正确;CD、钩码B在下降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同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减少,故CD错误。
答案:B
19.一天,小柯在家玩火柴盒。他反复让火柴盒从同一高处自由下落,发现:A情况下,火柴盒落到桌面后大多会反弹;B情况下,火柴盒落到桌面后,盒芯插回外盒而不反弹。对上述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A情况,火柴盒没有惯性
B.A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机械能不变
C.B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机械能增大
D.B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时,盒芯与外盒发生摩擦,机械能大大减少
解析:A、一切物体再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情况中也有惯性,故A错误;B、A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C、B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后,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故C错误;D、B情况,火柴盒与桌面碰撞时,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故机械能减小,同时火柴盒克服摩擦做功,故D正确。
答案:D
20.如图,轻质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于地面,上端位于O点时弹簧恰好不发生形变。现将一小球放在弹簧上端,再用力向下把小球压至图中A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将竖直向上运动并脱离弹簧,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  )
A.运动至最高点时,受平衡力作用
B.被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大于弹簧弹力
C.从A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解析:A、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不是平衡状态,故A错误;
B、小球被释放后沿竖直方向加速向上运动,故释放瞬间,所受重力小于弹簧弹力。故B错误;
C、不计空气阻力,小球在从A点向上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弹力,开始向上运动时,弹力大于重力,小球所受合力方向向上,速度不断增大;当弹力小于重力时,其所受合力方向向下,速度不断变小。当离开O点后,小球只受重力作用,力的方向与小球运动方向相反,速度继续减小。故其速度先增大后减小,故C正确;
D、从O点向上运动过程中,小球的质量不变,速度变小,同时高度升高,故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所以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D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用纸餐盘、纸杯和吸管按照如图方式粘合在一起做成“纸杯船”,将其放入水池中。
(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纸杯船就会前进,这一过程 喷出的水 对纸杯船做功。(池中水/喷出的水)
(2)纸船前进所获得的动能是由杯中水的 重力势 能转化而来。
解析:(1)往纸杯里倒些水,水从吸管喷出时,水给空气一个向后的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空气给水一个向前的力,纸杯船就会前进,所以这一过程喷出的水对纸杯船做功。
(2)往纸杯里倒些水,水具有较大的势能。水从吸管喷出时,水的质量变小,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小,纸船的动能变大,所以纸船前进所获得的动能是由杯中水的重力势能转化而来。
22.一轻质杆支于水平的转轴上,可绕轴在竖直面上自由转动(杆的质量和杆与转轴间摩擦、空气阻力不计),当杆左右两端固定质量分别为m和M(m<M)两金属球时。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现把转轴位置从O向右移到O′处,在杆转动到竖直位置前,P球的机械能将 减小 ,Q球的动能将 增大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解析:读图,当转轴由O点移至O′点后,P球的力臂增长,而Q球的力臂变短,两球的质量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P球将会下降,Q球将会上升。
把PQ当做整体,在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时,机械能是守恒的,P球下降,其重力对Q球做功,P球自身的机械能减小;
Q球上升,是因为P球的重力对它做了功,由静止变为运动,其速度增加,故其动能增大。
23.如图所示,连着弹簧的小球套在水平杆上,弹簧自由伸长时,小球位于O点。小幅度向左或向右改变小球的位置,小球仍能静止。现在大幅度改变小球位置,把小球移至A点后使其静止,然后释放。
(1)小球向右运动过程中速度最大点出现在__O点左侧__(选填“O点”“O点左侧”“O点右侧”或“都有可能”)。
(2)小球第一次向右经过O点至到达最右端B的过程中能量转化情况为__动能转化为内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__。
(3)小球最终静止的位置是__都有可能__(选填“O点”“O点左侧”“O点右侧”或“都有可能”)。
24.如图所示,用手将一重为G的铁球缓慢放在一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到达B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已知AC间的高度差为h,则从A位置到C位置铁球的重力做功是   ;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  。B位置到C位置的过程中铁球所受的重力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不计能量损耗)
解析:从A位置到C位置铁球的重力做功W=Gh,因为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耗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可知:弹性势能增加量为E=W=Gh;铁球在C位置受力不平衡,在弹力的作用下有向上运动的趋势,故B到C位置的过程中铁球所受的重力小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
答案:Gh Gh 小于
25.如图所示,有一竖直放置的光滑轨道ABC,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不计空气阻力,当小球运动到C端时,可能沿a、b、c三个轨迹中 b 的轨迹飞离轨道,理由是 小球从A点沿轨道由静止滑下,不计空气阻力,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图线的最高点低于A点,由于在最高点时小球仍运动,其总机械能可能与开始时的机械能相等 。
26.已知质量不变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高度成正比。现有一小球从离地面高度为H的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
(1)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不受任何阻力,当小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1,则h1 = (填“>”、“=”或“<”)。
(2)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要受到的空气摩擦阻力,当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动能相等时,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2,则h2 < (填“>”、“=”或“<”)。
解析:(1)小球在下落过程中不受任何阻力,机械能是守恒的;物体离地面的高度记为h1时;减少的重力势能为转化为的动能:mg(H﹣h1),剩余的重力势能为:mgh1,动能和势能相等,则:mg(H﹣h1)=mgh1,解得:h1=;
(2)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要受到的空气摩擦阻力,机械能不守恒,减小的重力势能中的一部分转化为内能;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mgH=2mgh2+E内,则mgH>2mgh2,解得:h2<。
27.如图所示,小球在不同场景做不同物理运动。请你根据所给条件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甲,质量为m的小球从高度为h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滑下,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为v0,此过程 重力势 能转化成 动 能,关系式mgh=mv2成立,则一个物体从高0.2m的光滑斜面顶端自有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2 m/s。(g=10m/s2)
(2)如图乙,将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v0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计阻力),物体做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水平方向的距离公式为 x=v0t (用图中字母符号表示),在竖直方向下落得高度y=gt2,则y与t2的关系可用丙图中的图线 b 表示。
28.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回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解析:(1)整个过程中能量守恒。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回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是因为由于空气的摩擦,有一部分机械能逐渐转化为内能,但能量的总量是守恒的。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受到重力和地面给予的弹力的作用,开始时重力大于弹力,速度逐渐增大;当重力等于弹力时,速度达到最大值;最后重力小于弹力,速度逐渐减小,直至速度为零。整体过程中可以认为是动能转化为排球的弹性势能。
29.为了研究弹簧受到拉力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同学用测力计及一些不同的弹簧进行实验。如图所示,在实验中小明分别用力通过测力计拉伸不同的弹簧,测量并记录每根弹簧的原长、弹簧圈直径、所受拉力的大小、长度增加量。记录数据如下列各表格所示,已知在同一表格中,实验所用弹簧的材料和粗细相同。
表一:材料甲
序号
原长
(厘米)
弹簧圈直径
(厘米)
拉力大小
(牛)
长度增加量
(厘米)
1
10
1
5
2
2
10
1
10
4
3
10
2
5
4
4
20
1
5
4
表二:材料乙
序号
原长
(厘米)
弹簧圈直径
(厘米)
拉力大小
(牛)
长度增加量
(厘米)
5
15
3
5
2.2
6
15
3
10
4.4
7
15
6
5
4.4
8
30
3
5
4.4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5与6)中的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材料、粗细、原长、弹簧圈直径相同的弹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中的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材料、粗细、原长相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圈直径越大,长度增加量越大。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5与8)中的数据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想继续研究弹簧长度的增加量与弹簧材料的关系,表格中的数据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出结论。若能,请归纳该实验结论;若不能,请说明本次实验需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所受拉力越大,长度增加量越大;
(2)1、3(或5、7);
(3)材料、粗细和弹簧圈直径相同的弹簧,受到相同的拉力,弹簧的原长越长,长度增加量越大;
(4)不能;需选用若干粗细、原长和弹簧圈直径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弹簧,且受到相同的拉力,比较弹簧长度增加量,得出结论。
30.如图甲所示,质量不计的弹簧竖直固定在一压力传感器上,压力传感器是电阻阻值随受到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的变阻器(压力不超过最大值),压力传感器、电流表、定值电阻和电源组成一电路。压力传感器不受力时电流表示数是I0。t=0时刻,将一金属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小球落到弹簧上压缩弹簧到最低点,然后又被弹起离开弹簧,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再下落,如此反复。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失,电流表示数I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0~t1这段时间内,说明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及理由。
(2)说明弹性势能最大的时刻及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