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改革与盛世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中考专题复习学案:中国古代改革与盛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5 18:31: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中国古代改革与盛世

【明确考点】
1、商鞅变法及影响。(运用)
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及作用(理解)
3、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识记)
4、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科举制度的创建。
5、“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运用)
6、“康乾盛世”。(识记)
【自主复习】
1、内容:知识要点专题一、二
2、时间:10分钟
3、要求:
(1)细读;
(2)勾画、圈点和批注;
(3)读后能独立完成后面的表格填空。
【拓展延伸】
改革含义:指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中某些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 因素。
盛世含义:指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
特征:内政方面: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
外交方面: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

【归类整理】完成表格(5-7分钟、独立完成、组内订正、全班交流)





中国古代改革
名称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原因 ①战国前期, 和牛耕的使用。② 任用商鞅,变法图强。 的趋势加强。
内容 ①改革 。国家承认_____________ 。②重农抑商。③奖励_________。④推行_______。⑤严明法令。 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实施新制度。②迁都洛阳。③推行 政策。改汉姓,穿汉服等。
影响 战国时期封建性质的改革。改革使秦国富强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①巩固了北魏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 ②促进了各民族的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 ①都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②都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③都为实现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盛世局面
名称 光武中兴 开皇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康乾盛世
时期 时期 时期 时期 统治前期 康熙、 、乾隆统治时期
措施/表现 ①减轻农民负担,“三十税一”。②释放放部分______。③精兵简政,裁减官吏。④整顿______。 ①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废除郡一级机构。②重视选拔人才,下令分科举人。 ③修订法律,废除一些酷刑。 ④轻徭薄赋。提倡节俭,设置义仓。 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 ②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③简法轻刑,制定《 》。 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⑤恩威并施,改善民族关系。 ①任用贤能。姚崇,宋璟。②发展生产,兴修______,③整理财政,清理户口。④废除酷刑苛法。⑤倡导节俭。 ①农业: 等粮食作物产量提高, 种植面积扩大。②手工业:制瓷中心景德镇, 生产规模扩大,______成为新兴丝织中心。 ②商业繁荣,农村集市快速发展。北京、汉口、苏州、佛山成为清朝前期四大商业城市。“天下四聚”。 ③人口的增长
特征 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
认识 古代盛世不能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不能消除封建的剥削和奴役,盛世中潜藏着危机与矛盾,所以它不是人间天堂。

【能力训练】 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1、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历史息的方法:
(1)从文字材料的正文中发掘涉及历史史实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核心观念等信息;
(2)从文字材料的出处中(作者、书名、文章题目、发表时间等内容)提取历史信息;
2、解答文字材料解析题的步骤:
(1)审题:初读问题、勾划所问,明确问题的指向;
(2)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文字材料,并勾画关键字词句;
(3)找答案:再读问题,依据材料或结合所学知识寻找答案;
(4)作答:序号化;要点化;段落化

改革(变法)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三项措施,并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是如何为“始皇”“并天下”奠定基础的?





材料二 魏主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拔氏。夫土德,……,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臣旧将……,姓或重复,皆改之。”“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延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魏书·高祖纪》
(2)材料二体现了孝文帝推行的哪些“汉化”政策?你怎样看待这些政策的?





【实战演练】
一、选择题
1.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
A.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B.学习了汉族先进文化 C.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近代学者梁启超在《中国六大政治家》中,曾将商鞅列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推动秦国向封建国家转变的是( )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B.奖励耕战 C.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 D.建立县制
3.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安定,国力增强,被史家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明皇“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17世纪中期至18世纪末,清朝一度经济繁荣,国力繁盛,出现盛世景象,史称(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6.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繁荣的局面被称为“光武中兴” 中兴的含义是( )
A.恢复了汉朝政权和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B.以改变统治政策来减轻对人民的剥削
C.通过释放和残害奴婢来实现平等 D.提倡节约和惩办贪官污吏以改变风气
7.《资治通鉴》称隋文帝“其自奉养,务为素简,乘舆卸物,故弊者随宜补用”。由此可见隋文帝( )
A.崇尚节俭 B.重视农业 C.整顿吏治 D.生活奢侈
【走进中考】(2分钟)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丘穆棱 穆
表1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某次改革的内容,这次改革是( )
A.管仲改革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王安石变法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