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课明朝的灭亡练习题
一、单选题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披旋冕,定江山,杯酒之销兵权。”如果你想了解词中描述的帝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下列哪一词组不能入选?( )
A.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B. 设置转运使C. 设置通判 D. 重武轻文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后,皇帝直接管理政务…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随时可以逮捕、拘禁处死官吏与百姓……朱元璋恢复科举制度时,规定读书人只能读“四书”明朝皇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 加强君主专制 B. 促进民族融合 C. 强化地方控制 D. 净化官场风气
“明朝中后期,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和地主等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材料中体现的明朝中后期的社会危机是()
A. 土地兼并严重 B. 皇帝昏庸腐朽 C. 奸臣把持朝政 D. 宦官徇私枉法
明朝时期,很多读书人只钻研四书五经,对国计民生毫不关心,这是因为明朝政府( )
A. 实行八股取士 B. 废除丞相 C. 大兴文字狱 D. 设立锦衣卫
明朝末年,朝政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其中李自成领导的队伍不断壮大,这和他进人中原后提出的哪一个口号有密切的关系()
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 伐无道,诛暴秦C. 高筑墙,缓称王,积粮 D. 均田免赋
明史记载: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鸣钟集百官,无至者。(崇祯)乃复登煤山,书衣襟为遗诏,以帛自缢于山亭,帝遂崩。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 李自成的起义军攻入北京 B. 吴三桂引清入关攻入北京C. 皇太极率领清军攻入皇城 D. 李自成率军攻入西安皇城
1644年中国历史上一个大震荡的年份。下列事件中,发生1644年的有() ①李自成起义军攻入北京②明朝灭亡③皇太极改国号为清④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有人认为明朝灭亡的三大原因是“天灾、人祸、外寇”。下面对明朝灭亡的原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陕西一带连年大旱,饥民遍野 B. 明朝末年,爆发了农民起义C. 清政权乘机占领北京,明朝灭亡 D. 明朝政权的腐败
明代中后期的皇帝多沉迷享乐,疏于朝政。其中,有一位皇帝在位48年,竟然 20年不上朝,不批奏疏!这位奇葩的皇帝是
A. 明神宗 B. 明武宗 C. 明熹宗 D. 崇祯皇帝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一个黄金时期。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而明朝灭亡的标志是()
A. 朝政腐败 B. 李自成率军攻破北京城C. 清兵入关 D. 天灾频繁
李自成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A. 政治腐败 B. 宦官专权 C. 陕西连年大旱 D. 土地兼并严重
李自成占领北京后,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驻守山海关降清的明朝将领是( )
A. 多尔衮 B. 皇太极 C. 吴三桂 D. 努尔哈赤
明代的乡试和会试,考试内容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有史、策、论、律诗等。其中策一项,对其内容明确界定:“凡对策,须参详题意,明白回答,如问钱粮即言钱粮,如问水利即言水利,孰得孰失,务在典实,不许敷衍繁文。”据此可知明代的科举考试( )
A. 形式日益走向僵化 B. 考核内容侧重“经世致用”之学C. 儒学遭到严格限制 D. 要求考生所学知识全面务实
《来自星星的你》主人公都教授于1603年8月25日(中国明朝后期)从外星球掉落到鲜大地。如果当时他到中国,不可能( )
A. 了解科举考试 B. 听郑和下西洋的故事C. 知道抗倭英雄或继光的故事 D. 敬佩收复台湾的郑成功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明季北略》
〈材料二〉明朝引南宋讲和之非……发天下兵迎战,前后千余员,凡出关者非死即降,靡有孓遗,财赋因之已竭,人心随而思乱,百万雄兵尽没东海,亿兆穷民罹于边戍。元气尽伤于关东,闯贼蜂起陇西,贼至京师,文武逃散,无一死难者……取其殷鉴不远之诫,自警自戒去尔。
——康熙
(1)材料一反映了哪朝什么样的社会背景?
(2)材料一中“闯王”指的是谁?他进入中原后,提出什么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
(3)材料二中康熙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材料二中,康熙帝探讨明亡原因的目的何在?
(4)你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D2.A3.A4.A5.D6.A7.A8.C9.A10.B11.A12.C13.D14.D15.(1)明末。农民起义。(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口号。(3)原因:用兵致使国家财力、兵力衰竭;赋税繁重,民心离散;李自成借机发展壮大。目的:吸取明亡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4)根本原因是明朝腐朽的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