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2 20:5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朝代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重点)
2.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难点)
学习目标
1.背景:南朝与北朝的政权更替:


581

2.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建立时间:
建 立 者:
都  城:
隋统一时间标志: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长安
隋文帝——杨坚
改元开皇

589年
灭陈朝统一全国
3、隋的疆域:
材料:公元316年,短暂的统一王朝西晋灭亡。直到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再一次实现了南北统一。期间,政权并立,战火纷飞。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想一想:隋朝的统一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隋文帝杨坚
(1)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措施:
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2)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如何?
①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②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含嘉仓示意图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隋炀帝(杨广)(604—618年在位)
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记法:
五河
一条大运河
两千多千米
四段
三点
海 河
黄 河
淮 河
长江
钱塘江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大运河风光
大运河滑县段
大运河滑县段(永济渠)现称卫河,地处河南省北部,自浚县曹湾村东入滑县境,经道口镇桥上村至军庄北复入浚县。自南到北流经道口古镇,全长8240米。交通便利,东望齐鲁,西倚太行,自古人杰地灵,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现存运河河道本体、码头、水闸、道口古镇的城墙、一面街、顺河南街、顺河北街、大王庙等文物遗迹。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想一想?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这么重要?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开通大运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
思考: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有什么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
“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如果你是主考官,下面哪个人有资格做官。
李富贵的简历
出身:高门权贵的子弟
学识:写文章一塌糊涂,平庸之极
人品:欺善怕恶,为富不仁
张有才的简历
出身:一贫如洗,草根阶层
学识:出口成章,真才实学
人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
由此可见,科举制创立前,想要做官必须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这种选官制度有何弊端?
条件:
1.本人要出自高门权贵家庭
2.必须有地方官员和高门权贵的推荐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弊端:①任人惟门第,缺乏公平性,许多出身低微但有才学的人无法担任高官; ②选官的权力集中在地方,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只 注 重 门 第
科举制诞生的背景
九品中正制
为了消除这些弊端,隋文帝采取了什么方式来选官?
思考: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会给各种人带来什么变化?
高门权贵的子弟:
寒门学子:
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朝廷):
失去凭出身做官的机会
失去选官的权力
得到选官的权力和大批人才
得到凭才学做官的机会

作用: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他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请回答:这种通过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吏的制度称为什么?
请回答:科举制正式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
科举制创立的影响/意义: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
材料:隋朝大业年间(隋炀帝年号)民役简表
时间 大事 民役数量(包括力役和兵役)
605年三月 营建东都,工程进行了十一个月 每月二百万人
605年三月 开凿通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5年四月 开凿邗沟 十多万人
605年五月 营建西苑 一百七十多万人
606年七月 巡游江南 四十多万人
607年八月 修筑长城 一百多万人
608年正月 开凿永济渠 男女百多万人
608年七月 再修长城 二十多万人
612年正月 远征高丽 三百多万人
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隋炀帝修筑长城,开凿大运河,三次东征辽东,致使民不聊生,激化社会矛盾。
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二世而亡
隋炀帝暴虐无道的统治,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
结果:618年,隋炀帝被部下在江都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①统治时间短,因为暴政二世而亡。
②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
④制定影响深远的制度——
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确立了科举制。
③兴建大工程——秦:长城;
隋:大运河
建立与统一
繁荣强盛
开通大运河
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暴政而亡 618年
繁荣一时,二世而亡 (581—618) 38年

注重学识考试选才
小结
建立:581 杨坚 长安

统一:589 灭陈
措施:发展经济、编订户籍;
加强中央集权
结果:“开皇之治”
隋文帝
隋炀帝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者是: (  ) 随堂检测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称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D
D
A

4.唐朝一位余杭(今杭州)商人,要到洛阳去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5.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