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
【温故知新】 专题二:中国古代改革与制度创新(二)
【明确考点】
一、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1、“丝绸之路”(识记)
2、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理解)
3、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识记)
4、郑成功收复台湾(识记)
5、闭关锁国政策(识记)
二、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1、张骞出使西域及西域都护的设置(识记)
2、文成公主入藏(理解)
3、驻藏大臣和台湾府的设置;西北边疆的巩固;清朝前期的疆域 (识记)
【自主复习】 1、 内容:《中考历史考点整理》 专题三
2、 时间:10分钟
3、 要求:(1)细读,(2)勾划、圈点和批注。
【拓展延伸】对外关系;民族关系;南海
【归类整理】完成表格
表一 中国古代对外关系
朝代 人物 重大事件 特点
西汉 张骞 丝绸之路:起点是_________ 经过河西走廊和天山南北,翻越葱岭,通向西亚和_________。它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________
唐朝 鉴真 鉴真东渡:鉴真六次东渡到达________,传播佛教。
玄奘 玄奘西行:玄奘到_______求取佛经,学习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
明朝 郑和 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到达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________和________,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友好交往与冲突并存
戚继光 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率“戚家军”,取得台州大捷。
清朝 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______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________
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时期,政府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只准开放_______一处,这就是闭关锁国政策。
启示 和平友好交往是对外交往的主流,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对外开放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
表二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区域 时期 管理边疆的相关措施 启示
西北 (新疆) 西汉 汉武帝两次派 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 ,新疆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自古以来,新疆、西藏、台湾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各朝代对边疆都实行了有效措施,加强了对边疆的管理,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清朝 平定噶尔丹;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立______________对新疆进行管理。
西南 (西藏) 唐朝 唐太宗时, 入藏,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中央设___________,主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西藏的军政要务。西藏正式纳入中央管辖。
清朝 册封制度 金奔巴瓶制度 3、雍正时,设置___________,对西藏进行有效管理。
东南 (台湾) 元朝 地方设 ,管理台湾和澎湖列岛。
明清 时期 1662年, 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康熙帝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 。
【能力训练】
地图型历史题解题技巧:
1、看文字。一看问题,找出关键词;二看地图名称; 三看地图图例; 四看地图内跟问题相关的文字。关注时间、空间及多次重复出现的词 。
2、看地图。关注跟历史问题相关的地理信息。如:方位、江海、城市、路线等。
3、获信息。提取图中隐含信息,与历史史实(历史事件)有效结合,并根据问题解答。
观察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图3 图4
(1)图1的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开辟的中西方贸易通道,据图可知,汉代丝绸最远可运到哪里? 请写出古今地名。
(2)图2是唐朝主要交通路线图,据图说明唐朝对外交流繁荣的因素是什么?该图反映了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图3是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据图写出郑和下西洋第一次出发的地点和最远到达的地点。你能从图中获取郑和下西洋的哪些信息?
(4)图4为“广东十三行”。该图反映了清朝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根据上述四幅图片,说说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发展的趋势。
【实战演练】
1、新疆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地广物丰,风景秀美,民风奇特,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非清朝时新入版图的疆土。早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中央政府就在此设置
A.北庭都护府 B.伊犁将军 C.西域都护 D.宣政院
2、他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这里的“他”是
A.汉武帝 B.董仲舒 C.卫青 D.张骞
3、唐太宗说:“其(夷狄)情与中夏不殊……四海可使如一家。”下列史实中,与唐太宗直接相关并体现上述观念的是
A.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
C.设置驻藏大臣管理西藏 D.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
4、“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5、史载,郑和船队在占城时,“其买卖交易,使用七成淡金或银。中国青瓷盘碗等品……甚爱之,则将淡金换易。”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
A.加强了经济交流 B.发展了航海技术 C.树立了明朝国威 D.促进了政治交往
6、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下列属于清朝统治者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①戚继光抗倭 ②设置驻藏大臣 ③设置台湾府 ④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有关图2中“行政区划”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行政区当时隶属福建省
②该行政区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③该行政区的设置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④该行政区由民族英雄郑成功设置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
8、某兴趣小组在学习“闭关锁国”政策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闭关锁国”政策
表现 ①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②绝对禁止一切商品出口和船只出海
③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影响 ④导致国家闭塞,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A.① B.② C.③ D.④
【走进中考】
1、后人在对张骞的评价中说:“骞始开通西域道也。”这里所说的“西域道”的起点是
A.洛阳 B.成都 C.长安 D.酒泉
2、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各朝代疆域图中均在地图右下角进行标识。以下有关该地区的地图,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3、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
A.加强了边疆管理 B.开凿了丝绸之路 C.传播了中国文化 D.扩大了唐朝疆域
4、图1是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古代史下册时整理的部分笔记。其学习的主题是( )
A.郑和下西洋
B.戚继光抗倭
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
5、《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A.张骞 B.班超 C.鉴真 D.玄奘
6、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1684年,统治者采纳其谏言并设置台湾府。这位统治者是
A.康熙皇帝 B.雍正皇帝 C.乾隆皇帝 D.道光皇帝
(二)、材料解析
26.(13分)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7
(1)材料一中提及的清朝驻藏机构是哪位皇帝创设的(2分)?这一机构的创设有何重大义(2分)?
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陈列馆(图7)位于古城拉萨老城区中心地段,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朝政府曾在这里成立首座驻藏大臣衙门,供驻藏大臣办公和居住。
(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