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4 08:1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电”单元的第一课。是电单元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对电的本质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感受到电并不神秘,它就存在于我们身边,为学生后面学习电的其他知识打下基础,为后续学生建立有关电的认识从抽象到具体,从微观认识到宏观认识的转换做好铺垫。
这一课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通过实验、交流、预测、检验和推理、解释等活动,使学生形成关于电的初步概念,同时获得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学情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用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动;在干燥的季节脱毛衣时,会听到啪啪声;在干燥的季节用手去触摸门的金属把手,会有触电的感觉;阴云密布的天空,常常有雷电产生……这些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每一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能都经历过。学生对静电有比较丰富的生活体验,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能让学生感受到静电的存在。多数学生对这样的现象能解释为是由于静电的作用,或者能进一步解释到物体摩擦产生了静电。学生的这些认识是我们期望的,他们知道其中的一些现象是静电现象,但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对静电现象进行过深入的探究。一课时内要让学生对静电现象进行全面的认识是不可能的,所以学生对静电现象的认识只能是初步的、概括的。本课应该通过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电的本质,让他们适当地了解一点有关电荷的知识,可以使后续课中电流、电路的学习更有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过程与方法:
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与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静电现象
难点: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准备
为每组学生准备: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
教师准备:PPT、手套、气球、塑料袋、塑料贴膜、塑料梳子、塑料尺、碎纸屑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引入,体验静电现象
1.(教师带上已经产生静电的手套进入教室)这是一副神奇的手套,当它摸一摸一些物品时,会出现神奇的现象,看!(教师演示:摸一摸气球,吸起气球,摸一摸长头发,头发被带起来了,摸一摸塑料袋,塑料袋被吸引起来了,摸一摸塑料贴膜,也被吸起来了。)神奇吗?你们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吗?是的,这就是静电现象,它在我们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一现象。
【出示PPT并板书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同学们,找一找你身边有哪些静电现象?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方法的 ”
“你怎样知道物体带静电了 ”(教师准备塑料梳子、塑料格尺、碎纸屑,你能利用这些材料找到静电吗?分组实验)提问:
“你是怎样使静电产生的 ”
3.总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有些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主要是摩擦)时,会产生静电。
4.【出示PPT】展示更多的静电现象。总结:静电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一切物质中,包括人体在内的生命体和非生命体。
学生说出这是静电现象。
学生列举身边的静电现象,感受到静电现象存在于我们周围。
二、认识不同的电荷及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出示视频】物质是由原子或分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量与周围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数量一样多,所以物质表现为电中性。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如摩擦)时,一些被原子核束缚得不那么紧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例如,当我们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时,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就带上了正电荷,这些电荷静止在物体上就产生了静电现象。【出示PPT】
2.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两个活动,进一步探究静电现象。【出示PPT】
活动一:用充气的气球和头发摩擦后分开,再用经过摩擦的气球的一侧去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活动二:将两个充气气球紧挨着悬挂起来。用手套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的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3.【出示PPT】小组讨论:为什么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相互排斥?(小组讨论)
4.总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出示PPT并板书】
5.这一现象和我们之前学过的什么现象相似?
观看视频、PPT,了解静电现象产生的原因。
学生分组观察两个实验,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整理和分析。
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如下:
(1)教师结合学生对第一个实验现象的观察,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和分析:
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如果气球和头发摩擦后,气球带负电荷,头发应该带什么电荷
(2)两个气球都和手套摩擦后,当它们相互靠近后,观察到什么现象 两个气球各带什么电荷
学生回答磁现象
三、认识电流的形成
1.将气球再次靠近头发,你发现什么现象?这又是为什么呢?
2.解释:带不同电荷的物体相互靠近后会相互吸引,但吸引一会儿后,再去靠近,相互吸引的现象就会消失,这是因为带不同电荷的物体在相互靠近后,带负电荷的物体上的多余电子又会回到缺少电子的带正电荷的物体上,当两个物体上的电荷恢复平衡后,就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
3.如果用一些方法使电荷持续移动,会怎样呢?
4.电荷在物质之间不断地流动,会使物体持续带电,并产生电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就是靠电流来维持工作的。【出示PPT并板书】
5.日常生活中的电器是如何得到持续的电流正常工作的呢?
6.总结:“电荷的流动就像缆绳上的缆车,导线上所有的电荷都同时流动”,而要使电荷持续地流动必须有供电荷流动的通道——电路和为电荷持续流动提供动力的电源。
学生实验,发现气球和头发不再相互吸引,并尝试解释。
会保持带电
四、回顾与铺垫
今天我们学习了电是由于电荷的移动产生的,知道了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那么如何利用电现象构成电路使电为我们所用呢,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会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电荷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产生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