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5 导体与绝缘体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2-24 08:2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
2、能利用简单的电路检测器对物体进行科学的检测,并能判断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重点:检测区分6种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三、教学难点:科学分工,合作制定探究计划。
四、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记录单,实验材料(塑料、橡皮、铜线、一角硬币、钉子、布条、电路检测器)数量×8
教师:白板课件、插头、电路检测器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在黑板上出示由电源,小灯泡、导线组成的电路)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看来大家很有信心来学习这节科学课,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同学们,黑板上有一位朋友默默地给我们带来光明,你们能发现它吗:(生:能)
师:这就是之前我们所认识的最简单的电路。那你能告诉老师,这个电路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生:这个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和导线组成的。)
师:通过观察,你们认为这个电路是断开的还是封闭的?(生:这个电路是封闭的。)
师:小灯泡之所以能亮是因为它具备了两个条件,谁能告诉老师?(生:1、电源2、封闭的电路)
师:同学们请注意,如果老师用剪刀剪断其中一根导线,小灯泡会怎样呢?请大家猜想一下。
生:小灯泡会灭。
师:在做这个实验之前,老是要给出一个温馨提示,我们知道一节干电池是1.5伏,我们人体所能承受的电压是36伏以下,所以我们做这个实验是安全的。但老师还要提醒大家不要用家里的和学校里的电源做实验,那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家里的和学校里的电源电压都是220伏,远远地超过了我们人体所能承受的电压。既然这次实验是安全的,老师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的猜想。(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通过实验,老师验证了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那谁又有办法让小灯泡重新亮起来呢?
生1:把线接上。(教师连接导线外部胶皮,灯泡不亮)
生2:重新换一根完整的线。(师:这样完全可以)
生3:用一根导体的东西连接起来。(教师铁片连接,灯泡不亮)
生4:露出铜线,打个结。(教师用火机烧线打结演示,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灯泡亮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发现导线里面的材料和外面的材料一不一样?(生:不一样),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生:导线外包着的塑料不容易导电,导线里面的铜丝容易导电。)
师:像铜丝那样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导体。(教师边说边贴房子)
像导线外包着的塑料那样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体,我们称它为绝缘体。(教师边说边贴房子)。
二、学习目标:(拖拽白板课件的学习目标)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导体和绝缘体的世界,请看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生朗读)
三、尝试任务:
1、过渡:既然大家明确了目标,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在你们没有进教室之前,有6种物质名称等待你们多时了,它们想请你们帮忙,把它们送回家。哪一种物质是导体,哪一种物质是绝缘体,我们大胆地猜想一下。(学生说猜想,教师粘贴)
师:这是你们的猜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有的可能是正确的,有的可能是错误的,你们说的算不算,我说的也不算,那谁说的算?(生:实验)
师:那老师要表扬你们,你们特别尊重科学实验,不会相信任何别人。请看我们这节课的尝试任务。(指生朗读)
2、教师解释说明温馨提示:
过渡:不过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出温馨提示。(教师解释说明温馨提示)
(1)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相互接触,检验小灯泡是否发光。
师:如果小灯泡发光,说明了这个检测器可以正常使用,如果小灯泡没亮,说明了检测器不能用,出现问题的原因可能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小电灯泡坏了,我们可以更换小灯泡。二、导线与电池、小灯泡接触不良。我们可以重新相连,使导线里面的金属与接线柱相连。三、电池没电。但老师已经验证过电池绝对有电,可以排除这一点。
(2)用两个检测头分别与待测物质的两端相连,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
师:如果小灯泡亮了,说明了待测物体是导体。如果小灯泡没亮,说明了待测物体是绝缘体。
(3)重复检测一次,并将检测时小灯泡“亮”或“不亮”的情况记录下来。
师:大家要重复检测一次,为什么呢?因为重复做实验是科学非常重要的习惯,它反映出你对科学的一个态度。如果我们在检测的过程中小灯泡第一次没亮,第二次亮了,我们应该怎么办?(生:在做第三次)看来大家都具有良好的科学习惯。
(4)把检测完的物质分类放置。方便于我们记录和汇报。
3、出示学会分工与合作课件
师:为了保障实验高效、快速地完成,每个小组必须要有分工、要有合作,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生看师读)
4、教师宣布实验开始。
师:同学们,我们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你们做好实验的准备了吗?(生:准备好了。)现在实验开始。
5、(试验结束后)小组和回报。
师:哪个小组能用“汇报语”进行汇报,要求每组只汇报一种材料。
(学生汇报,教师黑板演示)
6、教师小结:
同学们真棒,我们通过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
四、体验导体与绝缘体完美的结合:
师: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帮我分辨一下黑板上的用电器插头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出示插头)
(生1:导体。
生2:绝缘体。
生3:用电器上面的金属片是导体,外面的塑料是绝缘体。)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段flash动画,让我们感叹一下人类的智慧、感受一下科学的魅力。(教师播放flash动画1)
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感受到了,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两者的完美结合,方便于我们的使用。
五、安全用电:
过渡:同学们,如果用电器没有绝缘部分或是我们随意的破坏绝缘部分,当我们再用用电器的时候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可怕事件?(生:触电)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用电安全。
师:请看短片《安全用电》(教师播放视频)
师:短片看完了,老师再一次提醒大家,安全用电,保护自己。
六、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老师突然有一个想法,当导体和绝缘体受到外界影响时,它们的导电性还会保持原有的特点吗?
师:请看一段flash动画,我们就明白了。(教师播放flash动画2)
七、课堂检测: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既学到了一些知识,又了解了一些常识。接下来老师要出一些题检测一下你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出示检测题)
八、分享成功、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都有那些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九、结束语:
人们利用导体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为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到安全用电,保护好绝缘体,更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十、板书设计:
电路检测器实物图
塑料
橡皮
铜线
一角硬币
钉子
布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