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2-22 19:3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

农民尤饿死。
——《悯农》唐·李绅
为什么会这样呢?
农民最希望实现的愿望是什么?
第3课
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原因

湖北农民

东北农民

大地主

老解放区,
已完成土改

一、土地改革原因
1.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


20-30%

90%
占有土地比例
所占农村人口比例
10%
70-80%
地主
农民


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土改原因)
思考:据上述材料,你估计当时农村里的大多数人会过着怎么样的生活?
住的是……
吃的是……


















封建土地所有制
过着这种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坐享其成
劳而无获
地主

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农民
一、土地改革原因
1.新解放区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获得土地。

2.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根本原因)。

二、土地改革过程
时间 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地点 新解放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具体
做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特点 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地主
富农
中农
贫农
雇农
二、土地改革过程
二、土地改革过程
时间 1950—1952年底基本完成
地点 新解放区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具体
做法 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特点 经济上保护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
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
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三、土地改革意义
?摧毁了在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0
80
100
60
20
120

How time flies!

Watch your time!
2分钟倒计时
start







10
0
9
8
7
6
5
4
3
2
1

斗地主
烧地契
分田地
把身翻
保富农
2.新中国成立前,下列关于我国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是( )
A.土地制度极不合理
B.只有老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
C.占农村人口极少数的地主和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
D.占农村人口绝大部分的农民占有大量土地

D
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
3.从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到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中国农民拥有土地的千年梦想都没有实现,真正的“耕者有其田”是在( )后普遍实现的。
A. 新中国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颁布
D. 辛亥革命
B
5、下表为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新中国的成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D.抗美援朝的胜利
B
4.1950年辽宁金县经过土地改革后,三十里堡梅家村的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一千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了花生和棉花。这一现象主要说明了土地改革( )
A.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变
B.消灭了农村的贫穷落后
C.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粮食生产获得了巨大丰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