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13 最后一次演讲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 领会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
关键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清明节刚过,在悼念逝去的亲人的同时,你们是否也想到了那些为了新中国的成立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闻一多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是一名学者,他渴望国家和平后回到书房里钻研学术;他爱祖国,他从小在长江边长大,但是还没有到过三峡,他多想带着全家看一下祖国雄伟的山河啊!就是这样一位内心充满爱的人,面对国民党特务,他拍案而起,愤怒了,咆哮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字词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本文的主要内容探究 我们学习历史或是通过媒体,不少次听闻过闻一多吧?你对他了解多少? 教师讲授文体: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1)词语音形:卑劣(liè)诬蔑(wmiè)卑鄙无耻(bch) 离间(jiàn)蛮横(hèng)赋予(fùyǔ)恐怖(bù) 锤击(chuí)屠杀(tú)毁灭(hu)解释下列词语: (1)卑劣:卑鄙恶劣 (2)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3)蛮横:(态度)粗暴而不讲理(4)挑拨离间:搬弄口舌,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离散。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注意节奏,注意体现情感。 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巡视指导,并提出如下问题: (1)闻一多先生演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教师总结: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学生互补式发言,共同介绍闻一多,预期:(1899—1946),原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黄冈浠水县人。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学生以组为单位,互读互听,读准字音 借助词典等工作,解释词语,做好积累。 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学生认真倾听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尝试概括如下:闻一多先生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义正词严地当众揭露、痛斥反动派的罪恶和卑劣……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文章的层次结构划分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闻到一多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对李公朴有昆明人民的感情 作者怎样揭露反动派虚弱本质的 由演讲看人性 (2)整篇讲演可分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请用一两句话加以概括。 点拨: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教师总结:第一部分: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分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组织同学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从闻一多的演讲中我们能感受到他对李公朴、昆明人民和国民党反动派分别是怎样的感情? 教师总结:分别是赞扬和痛斥,体现了闻一多先生爱憎分明。 (2)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教师总结: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3)由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中所表达的强烈情感,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爱憎分明,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正义浩然等等 学生尝试划分: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虚弱本质,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 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尝试回答,预期引导:高度赞扬李公朴先生和昆明人民的斗争精神, 对李先生的被杀表现得十分悲痛。 痛斥了国民党特务的罪恶行径,面对面地揭露反动派的虚伪本质。爱憎情感强烈。 学生在文中找出,用笔标注,默读,感悟。 根据自由的理解,大胆概括,如正义,勇敢……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指出下列词语的感彩: 光明正大( ) 偷偷摸摸( ) 悲愤痛恨( ) 挑拨离间( ) 制造恐怖( ) 卑鄙无耻( ) 2.指出下列句子是什么句式,分析其表达效果。 (1)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 句式: 表达效果: (2)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站出来!你出来讲呀! 句式: 表达效果: (3) 你们完了,快完了! 句式: 表达效果: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出示的检测题 在全班交流,互议互评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赞扬李公朴斗争精神,痛斥敌人罪行 讲演内容 分析敌人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 号召昆明人民坚持斗争,表达自己献身决心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课题 13 最后一次演讲 课时 2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1.了解演讲词的语言特点,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褒贬词的使用对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作用。 2.在演讲语言的学习中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运用句式的变化及修辞等技巧表情达意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旨
难点 领会闻先生为真理、正义献身的伟大革命精神
关键 学习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气概和斗争精神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倘在诗人,则因为情不可遏而愤怒,而笑骂,自然也无不可。但必须止于嘲笑,止于热骂,而且要‘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使敌人因此受伤或致死,而自己并无卑劣的行为,观众也不以为污秽,这才是战斗的作者的本领。” ——鲁讯 闻一多先生这篇怒斥敌人的讲演,就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的佳作。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精读课文,品味语言特色 分析文中反问句,设问句,感叹句的表达效果 分析文章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效果 概括演讲词的特点 组织学生精读课文,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下列三组句子,分别是什么句式,有何作用?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我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 教师讲解:语句简短,句式多样。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这句话体现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教师讲解: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彩强烈。 根据对文章的阅读分析,尝试归纳演讲词的特点。 教师补充:演讲要观点鲜明、层次清楚、感情强烈、口头化语言 学生精读课文 反复读三句话,尝试分析,预期引导:(1)反问句。用疑问的句式,表达了肯定的观点,强烈的讽刺,鲜明的爱憎。 (2)设问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观点上的认同。 (3)感叹句。表达强烈感情,揭露敌人的卑鄙与虚弱。 预期引导: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 学生试着归纳,如:语言通俗易懂;感悟色彩浓烈,爱憎分明;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领悟感情,分析主旨 闻一多先生痛斥敌人卑劣无耻,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与敌人卑劣无耳成对比的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哪几方面 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的号召 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的怎样斗争决心 链接生活,感悟升华 组织学生浏览全文,从感情角度探究: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一再痛斥敌人卑劣无耻,同学们说说它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与敌人卑劣无耻恰成对比的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的光荣表现在什么地方? 教师总结:为民主和平而献身,将会赢得更强大的革命力量。 (3)闻一多先生对进步青年提出了什么样的号召? (4)文末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怎样的斗争决心? 教师讲解:表达义无反顾,随时准备献身的决心。 学习了这篇讲演稿,我们不仅了解了讲演词的特点,品味了富有表现力的讲演语言,还感受到革命先烈闻一多先生字里行间充溢的那浓烈的爱国情怀。今天,我们同学们生活在新的时代,用怎样的实际行动爱国呢?结合本文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将怎么做。 教师总结:闻一多先生在这次即席讲演里,揭露并痛斥了反动派制造白色恐怖,无耻暗杀进步人士的卑鄙行径和罪行,揭示了反动派必然灭亡,真理一定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为革命事业不惜献身的斗争精神。 今天的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学生浏览课文,预期引导: 李公仆无罪而遭毒手;要打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打杀,而是“偷偷摸摸”地暗杀;杀了人,。还造谣诬蔑,嫁祸于共产党。 学生在文中找出,朗读:体现在6—10自然段。 我们要发扬云南光荣的历史!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发言,预期引导: 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闻一多先生在讲演中人称的不断变换,对表达讲演者的思想感情起了有力的配合作用,请从文中找不来,加以分析。 2、质疑问难:你还有哪方面的疑问,提出来一起探讨。 问题预设 “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结合背景材料想一想,这里的“光明”“黑暗”分别指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出示问题,预期引导:对敌人用“你们”,对正义力量用“我们”,爱憎分明,旗帜鲜明地与敌人展开面对面地交锋。 在全班交流,互议互评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最后一次讲演 闻一多 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的使用 讲演语言特色 对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不断变换人称 作用: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 爱憎分明 感染力强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