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导学案(共3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核舟记》导学案(共3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3 19:43:30

文档简介

11 《核舟记》第三课时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器皿(mǐn)  箬篷(ruò)  衣褶(zhě)  髯(rán)
B.罔不(wǎng) 峨冠(guàn) 虞山(yú) 糁(sǎn)
C.壬戌(xū) 矫首(jiǎo) 弥勒(lè) 贻(yí)
D.椎髻(jì) 篆章(zhuàn) 一楫(jí) 黍(shǔ)
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绝类弥勒(绝对)
B.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
C.如有所语(比如)
D.钩画了了(线条简单)
3.下列各句中“之”字的词性相同的一项是(  )
①能以径寸之木
②箬篷覆之
③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④石青糁之
⑤左臂挂念珠倚之
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①③⑤    B.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   D.①④⑥
4.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中轩敞者/为舱   
D.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读一横幅的书。
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
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比照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6.填空。
“核舟”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核舟小窗两边所刻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右边的刻字出自《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对核舟技艺发出赞叹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精读
阅读《核舟记》第二、三段,完成题目。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高可二黍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启窗而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佛印绝类弥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所选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练习】
? 1.解释下列加点字或词的意思。
??? (1)罔不因势象形(??? )(??? )??? (2)尝贻余核舟一(??? )??? (3)箬篷覆之(??? )
??? (4)其两膝相比者(??? )??? (5)矫首昂视(??? )??? (6)其船背稍夷(? )
? 2.指出下列各句中,“为”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为宫室、器皿、人物。???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C.为字共三十有四。???????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3.解释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字。
?????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①高可二黍许。(??? )
?????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②珠可历历数也。(??? )
????? ①东坡右手执卷端。(??? )??????? ①若听茶声然。(??? )
????? ②其人视端容寂。(??? )????????? ②若止印三二本。(??? )
4.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5.文末揭示中心的语句是哪一句?
????????????????????????????????????????????????????????????????????????????????????
6.船头三人,为什么要从中间的东坡写起?
?????????????????????????????????????????????????????????????????????????????????
????????????????????????????????????????????????????????????????????????????????????
7.“舟子”,注释是“撑船的人”,两个舟子为什么都没去撑船?
??????????????????????????????????????????????????????????????????????????????????
【综合练习】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①?????????? ”,左刻“②?????????? ,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 1.把选文中横线上应填的文字写在下面。
??? ①??????????????????????????????? ②????????????????????????????
??? 2.下面对句子理解错误的是(??? )
??? A.中轩敞者为舱: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
??? B.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船身长大约八分多一点。
??? C.盖大苏泛赤壁云:船的顶层刻着大苏游赤壁时的云彩。
??? D.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能用一寸来长的木头雕刻成宫室、器皿、人物。????
?? 3.结合全文,指出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 )
??? A.《核舟记》一文选自清代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 B.文章说明了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美他的高超技艺。
??? C.文章描述了雕刻品“核舟”的艺术形象,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 D.“尝贻余核舟一”,这里指的是王叔远把核舟赠送给苏轼。
?? 4.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 A.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点明了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 B.雕刻品“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 C.“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是介绍核舟的体积的。
??? D.介绍王叔远能用体积很小的原材料表现很广的题材,目的是说明雕刻家有多方面的成就。
?? 5.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有错误的是(??? )
??? A.尝贻余核舟一(贻:赠)???
?B.能以径寸之木(径:直)
??? C.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惊奇)????
D.石青糁之(石青:一种青色颜料)
??? 6.简答: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话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一句话回答)
??? 答:
??? 7.雕刻家把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的名句分刻在船舱左右的小窗上有什么作用?
??? 答:












<核舟记》课时3答案
详解详析
1.[解析] B “冠”应读“guān”。
2.[解析] B A项,“绝”为“极、十分”的意思;C项,“如”为“好像”的意思;D项,“了了”为“清楚明白”的意思。
3.[解析] B ①句中“之”是助词,译为“的”,其他的都是代词。
4.[解析] D 正确的朗读节奏应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5.D
6.大苏泛赤壁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赤壁赋 后赤壁赋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技亦灵怪矣哉
7.(1)大约。(2)打开。(3)像。(4)同“屈”,弯曲。
8.(1)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2)佛印极像弥勒佛,袒胸露腹,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9.这十六个字是《后赤壁赋》《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10.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基础练习】
1.(1)无 没有??? 顺着 就着?? (2)赠?
(3) 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4) 靠近
(5)举 (6)平
2.B? 3.奇妙 零数??? 大约 可以
指画的一边? 正 正在??? 好像? 如果
4.核舟。??? 5.技亦灵怪矣哉。
6.核舟是“大苏泛赤壁”,苏是中心人物。
7.扣“泛赤壁”,不是过江,所以放舟江上,不必撑船。
【综合练习】

?1.①水落石出;②清风徐来? 2.C? 3.D? 4.C? 5.C(“奇”是形容词,奇特。)?
?6.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7.暗示主人公此刻正游于赤壁之下。????















11《核舟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概述
《核舟记》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介绍一件精美工艺品的小品文,这是一篇具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小品文。
全文仅400余字,却描述了整个核舟的全部景物。作为一篇教读课文,《核舟记》具有较强的说明性,层次清晰、条理清楚,细致描述了核舟的艺术形象,说明雕刻者构思的巧妙、技艺的高超,也显示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如何按照空间顺序有条不紊地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智慧。
设计理念:
1.把课堂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平台。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以教材文本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个性化文本阅读和多角度、有创意的写作表达。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体会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审美情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教学难点: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积累,导入新课(约3分钟)
微雕艺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最为精细的一种工艺品,在历朝历代都被称为绝技。我国明朝时的微雕艺术大师王叔远,具有高超的雕刻技艺,这种精妙绝伦的技艺,在他的微雕艺术作品————核舟中,给我们做了一次辉煌的展示。
本节课我们学习11课《核舟记》。
二、朗读课文,完成课前预习
1.汉字积累——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mǐn)  峨冠(guān)  贻(yí)   黍(shǔ)
箬篷(ruò) 糁之(sǎn) 有奇(jī) 多髯(rán)
椎髻(jì) 篆章(zhuàn) 衣褶(zhě) 诎(qū)
2.文化积累——文学常识填空。
《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作者)编辑的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魏学洢,明朝人,字子敬。
三、再次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四、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重点字词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因:顺着,就着
(2)罔不因势象形 象:模拟
(3)尝贻余核舟一 贻:赠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零数,余数
(5)如有所语 语:说话
(6)其两膝相比者 比:靠近
(7)佛印绝类弥勒 类:像
(8)其船背稍夷 夷:平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曾:竟然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简:挑选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诎”同“屈”,弯曲
(2)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横着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为宫室、器皿、人物/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盖大苏泛赤壁云/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D.能以径寸之木/箬篷覆之
(解析:A.动词,做,这里指雕刻/介词,向;B.均为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C.连词,表并列/连词,表转折;D.结构助词,的/代词,代指船舱。)
6.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2)王叔远雕刻的核舟,右边窗户上刻的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窗户上刻的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1《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 拓展阅读视野,举一反三。
3.拓展写作,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体会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 拓展性、个性化的文本阅读与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审美情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 拓展性、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开展“必读——选读”相结合的个性化拓展阅读活动,阅读工艺品类说明性文章,积累个性化文本阅读体验。微写作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1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 拓展性、个性化的文本阅读与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核舟记》

二、自主研讨课文
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什么?
说明对象: 核舟
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积上: 小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 多
构思上: 巧
三、小组探究,深入研讨
1.第1段:你能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吗?
盖大苏泛赤壁云。
2.第2段:窗上刻那十六字对联有何用意?
这十六个字是《赤壁赋》中的名句,
暗示核舟所刻的是“大苏泛赤壁”, 使“核舟”内涵丰富。
3.第3段:按什么顺序说明描绘?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段文字,说明人物神情态度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 描述每个人物又是按照由上部到下部的顺序,层次分明。
4.第4段:那些语句能呼应“泛舟” 这一主题?
舟尾横卧一楫
5. 第5段:哪些内容可表现出王叔远技艺高超?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6. 第6段:作者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7.主旨: 如此细致介绍这件艺术品表达了什么感情?
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显示出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者的高超技艺。
四、自主探究,感受顺序(约6分钟)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概说核舟之奇巧,引出。
详述核舟之精妙 船舱--- 船头--- 船尾---船背
总括核舟,发出赞叹。
总-----------分----------总
中轩敞者为舱----------船头----------船尾-------------船背。
2本文介绍核舟部分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空间顺序:
先整体后局部——先写舟的尺寸大小,后写船舱、船头、船尾。 先主要后次要——正面是主,背面是次,所以先写正面,后写背面。 船舱是主,船头、船尾是次,所以……
船头是主,船尾是次,所以……
苏东坡是主,黄鲁直、佛印是次,所以……
五、拓展阅读,触类旁通(约7分钟)
通过前面的探讨,我们体会到,此文能成为千古名篇,得益于核舟雕得好,还得益于文章写得妙。同学们,这类文章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篇。 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有介绍各种不同对象的说明文,这些说明文有共同之处,也因说明对象不同而有不同之处。如果认真阅读,细加揣摩,这对我们学写介绍各种不同说明对象的说明文会大有帮助的。
必读:1《工艺品游艇》、 2《一件别致的工艺品》 3《由《核舟记》谈简单说明文的写作》。 选读:4《俄罗斯套娃》、 5《玉坠》、 6《我的存钱罐》、 7《风雪小屋》、 8《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1、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们小组所准备的某一种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150字左右。)
2、展示。
六、课堂总结
明代奇巧人王叔远微雕技术出神入化,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记》文笔精美,文“舟”相得益彰,为“大苏泛赤壁”这高雅的游兴增添了光辉,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份华美的精神食粮。
老师相信,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让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才华所叹服的同时,也一定会引发我们对工艺美术的喜爱,使我们拥有 一双审美的眼睛,一颗高雅的心灵。
八 、作业:(约1分钟)
1、继续认真修改课堂小练笔, 使其更生动精美。

附板书设计、阅读材料:




板书设计:
引出 总

核舟 详述 头 分
尾 背
总结 分



11《核舟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2. 拓展阅读视野,举一反三。
3.拓展写作,学以致用。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体会本文运用说明和描绘相结合的笔法。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3. 拓展性、个性化的文本阅读与写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2培养审美情趣,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树立起关于核舟的空间概念,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
3. 拓展性、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开展“必读——选读”相结合的个性化拓展阅读活动,阅读工艺品类说明性文章,积累个性化文本阅读体验。微写作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1探究课文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2. 拓展性、个性化的文本阅读与写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核舟记》。

二、自主研讨课文(约3分钟)
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是什么?
说明对象: 核舟
说明对象的特征:体积上: 小 雕刻的人、物、字数量上: 多
构思上: 巧
三、小组探究,深入研讨(约12分钟)
1.第1段:你能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吗?

2.第2段:窗上刻那十六字对联有何用意?


3.第3段:按什么顺序说明描绘?为什么这样安排?

4.第4段:那些语句能呼应“泛舟” 这一主题?

5.第5段:哪些内容可表现出王叔远技艺高超?


6.第6段:如何对核舟进行总结?这样写有何好处?

7.主旨:如此细致介绍这件艺术品表达了什么感情?

四、自主探究,感受顺序(约6分钟)
1、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2本文介绍核舟部分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五、拓展阅读,触类旁通(约7分钟)
通过前面的探讨,我们体会到,此文能成为千古名篇,得益于核舟雕得好,还得益于文章写得妙。同学们,这类文章还有很多,下面我们来了解几篇。 给大家的阅读材料中,有介绍各种不同对象的说明文,这些说明文有共同之处,也因说明对象不同而有不同之处。如果认真阅读,细加揣摩,这对我们学写介绍各种不同说明对象的说明文会大有帮助的。
必读:1《工艺品游艇》、 2《一件别致的工艺品》 3《由《核舟记》谈简单说明文的写作》。 选读:4《俄罗斯套娃》、 5《玉坠》、 6《我的存钱罐》、 7《风雪小屋》、 8《一件精美的工艺品》。
1、仿照本文的写法,对你们小组所准备的某一种工艺品,作简要的介绍。(150字左右。)
2、展示。
六、课堂总结
明代奇巧人王叔远微雕技术出神入化,核舟雕工精美,《核舟记》文笔精美,文“舟”相得益彰,为“大苏泛赤壁”这高雅的游兴增添了光辉,也为今天的我们提供了一份华美的精神食粮。
老师相信,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让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卓越才华所叹服的同时,也一定会引发我们对工艺美术的喜爱,使我们拥有 一双审美的眼睛,一颗高雅的心灵。
八 、作业:(约1分钟)
1、继续认真修改课堂小练笔, 使其更生动精美。

附板书设计、阅读材料:




板书设计:
引出 总

核舟 详述 头 分
尾 背
总结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