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资金 ②交通枢纽 ③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变化 ④区域主要公路 ⑤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⑥发展速度 ⑦发展水平 ⑧增加就业
[学思心得]
课件5张PPT。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章末小结与测评Thank you for watching !
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因素和布局的原则。(重点)2.结合实例理解交通运输需求、资金、技术等区位因素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重难点)
一、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1.任务
2.目的: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影响因素
(1)人文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
(2)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4.原则
(1)依据运输需求。
(2)适度超前。
(3)因地制宜。
(4)尽量少占土地。
(5)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6)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5.特点: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二、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2.区域内交通运输需求的差异,促使交通运输布局不同
(1)城市的交通运输需求大,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
(2)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促使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应运而生。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三、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1.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1)经济落后的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稀疏,质量较低。
(2)经济发达地区,交通线和站点较密集,质量较高。
2.区域经济水平提升,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减弱。
(1)交通运输布局主要受社会经济条件影响。( )
(2)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交通运输布局趋向完善、优化。( )
(3)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在区域内均衡分布。( )
(4)人们对交通运输的需求更多关注的是单种运输的速度。( )
(5)非洲的铁路布局特点( )
A.多布局在沿海地区
B.多布局在内陆地区
C.已形成完善铁路网
D.沿海、内陆均匀布局
提示:(1)× 交通运输布局既受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社会经济条件影响,还受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影响。
(2)√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总是处于变化之中,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3)×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量大,区域主要交通运输线应尽可能连接主要城市。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区域间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对交通运输需求不仅关注单种运输方式的运速,更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效。
(5)A [非洲铁路布局仍保留了殖民时期的特点,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
交通运输布局
“中巴经济走廊”是继“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之后的中国在南线部署丝绸之路建设的一条新路径。但考虑到目前中国内地的铁路仍需要加快建设,同时中巴双方贸易额仍太小,且建设难度大,预计中巴铁路难以很快开工。下图为中巴铁路模拟线路图。
问题1 (区域认知)中巴铁路建设难度很大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沿途地质条件复杂、海拔高、冻土广布。
问题2 (综合思维)中巴铁路难以很快开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需要遵守何种原则?
提示:中巴双方贸易额太小,对中巴铁路运输的需求较小;铁路建设难度大。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应依据运输需求确定。
问题3 (综合思维)中巴铁路建成后,中国西南各省区可利用铁路运输借道新疆,或仍借道广西利用海运开拓巴方市场,两者相比各有何优势?
提示:铁路运输较海运速度快,且借道新疆较借道广西选择海运路程短,可提高效率。海运速度慢,成本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交通运输布局又称交通运输配置,指交通运输生产的空间分布与组合,即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和站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与客货流的地理分布。交通运输布局是整个生产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任务是通过合理布局,实现运输合理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1.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主要原则
具体体现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点的选择,必须与工农业布局和人口布局相适应,即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以免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运输线、站点的选址及建设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点布局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主要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线路,应以满足经济要求为主,适当考虑国防建设的要求;主要为国防服务的线路,应以考虑国防为主,适当考虑经济建设的要求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合理布局,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2.影响交通运输线(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限制因素)
长期以来,自然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最重要的因素,虽然现在的影响已经减弱,但仍是基础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地形
平原
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城市发展的关系
山地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或开凿隧道
水文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的总长度
地质
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要尽量避开向斜、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过
气候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天气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的暴雨强度来设计
(2)社会经济条件(决定性因素)
区位因素
影响分析
经济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线,促进沿线地区经济发展。铁路和公路国道线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其通过城市时多从城市边缘通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
(3)科学技术条件(保障因素)
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
3.交通运输站点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
港口
车站
航空港
自然因素
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②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河流入海口处港口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势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经济社会技术因素
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②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区位选择
①河港: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②海港: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外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①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②低云、雾和暴雨较少;③风速较小;④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⑤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1.2017年1月13日,湖北省武汉市,停靠在武汉动车段检修完毕的高铁列车蓄势待发。几十列高铁整装待发,车尾的红色大灯射破黑夜,超级震撼科幻!在我国进入“高铁时代”的大背景下,各城市的高铁站建设也方兴未艾。据此回答(1)~(2)题。
(1)高铁车站一般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郊区,其主要原因是( )
A.高铁站用地面积较广,郊区地价较低,可降低成本
B.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城市化步伐
C.加快高铁站核心区域发展成为城市的副中心
D.远离主城区,便于旅客集散
(2)下列关于高铁和航空运输的比较,说法正确的是( )
A.航空运输因速度快,在长距离运输中优势明显
B.航空运输因价格高,长距离受高铁影响较大
C.高铁因运量小,在短距离运输中占优势
D.高铁受自然因素影响较航空运输大
(1)B (2)A [第(1)题,特大城市高铁车站一般远离主城区,布局在城市核心区的边缘,一是用地不足,二是对市核心区干扰大,负面效应明显。选择城市核心区的边缘,是因为该区域有较大空间,用地相对充足,且离核心区不是太远,便于旅客集散,D项错误;A项强调的是地价因素,是将高铁站建在郊区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在特大城市核心区的边缘,高铁新城交通便利,对工业化与城市化推动力大,有助于郊区城市化,B正确;C项成为城市的副中心不妥,错误。第(2)题,当代社会交通运输在不断地向高速化方向发展,高铁和航空运输都属于快速运输的现代化运输方式,但是高铁和航空运输比较,仍有差异,就速度而言,航空运输比高铁速度快,在长距离运输中具有明显优势;就运输价格来说,高铁比航空价格低,优势明显,在短距离运输中占优势。]
交通运输需求、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2018年12月26日,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青银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济南和青岛的济青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它的开通,不仅使山东省内一东一西的两大城市间旅客列车最快运行时间从2小时20分,缩短到100分钟左右,还使得济青间达到了“三条铁路并行”的运输规模,济青高铁西起济南东站,东至青岛市红岛站,线路全长307.9千米,共设11座车站,初期最高运行时速300千米,济青高铁在青岛地区的线路处于沿海盐雾环境,对高铁接触网零部件防腐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
问题1 (综合思维)影响济青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问题2 (综合思维)济青高铁建设过程中需要有效应对青岛地区沿海的盐雾环境,说明了什么因素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提示:在交通建设中,科学技术是保证。
问题3 (综合思维)济青高铁建设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提示: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网,加强济南与青岛两大城市的经济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
1.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需求的变化促使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交通运输需求量
交通运输布局
小
交通线标准低,场站规模小
大
交通线标准高,场站规模大
(2)区域内的交通需求差异,促使交通运输布局不同
交通运输需求差异
交通运输布局
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的差异
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网
客货运输任务的需求不同
需要的运输方式不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不仅关注单种运输方式的运速,更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运输时效
(3)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如:改革开放以来,义乌逐渐发展成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运输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
(4)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特点。如:非洲长期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西方国家为掠夺这些国家的农矿资源,多建设从内地或矿山通往沿海港口的铁路线,方便农产品出口,并倾销工业制成品。
2.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交通运输布局更加灵活
①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机械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②交通运输的电气化、快速化、专业化,对各项技术要求更高。③只有区域经济水平提高,才有足够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提高。
[知识拓展] 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选择
(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
方式
水路
铁路
公路
航空
管道
运量
大→小
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易管理
运速
最慢
较快
较慢
最快
运价
低→高
灵活性
差
居中
最好
好
最差
连续性
最差
好
居中
差
最好
成本
投资少
投资大、占地广
居中
投资大
投资大
(2)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一般原则——多、快、好、省
2.读江苏铁路网示意图,完成(1)~(2)题。
(1)影响江苏铁路建设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 B.地价
C.河流流向 D.技术水平
(2)江苏铁路网的建设将( )
A.占用大量耕地,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害无利
B.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C.加快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区际的联系
D.不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
(1)A (2)C [第(1)题,经济因素是影响江苏交通线建设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交通线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区际联系,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
区域认知——聚焦“古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下图为汉朝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在当时无动力条件下,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据此完成(1)~(3)题。
(1)当时,商船从徐闻出发去天竺,大多选择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当时,商船从天竺返回我国多选择在6月,忌讳在7~10月这段时间回国,这主要是为了( )
A.避开雨季 B.避开大风浪期
C.赶回国内抗旱 D.借助风力和洋流
(3)汉景帝四年某日,一批商船经副线到达M,当时船上人看到海上日出,用罗盘定位时发现桅杆影子在甲板上投向西北,此时的汉长安城( )
A.城外农田中的农夫们“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B.炊烟里飘荡着暮鼓声,城中人身着薄衫匆匆回家
C.夜幕中,城门开启,城外人衣着棉袍纷纷进城
D.寒夜的巷子里传来更夫敲出的三更天的梆子声
(1)D (2)B (3)C [第(1)题,在当时无动力条件下,航海完全要借助风力和洋流。从徐闻到天竺,主要经过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该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在东北风吹拂下逆时针向西流动,此时前去大部分路程顺风顺水。故选D。第(2)题,6月和7~10月都是西南季风影响季节,同属雨季,也都可以借助风力和洋流回程,A、D排除。国内各地旱期有季节差异,且与回国关系不大,C排除。7~10月是飓风或台风高发期,给海上航行带来威胁,所以避开7~10月是为了避开台风带来的大风浪。故选B。第(3)题,M地位于南半球,日出时影子投向西北,说明日出东南,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为冬季。“汗滴禾下土”“身着薄衫”描述的为夏季;M地与长安城经度相近,但长安城纬度高,北半球冬半年纬度越高昼越短,M地日出,而长安城应是在日出前,“暮鼓声”(即晚间报时的鼓声)“三更天”(即北京时间23:00~第二天1:00)不符合描述。C选项符合冬季天明前的描述。]
题组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交通运输布局是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线路和站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与客货流的地理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限制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有(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植被 ④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都位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交通网络修建的成本远高于环渤海地区,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土地价格昂贵
B.劳动力工资水平高
C.河网密集、多洼地
D.降水丰富,洪涝灾害频繁
1.A 2.C [第1题,地形、气候是限制交通运输布局的主要自然因素。第2题,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河湖众多,需架设许多桥梁,建设成本较高。]
题组2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多样,如单轨、地铁等。右图为重庆市单轨交通穿楼而过的图片。据此完成3~4题。
3.城市轨道交通具备的特点有( )
①准时 ②快速 ③运量小 ④污染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这是因为单轨交通( )
A.运量更大 B.占用土地更多
C.造价更高 D.更适应复杂地形
3.A 4.D [第3题,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准时、快速的特点。第4题,与地铁相比,单轨交通更适用于山城,是因为单轨更适应复杂地形。单轨交通的运量比地铁小,占土地比地铁少,造价比地铁低。]
题组3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过去,山区公路多为“之”字形盘山公路。现在兴建高速公路则是逢山开道,遇沟建桥,尽量取最短距离。据此完成5~6题。
5.早期山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原因是( )
A.通过更多的山村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降低线路坡度
D.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6.现在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不呈“之”字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实力的增强 ②汽车性能的改善 ③科技水平的提高 ④节省投资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C 6.A [第5题,本题考查建造交通线路的影响因素。山区地形崎岖,坡度大,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是为了降低线路坡度。故选C。第6题,本题考查交通线建设的影响因素。现在在山区兴建高速公路需要挖隧建桥,工程难度大、投资多,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之提供了条件。故选A。]
教材P85活动
提示:
1.由材料可知,分别用了7年和4年。
2.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人员和物资流动不断加快,对出行的安全性、舒适性、快捷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交通运输线、站布局只有“适度超前”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
3.说明区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更多的交通运输需求,从而要求交通运输布局要做相应的变化,同时也要求交通运输布局遵循“适度超前”的原则。
课件66张PPT。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一节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理解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重点)2.理解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发展变化对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影响。(重难点)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2.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交通运输本身也是重要的产业,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二、影响聚落发展
1.交通枢纽
(1)服务于客、货集散的行业在交通枢纽集聚。
(2)在客、货吞吐量大的交通枢纽,往往会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2.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或运输方式的变化,会促使商业网点甚至商业中心城市的变化。
(1)古代: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向的大宗货物运输,主要依靠京杭运河,于是在京杭运河沿岸形成一批商业繁荣的城市。
(2)近代:海运兴起,铁路修通,京杭运河的运输地位不断下降,沿岸商业城市失去了进一步发展的运河航运条件。
(3)现代:新建的乡村聚落一般临近区域主要公路,而一些交通不便的分散的乡村聚落会逐渐消失。
(1)天津餐馆的顾客范围扩展到北京和消费习惯有关。( )
(2)凭祥成为我国重要陆路口岸的支撑条件主要是国家政策。( )
(3)交通运输经济拉动效应不明显。( )
(4)“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
(5)下列依托铁路枢纽发展起来的城市是( )
A.石家庄 B.扬州 C.济宁 D.上海
提示:(1)× 北京与天津之间近乎同一城市的快速公路网或高速铁路连接地铁方式,使天津餐馆的顾客范围扩展到北京。
(2)× 凭祥是我国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和最便捷的通道。
(3)× 交通运输业是产业链长、经济拉动效应明显的产业。
(4)√ “一带一路”建设,将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放在重要位置,立足于帮助沿线地区加强交通运输线、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各国协同发展。
(5)A [石家庄是随着近代铁路的兴起而兴起的一个城市,被称作“火车拉来的城市”。]
交通运输促进经济发展
京沪高速铁路于2008年4月18日开工,从北京南站出发终止于上海虹桥站,总长度1 318 km,总投资约2 209亿元。全线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它的建成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到5小时之内。
问题1 (综合思维)影响京沪高铁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铁路筑路技术的进步等。
问题2 (综合思维)京沪高铁的建设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何作用?
提示:①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铁路运输紧张的状况;
②有利于完善综合运输体系;
③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④有利于加快铁路现代化进程。
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交通运输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促进作用
具体表现(案例)
使区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产品、设备、劳动力等要素合理流动,实现空间上的优化配置
交通运输越便利、便捷,经济各要素的流动速度越快,耗时越短,效率越高,实现的产值也就越大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到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发展交通运输,可以直接拉动原材料、能源、建筑、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我国自20世纪末以来,大力投资建设全国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以及西气东输、村村通等重大交通工程,不仅促使我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而且有效地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1.沪昆高铁串起了沿线美丽的风景线,被誉为中国最有旅游价值的高铁旅游线。该高铁通过贵州省西部的北盘江特大桥仅用8秒,而我国建设者为建造该大桥在大山中奋斗了6年。下面为沪昆高铁示意图及北盘江特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沪昆高铁途经地区( )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以平原、丘陵为主
C.地形崎岖,桥隧众多 D.经济都很发达
(2)沪昆高铁建成后有利于( )
A.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B.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
C.促进上海房价下降
D.提高西部地区的科技水平
(1)C (2)A [第(1)题,由图可知,沪昆高铁经过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故A错误;沿途经过长江三角洲地区、东南丘陵地区、云贵高原地区,途经地区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故B错误;结合题干及北盘江特大桥景观图可知沿线地区地形崎岖,桥隧众多,故C正确;云贵地区经济较落后,故D错误。第(2)题,沪昆高铁沿线旅游景点众多,高铁建成后将大大缩短人们的通行时间,增加人们出行的机会,因而可以带动沿线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故A正确。沪昆高铁为客运专线,对促进沿线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沪昆高铁的建成与上海房价、西部科技水平关系不大,故B、C、D均错误。]
交通运输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材料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运输有着密切的关系,交通运输是进行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重要条件,其发展变化影响聚落的分布及其形态变化。下面图1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示意图,图2为某历史名城发展示意图。
图1
图2
问题1 (区域认知)图1中因位于大河入海口而兴起的城市有哪两个?简析原因。
提示:上海、天津。原因:大河入海口,交通便捷,商贸活动频繁。
问题2 (区域认知)列举我国“火车拉来的城市”(因铁路枢纽而兴起的城市)。
提示:株洲,石家庄。
问题3 (综合思维)图2中旧城区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是什么?新城区出现的主要区位因素是什么?新城区发展向什么方向延伸?说明交通与聚落有何关系?
提示:河流及煤、铁资源。铁路的修建。南北方向沿铁路延伸,说明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形态产生重大影响。
1.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形成
2.交通运输影响聚落形态
聚落的空间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受交通运输的影响,不同历史时期,交通运输方式不同,对聚落的形态也有不同的影响,如图所示:
3.交通运输影响城镇的分布和发展
交通运输的影响
交通运输的种类
举例
城市的形成
古代著名的大都市多诞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
水运
杭州、西安
城市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与交通运输布局的联系日趋密切,影响城市的正常运作、对外交流和发展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
石家庄、郑州、株洲、怀化与铁路枢纽区位密切关联
城市的变化
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给城市的布局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水运、铁路、公路等的变化
扬州、济宁、聊城因运河淤塞,发展受阻
2.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使德州段的运河、码头也更加繁荣。20世纪70年代末京杭运河德州段因水源枯竭断航,德州航运局因此而解散。读德州市位置图,回答(1)~(2)题。
(1)运河德州段前期景象繁荣,后来却发展速度缓慢,其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日趋枯竭
B.商人大量外迁
C.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出现
D.人口增长速度变慢,市场需求减少
(2)下列关于交通条件对德州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德州空间形态南北扩展,京杭运河成为德州唯一发展轴
B.京沪铁路的修建不会影响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C.德州可以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D.京沪铁路的兴建可能引起德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
(1)C (2)D [第(1)题,由于大运河的淤塞和水源枯竭,加上海上运输的发展和京沪铁路的建设,德州商业贸易逐渐衰落,发展速度明显变慢。第(2)题,交通运输条件对德州空间形态影响很大,德州的发展轴是由运河、铁路、公路、河流共同构成的;京杭运河的开凿带动了德州的发展,故德州不能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铁路和京杭运河的变化对德州城市空间形态起着重要作用。]
题组1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电气化铁路。该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有“空中铁路”之称。据此完成1~2题。
1.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为了减少建设成本 ②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 ④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京津城际铁路全长120 km,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30多分钟,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铁路的建成会( )
①提升沿线房价 ②促进跨城就业 ③增加货物运量 ④加剧大气污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C 2.A [第1题,京津地区人口密集,耕地资源紧张;经济发达,交通线路密集。建设“空中铁路”可防止交通线相互干扰,也可少占耕地。第2题,京津城际铁路缩短了出行时间,把京、津两座城市连为一体,会提升沿线房价,促进跨城就业。]
题组2 对聚落发展的影响
3.下图是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关于交通条件对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城市空间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这些交通干线是聚落的主要发展轴 ②一个地区主要交通线发生变化,不会引起该地区聚落空间形态的变化 ③交通线的发展对城市空间形态没有影响 ④交通线的衰落会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D [交通线的发展会使城市空间形态趋向于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线的衰落将使城市沿交通线伸展的形态保持不变,甚至衰退。]
古扬州城因大运河的兴起而兴起,因大运河的衰落而衰落。21世纪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扬州再次崛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读图,完成4~5题。
4.促使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 )
A.润扬长江公路大桥贯通
B.宁启铁路替代长江航运
C.铁路沟通扬州与长三角
D.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图中城市地域扩展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是( )
A.南北扩展——平原地形
B.东西扩展——铁路线
C.向南扩展——京杭运河
D.向东扩展——绕城公路
4.D 5.B [第4题,由题干可知,随着宁启铁路和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的贯通,改变了扬州地区的交通运输状况,因此扬州再次崛起的交通背景条件是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第5题,由图可知,该城市东西扩展是受宁启铁路影响,南北扩展是受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高速公路影响。]
教材P90活动
提示:
1.陆上丝绸之路东起我国长安(西安)、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沿岸各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由我国的上海、福州等东部沿海港口出发,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欧洲等地区。
2.连云港货物运至荷兰鹿特丹港通过陆路运输(主要通过铁路运输)的运距、运时要比通过海上运输短,但运费要高。
3.①“一带一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提供了一种新的国际(家)合作模式;
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实际上就推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
③“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全球基础设施的共享互通。“一带一路”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范围内更好的经济互联互通、经济之外其他方面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④“一带一路”强调民心相通,通过“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与交流(往),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仅从经济层面,而且从文化、社会、政治各方面都做到完整的融合。
课件47张PPT。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运输里程是交通网中某种运输方式线路总长度。下图是1979~2014年我国四种运输方式里程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运输里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期间,四种交通运输方式里程均有增加
B.公路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
C.2000年以后,民航运输里程增长率最高
D.2001年起,民航运输里程超过铁路运输里程
2.图中运输里程公路长于铁路,是因为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 )
A.速度慢 B.运价高
C.灵活性强 D.连续性差
1.C 2.C [第1题,由图可知,2000年以后,民航运输里程增加,并且其增长幅度较其他运输方式大很多,说明增长率最高;图示期间,内河航道运输里程先减少后增加,但总体上是减少的,其他运输方式里程均增加;提高幅度最大的是民航运输里程;图示期间,民航运输里程一直长于铁路运输里程。第2题,公路运输具有机动灵活的优点,可以实现从门口到门口的运输,因此公路运输里程长于铁路运输里程。]
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湖南省吉首市境内,大桥主跨1 176米,跨越德夯大峡谷,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见下图)。读图,回答3~4题。
3.影响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土壤
4.建设矮寨特大悬索桥主要是为了 ( )
A.缓解噪声污染 B.提高通行效率
C.减少洪涝灾害 D.增加科技含量
3.A 4.B [第3题,矮寨特大悬索桥跨越德夯大峡谷,是世界上峡谷跨径最大的钢桁梁悬索桥,所以影响大桥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第4题,矮寨特大悬索桥的建设,可有效提高通行效率,避免因车走谷地、山地等耗时费力。]
兰新高铁是中国首条穿越高海拔、高寒、干旱地区的高速铁路,它对航空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读图完成5~6题。
不同距离条件下高速铁路与航空运输的竞争关系模式图
兰新铁路与兰新高铁示意图
5.有关两种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运输距离小于600 km时,高铁不占绝对优势
B.随着运距的增大,高铁和航空的优势都减小
C.运输距离大于1 400 km时,高铁和航空均有优势
D.运输距离在1 000 km左右,高铁和航空竞争最激烈
6.兰新高铁与兰新铁路线路不完全重合,最可能的原因是( )
A.雪山连绵,地形阻隔
B.沿河谷修筑,降低成本
C.加强区际联系,方便人们出行
D.为了节省资金
5.D 6.C [第5题,从交通运输距离看,在600~1 200 km之间两种交通运输竞争最激烈,小于600 km以高铁为主,大于1 200 km以航空为主。第6题,高铁经过了西宁市,是为了加强青海省行政中心与其他城市的区际联系。]
下图为成昆铁路的一段选线设计图,有两个设计方案。“采用方案”较“沿河方案”短约10 km,减少车站1处,少修短隧道8个,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且免受河流冲刷。其中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滚滚的大渡河,成为车站中的奇迹。读图,完成7~8题。
7.与“沿河方案”相比,“采用方案”的明显优势是线路短与( )
A.便于居民出行 B.技术难度小
C.道路坡度小 D.安全性高
8.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
A.技术 B.资金
C.降水 D.地形
7.D 8.D [第7题,“采用方案”以长隧道为主,道路缩短,坡度加大,技术难度增加;车站减少,不便于居民出行;避开了地质复杂地段,安全性提高。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关村坝车站建在隧道中,外面是大渡河,说明影响关村坝车站选址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9.读中俄原油管道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过去选择铁路运输,现在选用管道运输有哪些优点?
(2)修建中俄输油管道,沿途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3)简要分析中俄原油管道投入运营对我国的重要意义。
[解析] 第(1)题,对比管道运输与铁路运输的特点可回答。第(2)题,由图可知,中俄输油管道纬度高,气温低,且穿过了大兴安岭。第(3)题,可从缓解能源紧张、保证能源安全等方面回答。
[答案] (1)受时间和季节限制小,连续性强,运量大;液体不外流,货物损耗小;安全性好。
(2)低温、冻土;地形复杂;生态脆弱。
(3)增加我国石油进口的渠道,有利于保证我国的石油战略安全;缓解能源紧张,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等级过关练]
近年来,我国城市地铁交通发展迅速。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连续三天的地铁客运量(单位:万人次)统计表。据此完成10~12题。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武汉
南京
成都
6月18日
(周日)
748.65
736.5
676.7
372
242.8
236.1
178.14
6月19日
1 193.4
1 065
749.6
465
284.9
268.2
225.7
6月20日
1 188.4
1 088.2
772.6
451
262.6
282.1
221.7
10.与公共汽车交通方式相比,地铁的优点有 ( )
①速度快,准点率高 ②用地省,客运量大 ③投资少,见效快 ④单位能耗少,噪声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读表可知,地铁( )
A.集中分布在东部省会城市
B.是客运总量最大的城市交通方式
C.客运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
D.客运量与城市人口数量呈正相关
12.地铁客运量随时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天气变化 B.票价变化
C.交通管制 D.工、休日期变化
10.B 11.C 12.D [第10题,与公共汽车交通方式相比,地铁多在地下运行,受外界干扰相对较小,速度快,准点率高;用地省,客运量大;单位能耗少,噪声小,但投资大。第11题,表格显示内陆省会城市也有地铁;据表格不能判断地铁的客运总量是否最大;表格显示周日客运量小于工作日的客运量,说明客运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地铁客运量除了受城市人口数量的影响外,还深受已运营地铁线路长度的影响,D说法不科学。第12题,地铁客运量随时间变化,主要体现在休息日和工作日的运量差异,因此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工、休日期变化。]
13.石武铁路客运专线北起石家庄,南至武汉,是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客运专线的组成部分,正线全长840.7 km。下图是石武高速铁路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
(2)该高速铁路的修建多采用高架桥模式,其主要目的(作用)有哪些?
(3)简述石武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意义。
(4)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迅速,说明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解析] 第(1)题,结合交通线的区位因素,从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方面分析。第(2)题,高架铁路主要优势从少占耕地、畅通及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回答。第(3)题,建设石武高铁的地理意义主要是沟通区际联系,带来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第(4)题,高速铁路发展迅速,主要说明现代交通方式向高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答案] (1)沿线地区地形平坦,有利于高速铁路的建设;途经我国中部地区,区内经济基础好(经济较发达);合理布局铁路网,有利于缓解京广铁路线的压力;有先进的技术作保障等。
(2)减少占用耕地的数量,有利于保护当地宝贵的耕地资源;减少(避免)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相互干扰。
(3)石武高速铁路纵贯我国南北,从根本上缓解了京广铁路大动脉运输紧张的状况;把我国经济最活跃的环渤海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珠三角地区和广大中部地区更加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促进国家北部、中部、南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能够与京沪、京哈、陇海、沪昆等快速客运通道相衔接,成为覆盖全国的铁路快速客运网的主骨架之一。
(4)高速化、专业化。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下图为我国某乡镇区域图。20世纪60年代起该镇驻地及柳塘村、南官庄等村落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20世纪90年代以后,南官庄集市逐步被北唐山子村替代。据此回答1~2题。
1.与周围村落相比,柳塘村成为集市的原因是 ( )
①交通通达度好 ②地理位置较优越 ③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④基础设施完善 ⑤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④⑤
2.20世纪90年代以后,北唐山子村逐步替代南官庄成为集市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南官庄消费能力下降
B.乡镇政策的影响
C.北唐山子村交通变得更便捷
D.北唐山子村消费等级更高
1.A 2.C [第1题,与周围村落相比,柳塘村位于周围村落的中心位置和乡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服务范围广。第2题,北唐山子村和南官庄都是村一级的行政单位,消费等级应该相同。北唐山子村逐步替代南官庄成为集市的主要原因是县级道路的开通。]
2014年年初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于2019年竣工通车。下图为我国大连港位置图。据此完成3~4题。
3.大连港近几年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 ( )
A.交通运输网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大
B.港口的自然条件优越,是深水良港和避风良港
C.天津港的辐射带动作用
D.大连旅游业的发展,运输量增长迅猛
4.关于大连港海底隧道建设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③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④缩短了大连市区与开发区的时间距离
⑤导致海域污染加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A 4.B [第3题,影响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大连港的陆域条件不断改善,运输网络不断完善,经济腹地不断扩展。港口的自然条件优越一直存在;天津港对该港口辐射带动作用不大;旅游业的发展对港口影响不大。第4题,海底隧道建设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也不会对海域产生较大污染。但它可以完善大连城市的交通网络,沟通大连市区与开发区,促进开发区经济发展。]
高铁客运站不仅是城市对外的枢纽,更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对城市产业活动有较强的集聚性。读我国某城市高铁站示意图,回答5~6题。
5.在高铁站核心区域最适宜布局的产业活动是( )
A.工业 B.园艺
C.物流 D.商务
6.高铁站将会导致该城市出现( )
A.郊区城市化 B.城市空心化
C.逆城市化 D.过度城市化
5.D 6.A [第5题,高铁客运站交通便利、人员流动量大,适合发展商务活动。第6题,图中显示高铁站位于城区边缘,此处修建高铁站,会促进该区域城市化建设,同时与城区之间的公路沿线也会得到发展,从而使该城市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下图为高速铁路建成前后的城市时间距离(单位h为小时)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高铁建设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表现在( )
A.城市间的距离缩短
B.城市内部时间距离缩短
C.城市服务范围扩大
D.城市内部交通更加拥堵
8.由图中信息预测,将有可能发展为区域核心城市的是( )
A.甲城 B.乙城
C.丙城 D.丁城
7.C 8.B [第7题,高铁建成后,使周边地区到达城镇的时间缩短,城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范围扩大,即城市服务范围扩大。第8题,图中乙、丁居于区域的中心位置,且城市等级最高,所以成为区域核心城市的必然是乙城或丁城。图中又显示乙城所在区域城市之间及乙城与周边城市之间有便捷的城际交通联系,说明区域的核心城市是乙城。]
9.读下图,回答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城市早期选址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明显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
(2)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A市拟在右图所示地区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大型超级市场。请分析其选址的条件。
①拟建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选址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拟建大型超级市场选址的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市计划在周围地区建一旅游度假区。请简述你的理由。
[解析] 第(1)题,城市早期选址和河流有关,河流有供水和航运等功能,由此可知该城市的形态受交通的影响明显。第(2)题,大型服装批发市场需要广阔的场地以及便利的交通,宜布局在郊区;大型超级市场需要大量消费群体以及便利的交通。第(3)题,A市布局旅游度假区,可考虑附近的资源——大面积的沙滩。
[答案] (1)水运便利 生产、生活取水方便 交通
(2)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 位于郊区,地租便宜
接近市中心,市场广阔 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3)A市临近海洋,附近有大面积沙滩,环境优美。
[等级过关练]
下图是我国某城镇发展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位于老城区东南的码头选址考虑因素是( )
A.码头位于河流凸岸,不易淤积
B.码头位于河流凹岸,不易淤积
C.码头对面有沙洲,利于避风
D.码头受水流冲击小,航行安全
11.随着新城区的建成,区域交通格局改变,待建码头的主要作用是( )
A.实现各类交通有效衔接
B.减轻城镇人口压力
C.拉动城镇向西迅速扩展
D.完善区域城镇体系
10.B 11.A [第10题,老城区码头对面有沙洲形成,结合图中河流形状可判断出老城区码头处为河流凹岸,不易淤积。第11题,由图可知,待建码头附近既有公路,也有高速公路,此处建码头可将公路、高速公路和河流运输进行有效衔接。]
读京津冀圈示意图,回答12~13题。
12.要实现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是( )
A.构筑现代化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加强重化工业发展
D.加强能源工业发展
13.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城市空间形态均沿河布局
B.铁路和高速公路是城市带的主要发展轴
C.天津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D.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不会改变
12.A 13.B [第12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是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故选A项。第13题,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便捷的交通条件,所以城市的发展多以交通线为发展轴,区域产业和城镇空间布局也随之改变。]
14.读福建某地区聚落及商业网点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处聚落空间形态各有何特点?
(2)图中C、D两区域商业网点的密度有何差异?试分析其成因。
(3)图中E处河港曾经是该地区对外联系的主要枢纽,盛极一时。后因泥沙淤积和公路发展,该河港最终废弃。试述该种变化对E地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密度的影响。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处等高线稀疏,位于平原地区,聚落沿公路线延伸;B处等高线密集,位于河谷地区,聚落沿河流伸展。第(2)题,由图可知,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商业网点密度C处大于D处;其原因与山区地势、人口密度、交通线布局和密度等因素有关。第(3)题,河流具有提供水源、航运等功能,E聚落位于河流沿岸,仍保留沿河流伸展特点;由于泥沙淤积,河港废弃,加上公路发展,使得E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减小。
[答案] (1)A处聚落空间形态沿公路线扩展,B处聚落空间形态沿河流伸展。
(2)C处商业网点的密度大于D处。C位于平原,D位于山区。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稀少,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尤其是区际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到那里。
(3)E地聚落空间形态将保留沿河流伸展的特点。其商业网点密度将会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