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教读新授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读几句话,明确四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2.品几句话,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3.写几句话,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
重难点:
1.读几句话,明确四种表达方式及作用。
2.品几句话,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3.写几句话,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情达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是你们的张老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这个知识点。请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一:引妙笔,知概念。
活动一:请同学们默读《社戏》,标好段落序号,并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简单圈点批注。活动二:同学们,在这个漫长、特殊的寒假里,我们经历了这样一次特别的“战疫”。
1.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了中华大地。疫情从武汉到全国,支援从全国到武汉。2.武汉如同一个沉睡的孩子,等待着被灿烂的阳光唤醒。3.每一个中国人都发自肺腑的呐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4.我们坚信: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让我们一起努力。
点拨:这四句话可能是这个寒假被许多人在手机上刷屏的句子。老师想告诉同学们的是,这四句话分别代表了我们写文章时表情达意的四种方式,它们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知识链接:
记叙:介绍人物、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刻画
抒情:直接或间接表露情感
议论:对人或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点拨:这四种再加上说明就是文章的五种表达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说明这种表达方式通常出现在说明文中,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是我们常见、常用的四种表达方式。请同学们拿起笔做好笔记并牢记这五种表达方式。
活动三:请同学们判断这四句话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
1.和我一同玩的是许多小朋友,因为有了远客,他们也都从父母那里得了减少工作的许可,伴我来游戏。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3.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4.我爱平桥村!我爱平桥村的景!我爱平桥村的人!
点拨:第一句叙述了“我”在平桥村有许多游玩的小伙伴这一事件,所以是采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大家要记得,记叙一般就是告诉我们什么人干了什么事或什么事怎样发生、发展的。
第二句是个比喻句,用“踊跃的铁的兽脊”比喻“淡黑的起伏的连山”,生动形象,以动写静,把山写活了,所以这句采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
第三句表达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段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所以这句是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这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第四句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平桥村的热爱。毫无疑问,这句采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
通过对这四个句子的判断和品析,我们不难发现,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在文中会起到这样的作用:记叙勾轮廓、描写增华彩、抒情动心怀、议论明主旨。
三、学习目标二:品妙笔,懂用法
活动一:单一的表达方式可能有自己独特的效果,但我们在写文章时,只用一种表达方式好吗?请比较这段文字与《社戏》原文10-12段那段好?为什么?
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即又上前出了桥。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向赵庄前进了。我们经过了河流、村庄、两岸的连山。他们换了四回手,远远地我们看到戏台了,但是不清楚。
点拨:改编的不如原文好。因为改编的文段只用了记叙这一种表达方式。而原文中,作者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尤其是11、12段,作者用写意的笔法,从色彩、气味、声响等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朦胧而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图景,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活动二:请同学们读《社戏》的第一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那时我的祖母虽然还康健,但母亲也已分担了些家务,所以夏期便不能多日的归省了,只得在扫墓完毕之后,抽空去住几天,这时我便每年跟了我的母亲住在外祖母的家里。那地方叫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
点拨:这段文字,讲述了“我”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叙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
“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活动三:请同学们分析《社戏》的最后两段,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试简要分析。。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点拨:这两段文字,讲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经历和感觉。六一公公不仅不指责孩子们偷豆,反而给“我”家送来了新豆,并且夸奖“我”有见识,说明他这个人除了心地善良外,还有一些可爱的虚荣心,想博得他人的夸赞。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新鲜、愉快。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小结:由此可见,综合运用合适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文章表达变得更加具体、生动、突出、深情。综合运用表达方式的好处这么多,我们是不是写文章只要把所有的表达方式都用上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情而发。”
所以说,写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关键不在“综合”,不在“多种”,而在“根据需要”,用得恰当、自然、灵活、巧妙。恰如其分的运用表达方式,在烘托气氛、凸显主题、传达感情等方面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学习目标三:用妙笔,著华章
活动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片段,请大家帮他丰富一下内容,按你的需要用上几种合适的表达方式。
今天语文课上,班长因为听课走神被老师批评,老师采取了新的惩罚措施,要求他下节课在班上表演节目。
五、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常见的四种表达方式,明白了他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今后的学习和写作实践中,希望同学们能活学善用,丰富自己的表达,更好地展现我们的心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