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本试卷共20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号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一
二
三
四
得分
第一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1-7题 28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____)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ménglóng(_____)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____)跃的铁的兽 jǐ(____)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
C.教学中,老师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洗耳恭听。
D.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端午节晚会现场出奇地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至于我看好戏的时候,却实在已经是“远哉遥遥”的了,其时恐怕我还不过十一二岁。
B.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的活动。
C.性格懦弱的李娟的母亲,面对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表现出了异常的坚韧。
D.央视《朗读者》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是因为其节目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缘故。
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全民阅读率的上升,显然是一件好事。
②因此,全民阅读质量的真正提升之路还很漫长。
③但有必要思考的是:现在提升的到底是整体式阅读还是碎片式阅读,到底是深阅读还是浅阅读?
④或者把问题进一步简化为:到底是高质量的阅读还是低质量的阅读?
⑤在这方面,并没有准确的数字区分,但就我们眼中所见而言,高质量阅读,可能并不尽如人意。
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④⑤②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⑤③②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社戏》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朋友诚挚情谊的眷念。
B.《回延安》以“信天游”的形式,写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表达了诗人无限兴奋和喜悦的心情。
C.《安塞腰鼓》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方法,语言气势充沛,节奏鲜明,感情强烈。
D.《灯笼》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从不同侧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
6.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6分)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①微君之故,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②青青子衿,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③关关雎鸠,在河之洲。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______________,宛在水中央。(《诗经·蒹葭》)
⑤《回延安》中课文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抒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回延安》中课文中直接抒发内心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省商务厅2017非洲国家民族政策与实践研修班的19名学员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
第二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8-19题 42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赏析首联中的“辅”字和“望”字。(3分)
9.试分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怎样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的。(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奔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⑨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0.解释文中加点的字。(3分)
(1)河中漱广
(2)窥深悸魄
(3)浚波颓垒
1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2分)
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3分)
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13.本文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一句,并说说其作用。(4分)
(三)名著阅读(6分)
今天清早柯子歧打电话来,代表他父亲母亲向我们道贺。子歧说:与其你光得第二,宁可你得第三,加上一个玛祖卡奖。这句话把我们心里的意思完全说中了。你自己有没有这个感想呢?
再想到一九四九年第四届比赛的时期,你流浪在昆明,那时你的生活,你的苦闷,你的渺茫的前途,跟今日相比,不像是作梦吧?谁想得到,五一年回上海时只弹Pathetique Sonata(悲怆奏鸣曲)还没弹好的人,五年以后会在国际乐坛的竞赛中名列第三?多少迂回的路,多少痛苦,多少失意,多少挫折,换来你今日的成功!可见为了获得更大的成功,只有加倍努力,同时也得期待别的迂回,别的挫折。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人生本是没穷尽没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你的路程还长得很呢,这不过是一个光辉的开场。
(节选自《傅雷家书》)
除了父亲的爱子之心,你从选段中还读出了傅雷怎样的情怀?文中哪个句子可以印证? (3分)
如何理解选段最后一段话的深刻含义?(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18分)
新年礼物
侯发山
①进入腊月,年的味道便越来越浓了。一街两行都挂上了火红的灯笼,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都有。超市、商场门口的大海报,你方唱罢我登场,打折、降价的信息扑面而来。街口巷角的空地也全被小商小贩们占领了。过年了,城管也睁一眼闭一眼的,他们也知道弱势群体的不容易。卖衣服的,卖年货的,还有现杀活羊的……都来了。有商家门口的音响放着“新年好啊新年好”,不时炸响的鞭炮,更是把年味送到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②李娟走进商场,打算给母亲买件礼物。迎宾小姐穿着大红的旗袍,脸似乎比平时笑得还灿烂:“欢迎光临!”
③每到年关,李娟必给老母亲买一件礼物。她自小没了父亲,是母亲屎一把尿一把,既当娘又当爹地把她和弟弟拉扯大的,不容易。记得进城的头一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洗脚盆。还是李娟在雇主家看到洗脚盆后,才决定给母亲买的。李娟是一个家政服务员,说白了,就是保姆。李娟在电话里给母亲说,睡前泡泡脚,胜似吃补药。这话也是雇主给李娟说的。李娟又问了雇主一次,才记住。先前在老家,晚上睡觉前谁洗过脚?即使偶尔洗一次,也是用的洗脸盆,谁用过那种木制的、带按摩的洗脚盆?第二年,给母亲买了一个袖珍音响,里面装了个卡,录满了家乡戏,豫剧、曲剧,还有大鼓戏。弟弟和弟媳在外打工,不常在家,母亲一个人在家孤独,听听戏也不寂寞。这玩意也是李娟在公园里见到的,不少城里老人都有,腰里挎着,手里拿着,口袋里装着,想听谁的就听谁的,比收音机方便多了。
④第三年,她给母亲买了一个按摩椅,母亲经常腰疼,都是干农活给累的。这也是李娟看到雇主家里有这个,才想起给母亲买的……
⑤李娟东瞅瞅,西看看,给母亲买什么合适呢?衣服?平时没少给她寄,弟媳也给她买,到老也穿不完。用的?电视机,家里有,冰箱,家里也有,除了过年派上用场外,其他时间都罢着工。洗衣机,在弟弟的屋里锁着。李娟想再给母亲买一个,母亲不要,说村里不少人家都有,使用的却很少,都当成柜子塞满衣服了,说洗衣机老费电。即便是给母亲买了,会不会用还得一说。吃的?母亲饭量不大,也不吃肉,说老了,吃啥都不香甜了。开心果、核桃之类的坚果,她的牙也退化了,咬不动。
⑥李娟在商场转悠了半天,也没想好给老母亲买什么礼物好。她打通家里的电话,问问母亲还缺少什么。
⑦听到是她的声音,母亲在电话那端显得挺激动:“娟,是你吗?你五天都没打电话了。家里啥都不缺……你啥时间回来?”家里装的是座机,母亲却不会拨号,不能主动打电话,只能接电话。
⑧又是这句话。每次打电话,母亲都问李娟啥时间回去。李娟耐心解释道:“娘,我最近工作忙,回不去。”前不久,李娟刚换了雇主,这一家有一个老太太,她的儿子媳妇都在国外,忙,没时间回来陪老人家,老太太晚上睡不着,想找个人说说话,晚上陪她睡觉。老太太的儿子给的价钱也诱人,李娟就答应了。
⑨母亲在电话那端不说话。
⑩母亲似乎不高兴,李娟忙换了欢快的语气:“娘,我弟弟他们回去了吧?我们几天前通过电话。我有时间就回去。”弟弟他们回去了,这个年也就热闹一点,家里也不至于太冷清。
?“娟,给你寄的礼物你收到了吗?”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
?给我寄礼物?李娟感到新奇:“娘,您老人家给我寄啥子礼物,真是的。”母亲又说:“我让你弟弟寄的,他说丢不了,你会收到的。你弟弟他们今个儿去镇上赶集了……”
?电话挂断后,李娟就给弟弟拨通了手机,闲聊了一会儿,就问到正题:“娘说给我寄的礼物,啥礼物?”
?“姐,你别生气啊。娘给我二百块钱,让我买张火车票给你寄去……我今天早上才在网上订购的,让他们直接送票去你那里,估计今天就会给你打电话,是腊月二十六的票。姐,你几年没回来了,你就回来一趟吧。你知道吗?你给娘买的洗脚盆,她一直没拆封,按摩椅一次也没用……姐,你真的很忙吗?娘想让你回来陪她睡一晚上……”
?弟弟的话音没落,李娟眼里的泪已悄然滑落下来。
15.小说第一段用大量笔墨来写越来越浓的年味,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16.小说第六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4分)
17.小说第十一段中写“母亲在电话那端怯怯地说道”,请分析“怯怯”这个词语的内涵。(3分)
18.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李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4分)
19.一边已经答应了雇主帮助照顾老太太,一边是母亲寄来的回家的火车票。你认为李娟该怎么办呢?为什么?(4分)
第三部分
得 分
评卷人
(20题,50分)
20.阅读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在成长的过程中,家庭的温暖、师友的帮助、社会的关爱,甚至产生的迷茫、经历的困难、遭受的挫折,都曾启迪你的智慧,点燃你的希望,增强你的信心,激励你的成长,成为你人生宝贵的财富,值得珍藏。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值得珍藏的财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等。③书写工整规范。
八年级(下)语文第一单元检测题
答案及解析
1.sàn 朦胧 yǒng 脊
2.D
【解析】
A.“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不符合语境;
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感彩不合适;
C.“洗耳恭听”形容专心、恭敬地听别人讲话。不符合语意;
D.“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使用正确。
故选D。
3.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需要熟练掌握病句的几种类型。B项“提高”与“特色”不能搭配,应将“提高”改为“展现”;C项有歧义,可改为“李娟性格懦弱的母亲”;D项句式杂糅,删去“的缘故”。A项正确,故选A。
4.B
【解析】
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B项正确,先提出是好事,再引出思考,回答问题后,得出结论。
5.D
【解析】D项“抒写了灯笼的制作方法和演变过程”说法有误。本文以散文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作者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往昔经历、乡情民俗、诗词典故,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作者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激发了作者的爱国情怀,同时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6. ①胡为乎中露 ②悠悠我心 ③窈窕淑女 ④溯游从之 ⑤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6)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7.(1)示例: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问题切合主题,合宜即可。) (2)示例: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要求有称呼,围绕孝顺、传承文明、体验生活等主题,语言连贯得体)
【解析】这是一道语文综合活动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采访用语,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本题要采访的对象是“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设计的问题可围绕着国外学员对端午节的感受展开。如: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等。第(2)小题考查学生的劝说能力。首先要了解劝说的缘由: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结合妈妈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劝说。劝说内容拟写时要注意有适当的称呼,并注意语句的委婉,并有理有据,易于对方的接受,并有利于家人的和谐。
8.“辅”是辅佐、护卫的意思,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宏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一个“望”字,将相隔万里的长安与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9.示例: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基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0.(1)冲击,冲荡(2)看,望(3)大的波浪
11.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2.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
13.示例一:“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突出了水流急,水雾大的特点。
示例二:“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突出水流的湍急。
【解析】
10.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河中漱广”翻译为“河中水流湍急”,“漱”意思是“冲击,冲刷”。“窥深悸魄”翻译为“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窥”意思是“看”。“浚波颓垒”翻译为“激流交叠”,“浚波”意思是“激流,大的波浪”。
1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翻译为“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所以断句为: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1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水流交冲,素气云浮”“交冲”意思是“交流冲击”,“素”意思是“白色的”。据此翻译即可。
13.此题考查的是侧面描写的分析。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这篇文章描写的重点是龙门的山和水,写山表现了山的高峻,写水突出了水的湍急。疏通文意之后,可以找出文中通过描写其他事物来侧面突出描写对象的句子,例如“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一句意思是“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通过写竹筏的速度快来侧面突出水流速度快。据此理解作答。
【译文】:
传说中龙门是大禹所凿出,河中水流湍急,水被山所夹很长的一段,两边都是悬崖,高处的巨石好像靠在悬崖上就要掉下来似的。古人曾说:“水不是石匠的凿子,却能够进入石头中。”果然不错!龙门水流交汇冲击,白色的水汽像云一样飘在空中,在远处行走的人,好像是被雾气缠绕,往云雾的深处望去真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感觉。河水激起万重浪,有如瀑布千丈,河水好像愤怒的赑(古时一种动物),波浪像崇山峻岭,激流交叠,直奔下游而去。我这才知道慎子乘竹筏下龙门的时候,四匹马拉的车也绝对追不上。
14.(1)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
(2)告诫儿子要戒骄戒躁,加倍努力,不断创造更大的辉煌。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名著的考查越来越深入,因此名著的学习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1)从第二段的“我时时刻刻要提醒你,想着过去的艰难,让你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更有勇气去克服,不至于失掉信心!”可读出傅雷的乐观豁达的情怀。(2)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最后一段话是议论的表达方式,这是傅雷对儿子的告诫,儿子要戒骄戒躁,加倍努力,不断创造更大的辉煌。
15.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渲染气氛,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背景,引出下文写“礼物”;②烘托人物的情感,在这样的氛围中,李娟自然想为母亲买新年礼物,母亲自然也盼望女儿回家团聚。
16..结构上:这一段是个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内容上: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从上文李娟想给母亲买新年礼物,转到母亲给自己送了新年礼物,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17.①母亲从来没出过远门,她担心李娟没有收到火车票;②没有跟女儿商量就擅自做主给女儿订了回家的火车票,母亲心里不安;③女儿工作忙,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母亲担心这次自己的要求会被拒绝。
18. ①吃苦耐劳,勤奋苦干。她常年在外打工当保姆,连过年都不愿意放下工作。②孝敬长辈,疼爱母亲。她总是给母亲买各种生活用品,希望母亲能够享福。③心思细密,耐心体贴。当她意识到母亲对于自己不能回家过年的决定似乎有些不高兴了,就马上换了欢快的语气又安慰母亲
19. 示例:我认为李娟应该回家陪母亲过年。因为文中说了,李娟过年是陪一个老人,她的儿子在国外,一个人独居很寂寞,这个老人的境况和母亲很相似,能陪别的老人却不陪自己的母亲,这怎么说得过去呢?再则,她如果将回家过年的原因和这个老人的儿子说,他也会同意的,并能触发老人儿子对母亲的孝心,儿子回家过年,让老人也感受到儿子的关爱,反而是一举两得的事
【解析】
15.此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文章开头对年味浓墨重彩的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故事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背景;渲染节日的气氛,烘托人物渴望过年,希望与亲人团聚的心理。要分点作答,做到条理清楚。
17.此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说出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联系上下文,仔细推敲母亲语言、行为背后的心理,得出全面而准确的答案。
18.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要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人物的言行、心理等。根据题干的要求,要结合全文做简要分析。首先要对李娟所做的事件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再说出事件所反映出的李娟的性格特征。
19.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类试题实际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这样的标志性语言,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叙写理由,做到观点鲜明,条理清楚,论说有力。答案不唯一,符合生活实际即可。
20.【解析】 作文标题“值得珍藏的财富”。重点是理解好“财富”,说到财富,很多人脑海里立即闪现出丰厚的物质,或大笔存款,或一栋别墅,或一件珍贵的收藏品之类的。当然,如果这类的东西确实具有特殊的意义,也不是不可以写。但如果仅仅是因为它是祖上的遗产,且因其数额巨大或价值不菲,能给自己带来宽裕的生活而值得珍藏,就未免流于俗套了。所以,在这里,这个“财富”可以作一些提升和拔高。也就是说,它不一定要是物质财富,可以是精神财富。比如一本具有特殊意义的书、长辈的一句谆谆教诲、一次惨痛的教训、或是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一段终生难忘的感情等。因为其对自己的今后的成长,具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值得珍藏。
【点拨】: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属于“材料+题目”的命题形式。命题作文在写作时关键之处在于如何审题。一般说来,只要理解了题目的涵义及出题者的意图就比较容易写作。命题作文的具体写作过程,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等环节。据此,写作本文,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来入手。
其一、审题抓“题眼”。所谓“审题”,就是对所给题目中文字所蕴涵的有效写作信息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出题者的出题动机,抓住作文的中心问题。审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眼”,也即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语。
其二、立意明“喻义”。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主题是文章的灵魂主题决定着文章写作的构思、行文及修改活动,文章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表达方式的选用及语言的遣用等都必须围绕主题的表现进行,都要服从、服务于主题表现的需要。
其三、选材重“精神”。所谓“选材”就是指写作者根据写作的需要从生活和学习中选取的一系列事实现象、理论依据和主观感受方面的信息。以上三个方面是写好本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