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短文两篇》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短文两篇》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31 20: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刘禹锡陋室铭刘禹锡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花香不在多室雅何须大
关于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文辞精炼,有韵,读来铿锵有力。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给下列红色的字注音德馨鸿儒苔痕案牍xīnhóng rútáidú调素琴tiáo解释下列字词惟吾德馨:惟,只是;德馨,品德高尚。鸿儒:指知识渊博的学者。鸿,大。白丁:无官职的平民。这里指缺乏文化的人。金经:指用泥金(一种用金箔和胶水制成的金色颜料)书写的佛经。丝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发出的声音。案牍:指官府的公文。斯是陋室:斯,这;研读课文1. 作者怎么样引出陋室的?
2. 第一、二句与第三句有什么关系呢?山 水比喻起兴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3. 在作者看来,陋室真的简陋吗?4. 从哪些方面看得出来?陋室不陋景——环境优美人——交友高雅事——生活闲适5. 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6. 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与景仰。7. “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点题。8. 作者借山水有仙人、神龙比喻陋室主人有好的品德是为了表明什么心迹呢?安贫乐道,高洁伟岸9. 这种借他物来表明心迹的手法叫什么?托物言志陋室铭设喻引题山仙水龙比喻起兴陋室德馨陋室不陋环境优美(清幽景)生活情趣(高雅事)引古贤以自况反诘点题交友高雅(不俗人)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安贫乐道 高洁伟岸(君子之德)小结课文爱莲说周敦颐解题及作者
爱:喜爱
莲:荷花
说:古代的一
种文体,用于阐
述作者对问题的
见解,讲究辞采。
周敦颐:宋代
著名的唯心主义
哲学家。字茂叔,
谥号“元公”,著
有《周元公集》。
他在南康郡任职
时曾亲自率领属
下在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写下这篇流
传百世的《爱莲说》。朗读、正音、释义 周敦颐 (dūnyí) 蕃(fán) 予(yú) 淤 (yū) 濯(zhuó) 涟(lián) 蔓(màn) 亵(xiè)
焉(yān) 逸 (yì) 鲜(xi?n) 宜(yí)噫(yī)
背诵理思路
可爱者
甚蕃爱菊
爱牡丹
爱莲花之隐逸者
花之富贵者
花之君子者
鲜有闻
众矣
同予者何人理解、欣赏1. 本文的语言简洁优美。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你最欣赏的语句。2. 在这篇课文中,你认为哪句话集中刻
画了莲的形象?3. 文中哪句话是作者对莲的总的评价呢?4. 作者“独爱莲”。你认为作者喜爱的是
莲的什么,仅仅是外形吗? 5. 本文题为《爱莲说》,作者对莲的喜
爱毋庸置疑,那为什么文中几次提到
菊花和牡丹?作者的用意是什么?6. 作者以人喻花,把三种不同品性的花
喻为三种不同的人,人们对这三种花
的爱好不同。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讨论 在菊花、莲花、牡丹这三种花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简要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总结 作者借莲表明爱莲者的高尚情操:我们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更要学习莲花纯洁高尚的高贵品质,决不和不良习气、
不健康的思想同流合污,做一个洁身自好的人,像莲花那样“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做个人中“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