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3 11:5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9.阿长与《山海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1.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惶急(huáng) 疮疤(chuāng) 掳去(lǚ)
B.憎恨(zèng) 絮说(xù) 惧惮(dàn)
C.粗拙(zhuō) 悚然(sōng) 恭喜(gōng)
D.疏懒(shū) 惊骇(hài) 孤孀(shuāng)
2. 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保姆 胸脯 摩难 玩耍
B.哀悼 淡薄 和蔼 怨恨
C.翅膀 疏懒 寂寞 竹竿
D.麻烦 惧惮 推测 骇死
3.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细碎的说话声)
C.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 下列各项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
A.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 , 诗情洋溢。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讲述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草包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由于缺乏相当的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
D.随着他位高权重,周围巴结奉承的人越来越多,开始人家送上烟酒他都不收,让人家拿回去。时间长了,他就认为是小事一桩,犯不着太认真,也不以为然了。
5. 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 ?? )
A.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
C.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D.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7. 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8.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散文集《呐喊》。
B.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C.《阿长与<山海经>》以记叙为主,作者通过对长妈妈的回忆,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热情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同时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毒害。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切渴望平安,虽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困难的劳动妇女的形象。
9. 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山海经》一段是文章的动情点,也是作者情思的触发点,正因为《山海经》,长妈妈才会让作者如此感激和难以忘怀。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
10. (3分) 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小说集《________ 》《________》等。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

(2)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选文的内容。

(4)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阿长与《山海经》(节选)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从选文内容来看,“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阿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两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3)四本小小的书之所以成为“我”最为心爱的宝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选文第六段,简要分析这一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5)选文最后两段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长妈妈怎样的感情?
?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阿长来问《山海经》,而“我”认为“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它有什么表达效果。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4)阿长是人名,《山海经》是书名,二者本没有什么关联,可作者为什么用《阿长与<山海经>》作为文章的题目?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回忆,作者抒发了对阿长怎样的感情?
?
14. 美文品析
?????阅读下文,回答10~16题。
????? ???笑谈大先生①
??????? ?陈丹
????????①鲁迅先生是我几十年来不断想念的一个人。
????????②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大先生的相貌就是长得不一样。这张脸非常不买账??,?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似乎在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③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我们说起“五四”新文学,都承认他是头一块大牌子,可他要是长得不像我们见到的这副样子,你能想象吗?
????????④而且鲁迅先生非得那么矮小,那么瘦弱,穿件长衫,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站在那里。他要是也留着于右任、张群那样的长胡子,或者像吴稚晖、沈钧儒那样的光脑袋,古风倒是有古风,毕竟有旧族遗老的气息,不像他。他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五四”中国相较于大清国,何其摩登!可是你比比当年顶摩登的人物胡适之、徐志摩、邵洵美,新潮倒是新潮,毕竟有些“海龟”的派头,也不像他。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读来读去,读去读来,只有鲁迅能够给予我,鲁迅先生经常在文字里装得“呆头呆脑”,其实很“刁”,鲁迅真正的可爱处,是他的“迭宕自喜”。“迭宕自喜”什么意思呢?也不好说,这句话我们早就遗忘了,我只能粗暴而庸俗地翻译成“好玩”。然而“迭宕自喜”也罢,“好玩”也罢,都属于点到为止的说法。领会者自去领会,不领会,或不愿领会的,便说了也白说。
????????⑦依我之见,历来颇受推崇的那些批判性极强的“革命”文章,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以中国的说法,叫做“游戏文章”,以后现代的说法,就叫做“写作的愉悦”——所谓“游戏”,所谓“愉悦”,直白的说法,可不就是“好玩”?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鲁迅作文,就是这样地在玩自己人格的张力与维度。他的语气和风姿,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花夕拾》。而有一种异常绝望虚空的况味,几乎隐在他各时期的文字中,尤其是他的序、跋、题记、后记,以上那些反差极大的品质,会出人意料地糅杂在一起,难分难解。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_____________”,一则曰“___________”。
????????【注】①“大先生”系鲁迅家人对他的尊称。本文改写自陈丹青的演讲稿《大先生》。
(1)结合你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说说第②段中加横线的“不买账”是什么意思。

(2)作者说鲁迅先生“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这句话的真正意思是什么?

(3)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⑥段中的“刁”,属于贬词褒用,根据你的理解,请用一个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它。

(5)作者认为鲁迅的文章非常“好玩”,其实只是一种“点到为止的说法”。如果深入剖析的话,鲁迅文章的这种“好玩”,总是在对立中达成统一。请引用原文回答,这种对立统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6)观照全文,请在第⑧段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二字词。
(7)积累链接:在鲁迅的《自嘲》中曾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请你默写出这两句诗。
?
15.(15分) 综合性学习。
文韬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
示例:聆听名人故事

(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

(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
16. (15分) 写作训练
【写法借鉴】本文中对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描写别具特色。如元旦时,作者通过“伸出……按住……惶急……”“摇……笑……塞……”这些动作的描写和“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等充满欢欣和热情的语言,写出了她真诚的祈求,表现了她善良而迷信的一面。
【片段仿写】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人吃饭的样子,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15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阿长与《山海经》
1.【答案】D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我会认的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A.掳lǔ。B .憎zēng。C.悚sǒng.读答案为: D
2.【答案】A
【解答】选C。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A“摩难”改为“磨难”,B、C、D正确。故答案为: A
3.【答案】C
【解答】C项,“全体”在句中是“全身” 的意思。
4.【答案】D
【解答】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词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D项“不以为然”然,是、对。意为不认可是对的,示不同意或否定。与对应的语境不符。A、B、C正确。故答案为: D。
5.【答案】B
【解答】B项,“纸张很黄”与“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两个分句为并列关系,之间应用分号隔开。
6.【答案】D
【解答】A项搭配不当,“话语”和“指导”不能“浮现”B项“突然”和“渐渐”重复哕嗦,C项前后矛盾,前面两项和后面项不能搭配,故选D项。
7.【答案】B
【解答】A项语言粗鲁,没有礼貌; C项诞辰是已经去世了; D项不谦虚,对老师不尊敬,故选B项。
8.【答案】A
【解答】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情节,比较判断正误。A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呐喊》是小说集。B、C、D正确。故答案为: A
9.【答案】B
【解答】因此《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集,因此B项中说成是小说当然错误。故选B。
10.【答案】朝花夕拾, 呐喊, 彷徨
【解答】文史常识主要包括几个方面:(1 )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文化典籍等。(3 )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应用文的常用格式,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11.【答案】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轻视、看不起长妈妈。
(2)这四本书是我最想得到而又很难得到的书,虽然很粗拙,却是谁也想不到的人给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产生感激和“新的敬意”,凝聚着阿长对“我”的爱。
(3)“我”对《山海经》非常渴慕,却无从得到,阿长令人出其不意地送给“我”一部。
(4)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乐于助人,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解答】
(1)从选文中“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可以分析概括得出“我”对于阿长的态度是认为说与不说都一样,也表明了“我”对于阿长买《山海经》的不抱希望。
(2)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从文段第一自然段可以看出,《山海经》是“我”渴慕已久、念念不忘的书;从后面几个自然段可以看出,这本书是不识字的阿长在别人不肯做,不能做的情况下买来的,它承载着阿长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阿长的敬意。
(3)从人物“阿长”“我”,事件“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结果“我深受震撼感动”等方面进行概括。
(4)题目常有点明主旨的作用,本文是为了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赞美阿长的真诚、善良、能干和关爱孩子,表达“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思念之情。所以用“阿长与《山海经》”为题。
12.【答案】
(1)做学问之人,有些书呆子气
“我”的保姆,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很有心,并很爱护“我”
(2)议论,对于她的敬意
(3)它们是阿长不畏辛苦为“我”搞到的
(4)第六段叙述了长妈妈所买的《山海经》内容简单、绘画粗糙的特点。这样叙述更能衬托出“我”对《山海经》的喜爱之情和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
(5)运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我”对阿长深沉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解答】
(1)从“我”念念不忘于《山海经》和经常搜集绘图的书,可以看出“我”有些书呆子气和爱做学问;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可以看出阿长有心,很爱“我”。
(2)这两句话是“我”对阿长的评价,表达方式为议论。“确有伟大的神力”表达了“我”对阿长的崇敬之情。
(3)从这几本书的来历看,阿长费尽辛苦才找到它们,书里藏着阿长对“我”浓浓的爱,所以“我”把它们视作宝物。
(4)结合前后文内容理解这一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第六段作者重点描写了《山海经》的内容及绘画特点,目的是衬托“我”对《山海经》这本书和买书人长妈妈的感情。
(5)最后两段叙述了长妈妈的人生经历和作者内心的感叹,从表达方式上看属于记叙和抒情。作者叙述长妈妈悲惨的人生经历,并希望她死后能获得安宁,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13.【答案】
(1)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2)表现了“我”对阿长的轻视,为下文阿长赠书设下了伏笔。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极言“我”当时接到书时心情之惊喜,感动之强烈,生动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当时接到书时的震惊和感激之情)
(4)①阿长是“我”的保姆,她买来了“我”渴望已久的,、最为心爱的宝书绘图《山海经》,所以文章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既交代了重点的人物,交代了重点的事情,还暗示了长妈妈为“我”买来有画儿的《山海经》一事的意义是非同一般的。
②作者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
【解答】
(1)如果事件比较简短,概括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据此可概括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2)根据第一段中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作答“我”为什么不向长妈妈说买书的事,表明了“我”对从长妈妈这里得到这几本书不报任何希望,当然里面也有对长妈妈的轻视,同时也为下文长妈妈为“我”买来书埋下了伏笔。
(3)“霹雳”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我”十分震惊的心情,“我”没有料到长妈妈会帮“我”买《山海经》,也表现了“我”得到《山海经》的欣喜之态。
(4)根据对全文的内容理解可知,本文写了几件与阿长有关的事情,但却详写了她为我买书这一段,这是本文的重点事件,因为这件事表现了长妈妈对“我”的爱,意义非凡,所以用其作为题目。作者通过对这一段童年生活的同忆,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怀念、感激、祝福、祈祷之情。(答出4种感情中的一种即可)
14.【答案】
(1)不妥协,不屈服,不奉迎。(意近即可)
(2)就是说“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
(3)过渡或承上启下。
(4)聪明
(5)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
(6)好看好玩
(7)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答】
(1)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要联系下句内容,再结合对鲁迅生平及性格的了解思考。
(2)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应联系下文“鲁迅先生的模样既不老派,也非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回答。
(3)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第⑤段中“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承接上文;“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引出下文。
(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刁”属于贬词褒用,其本义是“狡猾,无赖”联系上下文看,是聪明的意思。
(5) 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文章的第⑦段中的“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一句中寻找答案。
(6) 本题实际上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文嫜的前半部分主要从相貌上写鲁迅先生,后半部分可以抓住“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 的人”回答
(7)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紧扣题干中的“鲜明地表达了自己对敌人和对朋友的不同人生态度”一句回想《自嘲》这首诗。
15.【答案】
(1)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 (写出一个即可)
(2)秦老师,您好。我是本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
(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
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 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重视;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解答】
(1)根据活动主题“成长的足迹”,按照示例动宾短语的结构拟写活动名称。
(2)根据对方作者的身份使用恰当的称谓,首先礼貌地表达对对方的敬仰,说明活动的内容以及活动的时间、地点,热情地邀请对方来做报告。要注意将信息表述完整。
(3)选一篇熟悉的作品,简要说明其生活经历对其成长的影响,阐述时可拓宽思维,大胆想象。
16.【答案】
爸爸吃得快,有他的独]秘籍:他先把爱吃的菜全部夹到碗里,然后将饭菜-起吃。他低着头不停地把饭菜送入口哩,不耽误-点时间,之后又快速地嚼几口,紧接着就咽了下去。有时,他也会为他的“鲁”付出代价。这不,老爸又被噎得两眼发直,但他很淡定,不慌不忙拿起汤匙,咕咚咕咚猛喝几口汤,之后,他又继续“战斗”了
【解答】提炼出最富个性的动作,描写这个人的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