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化学必修2专题1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23 16:0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一单元 微观物质结构与物质多样性

(元素周期律)
任务1 请大家观察1-18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它们的位置可以改变吗?有什么规律呢?
◆核外电子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变化
◆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和最低负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任务2 设计实验:验证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学性质是否存在变化规律?
实验药品:
金属钠、镁条、铝丝、稀盐酸、 硫酸、酚酞、蒸馏水、硅酸钠溶液
金属
反应
钠、镁、铝金属性依次减弱
资料1
钠(Na) 镁(Mg) 铝(Al)
与水
反应 与冷水剧烈反应 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 与冷水很难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
与酸
反应 反应很剧烈 剧烈反应 反应较剧烈
氧化物 Na2O、Na2O2 MgO(碱性氧化物) Al2O3(两性氧化物)
对应碱 NaOH为强碱 Mg(OH) 2(中强碱) Al(OH)3(两性氢氧化物)
结论 钠、镁、铝金属性依次减弱
与冷水剧烈反应
反应很剧烈
Na2O、Na2O2
NaOH为强碱
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
剧烈反应
MgO(碱性氧化物)
Mg(OH) 2(中强碱)
与冷水很难反应,与热水缓慢反应
反应较剧烈
Al2O3(两性氧化物)
Al(OH)3(两性氢氧化物)
资料2
硅、磷、硫、氯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硅、磷、硫、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 硅(Si) 磷(P) 硫(S) 氯(Cl)
单质的气态氢化物 化学式 SiH4 PH3 H2S HCl
合成条件 高温 磷蒸气与氢气反应 加热 光照或点燃
稳定性 硅、磷、硫、氯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SiO2 P2O5 SO3 Cl2O7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 化学式 H2SiO3 H3PO4 H2SO4 HClO4
酸的强弱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强酸
结论 硅、磷、硫、氯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SiH4 PH3 H2S HCl
SiO2 P2O5 SO3 Cl2O7
总结:通过以上对第三周期元素的性质比较,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Na Mg Al Si P S Cl (Ar)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其它周期元素进行研究,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周期表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小结
最强
最强
元素周期律(通过大量的事实,人们归纳出的一条规律)
1.定义: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一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2.实质:元素的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元素的性质
原子序数
周期性
核外电子排布
化学 ---
人类进步的关键
西博格
反映
位 置:
周期序数
族序数
原子结构:
原子半径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推测
性 质:
主要化合价
得失电子能力
决定
周期序数
族序数
原子半径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主要化合价
得失电子能力
反映
反映
推测
科学探究:
实验: (1) 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加入2mL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过一会儿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取一小段镁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各加入2mL1mol/L盐酸,观察发生的现象。
小组活动单
任务一、根据图中信息,请寻找以下规律:
(1)“原子序数”与“核外电子排布”之间关系:
(2)“原子序数”、“最高化合价”、“最低化合价”之间关系:
(3)绘制“原子序数”与“原子半径”的线性关系图:
原子半径/pm
小组活动单
任务二、实验活动记录单
实验题目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解析
本课总结:反思及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