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核心素养目标】
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区域认知)
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
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地理实践力)
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学习重点】
1.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2.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
【学习难点】
1.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及案例了解我国区域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2.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学习过程】
一、学习引入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可上网查阅资料,并附上国家发展战略的简单介绍)
二、新知学习
【自学教材完成以下任务】
(一)区域发展战略
1.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的_________发展和_________保护作出的_________。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______规律,按照______规律办事,____________,扬长补短,____________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人口______、区域______、发展______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到______发展,再到区域________发展的战略演变。
2.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区域______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______发展战略。新时期,我国强调区域______发展。
3.我国明确提出继续推动______部、______部、______部、______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______,以区域中心______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______,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__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__。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_______年,国家提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徽、江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2.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空间规划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3.阅读教材,归纳完成下表:
战略定位
区位
途径
目标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4.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同属华北要地,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失衡、____________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2.京津冀_______相接、_______相亲,地域_______、文化_______,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
3.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_______”规划、“_______”建设、“_______”发展,建立行政管理_______机制、生态环保_______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_______机制。
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_______一体化、_______一体化和_______一体化,构建以_______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5.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示范区。
【活动探究】
1.阅读教材P92-94的相关材料,加强四大地区的综合认知,完成下列问题:
(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4)你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哪一个地区?其发展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陆地面积686.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71.6%;2016年人口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1%;同年地区生产总值15.68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
(1)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
3.阅读教材P95的活动材料,结合图4-16,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
4.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1)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2)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4.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请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5.阅读教材P101的活动材料,结合图4-24,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2)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重点营造优美的亲水生态环境,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新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学习小结】
本节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背景、区位优势及其影响,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
【达标检测】
京津冀一体化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唐山、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沧州、秦皇岛、廊坊、张家口和承德,涉及到京津和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80多个县(市)。国土面积约为12万平方千米,人口总数约为1亿人。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地理背景正确的是( )
①北京发展所带来的人口、交通、就业和环保压力严重,发展周边卫星城,疏导北京城市压力刻不容缓;②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利用交通先行的优势,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③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北京、天津为双中心,构建“两核多点”的发展格局;④在一体化构建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及防治环境污染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判断关于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以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金融等第三产业为主,其产业与技术向天津、河北扩散
B.天津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为主,以先进制造业为发展方向,向北京输送资源、劳动与产品
C.河北以采掘业、重加工工业占优,以动力指向型工业为主,主要工业部门包括钢铁、化工、能源等
D.三地在一体化过程中通过产业转移,形成产业结构相似的经济区域
3.下列案例不属于“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是( )
A.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
B.北京首钢搬迀至河北曹妃甸
C.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D.区域内人口向中心城市迀移
4.《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中三角”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是指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该区域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有色冶金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指出该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课件28张PPT。我国区域发展战略课程标准:以国家某项重大发展战略为例,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说明其地理背景。素养目标:
1.能够说出长江经济带、京津冀的地理位置、范围,并认识其基本概况。(区域认知)
2.能够运用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分析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综合思维)
3.能够通过查阅或搜集相关资料,全面认识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基本概况,进而认识我国的宏观发展格局。(地理实践力)
4.能够从人地关系、区域联系的角度,分析某项重大发展战略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新课导入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浙江安吉余村风光探究思考阅读教材91页的探究材料,结合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经过的国家及主要城市。
2.“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给重庆乃至我国西南地区带来怎样的影响?
3.议一议,重庆开通“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地理背景有哪些?
一、区域发展战略
(一)概念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二)特点
战略性
长期性
稳定性
可持续性等
(三)要求
区域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新知学习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一)我国基本国情
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二)我国区域发展战略的演变
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新时期,我国强调区域协调发展,明确提出继续推动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地区协调发展战略,重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同时,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国家海洋战略,坚持陆海统筹,建设海洋强国。
活动探究(1)对照我国地形图和气候图,说出四大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2)对照我国人口分布图和交通分布图,说出四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
(3)议一议,我国四大地区各有哪些优势和哪些限制性因素?这四大区域应当如何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统筹谋划,科学发展。
(4)你的家乡位于我国四大地区中的哪一个地区?其发展有哪些优势,又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如何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走绿色发展的道路?1.阅读教材P92-94的相关材料,加强四大地区的综合认知,完成下列问题:活动探究 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加速西部地区发展,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地区陆地面积686.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的71.6%;2016年人口3.74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7.1%;同年地区生产总值15.68万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0.1%。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优势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脆弱,人才、技术、资金匮乏,正处于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可以缩小我国东西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且对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扩大国内市场需求,都有着重要意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转为现实优势。
(1)为什么说西部大开发的目标与东、中部和东北是不同的,不能以东部的标准来衡量西部的发展,而应结合西部实际有的放矢?
(2)议一议,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地理背景主要有哪些?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一)范围
长江经济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土地面积20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
(二)地位
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三)区位优势阅读教材P95的活动材料,结合图4-16,完成下列问题:1.说出长江经济带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2.议一议,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有哪些?产业结构内河(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长江三角洲协调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生态【激疑】据图推断,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中哪个城市群经济最发达,并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人口、产业结构等角度说明该城市群发展的地理背景。提示: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水热充沛;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人口稠密,高素质人才多;第三产业比重大,经济产值高。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
“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
“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
“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长江经济带空间格局示意(点击可放大)活动探究1.归纳我国制定长江经济带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地理背景。
2.针对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的限制性因素,分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3.国家明确提出,长江经济带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请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区域重大发展战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区域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基础、内部空间结构、对外空间联系等地理背景。据此完成下列相关任务。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一)范围
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
(二)背景
当前区域总人口已超过1亿,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等突出问题。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三)内涵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地推行“一张图”规划、“一盘棋”建设、“一体化”发展,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着力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道路。 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之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活动探究(1)说明雄安新区的区位优势。
(2)议一议,设立雄安新区,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在雄安新区重点营造优美的亲水生态环境,实施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绿色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数字城市和智慧新城。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阅读教材P101的活动材料,结合图4-24,回答下列问题:作业布置 请你分别代表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政府领导,议一议,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性因素有哪些?其主要措施又有哪些?课堂练习【素养探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了“中三角”特大型城市群,“中三角”是指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该区域依托矿产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有色冶金工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指出该产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提示:环境污染(或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或水土流失、酸雨等)。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