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后练习
一、擦亮慧眼,认真识别,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相信你是最棒的噢!
1.中国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时期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皇之治
2.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根本目的是( )
A.笼络人才 B.维护封建统治
C.做一代名君 D.减少决策失误
3.“三省六部”制首创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西汉 C.隋朝 D.唐朝
4.“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减轻百姓的负担
②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知人善任,唯才是举
③开通运河,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④沿袭和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行政职能
⑤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贞观初年,太宗常常告诫臣下不可浪费民力,他主张( )
A.统一铸造五铢钱 B.轻徭薄赋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焚书坑儒
6.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D.唐太宗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7、对武则天的评价以肯定为主,主要因为她( )
A是唐高宗的皇后
B继承唐初的政策,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C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D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8.唐玄宗是很有才能的政治家,他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
A.制定《唐律疏议》(唐高宗时期永徽年间)
B.重用贤能,改革吏治
C.改革军事制度
D.改革财政和漕运制度
9. 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与贞观时期相比开元时期( )
A.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C.阶级矛盾更加缓和 D.国家政权更加巩固
10.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提到“唐初诸帝时代”,诸帝主要指( )
A.唐高祖 唐太宗 唐玄宗
B.唐太宗 唐高宗 唐中宗
C.唐高宗 武则天 唐玄宗
D.唐太宗(贞观之治) 武则天(遗风) 唐玄宗(开元盛世)
1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集聚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 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2.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共同点是( )
A.社会较为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B.国力强盛
C.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D.疆域空前辽阔
13. 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开元盛世 ②贞观遗风 ③贞观之治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小小图画,拉近了历史的距离,一件件、一幕幕史事,仿佛就在眼前!
14.识图题
图一 图二
①图一的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皇帝
②他曾经在早年帮助自己的父亲 起兵太原,稳定新王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 的盛世局面
③图二中的人物是 , 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该人物的 统治措施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该人物的统治在当时起 作用。
三、历史文本只能展示给我们不同视角下的观点,更多的了解与感受还需要自己的思维,请用心体会,展示一个特别的你!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
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
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回答:
①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②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③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后练习(答案)
一、 1.C 2.B 3.C 4.B 5.B 6.C 7.B 8.A 9.A 10.D 11.C 12.A 13.B
二、14. ①李世民 ②李渊 贞观之治 ③武则天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①有关系。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②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③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