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外历史纲要》(统编版)下
高三二轮复习之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之
《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新知导入
为什么英国作为一个弹丸小国,最终会逆袭成为全球性的超级大国?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
新知讲解
威斯敏斯特大教堂
《大宪章》
圈地运动
伦敦港
莎士比亚
亨利八世
查理一世在怀特霍尔宫外被斩首
马斯顿荒原战役
查理二世
詹姆士二世
克伦威尔
英国代议制确立的背景和条件:历史传统(《大宪章》、王在法下)、资产阶级文化传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等)、阶级力量、光荣革命(政治前提)等
课堂小结
第一条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第三条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第四条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皆为非法。 第六条 除经议会同意之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权利法案》
问题:《权利法案》的四条内容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兵变法》:国王不能再用武力来对抗议会
·《三年法》:议会有了自己的法律程序,不再受国 王的影响
·《叛国法》:是否叛国由法律裁判,不由国王决定
·《王位继承法》:国王的权力大大削弱,如规定国王必须信仰英国国教、宣战权由议会掌握、国王未经议会许可不得出国旅行
具体法律
问题:以《权利法案》为中心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的重建具有什么意义?
白金汉宫
唐宁街10号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后,无嗣继承,德国远亲乔治一世入主英国,但他不熟悉英语,对英国事务也不感兴趣。掌控行政大权的内阁会议逐渐由国王主持转向由财政大臣主持。1721—1742年,政府工作由多数党领袖、财政大臣罗伯特?沃波尔主持,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问题:这件事开启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什么先例原则?
1781年秋,英军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失败,消息传至英国国内,议会下院强烈指责时任首相诺斯领导无方,并在随后通过了对诺斯内阁的不信任案。结果诺斯在1782年3月27日辞职,成为史上第一位因不信任案而辞职的首相。 1783年,24岁的小威廉?皮特出面组阁,赢来了议会的一片嘲讽之声,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国王“把国家委托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但血气方刚的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他大获全胜,得到新议会支持,巩固了首相权力。
问题:这两件事又形成了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什么惯例?
责任内阁制发展过程:威廉三世开创国王只掌握内阁行政权的先例(议会请来的荷兰国王受《权力法案》的制约只剩下行政权);乔治一世开创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的先例(听不懂英语的德国选侯不愿参加内阁会议,主动“让出”行政权于内阁);沃波尔开创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因国王缺席主持内阁幸运成了第一任首相);诺斯开创一旦内阁受到下院反对,首相辞职向内阁谢罪的先例;小皮特开创一旦内阁受到下院反对,解散下院提前选举,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去留的先例 。
课堂小结
议会
英王
(行政权)
上院
下院
多数党领袖组阁
内阁首相
负责
监督
形式任命
(立法权)
(国家象征 统而不治)
英国代议制(君主立宪制)基本框架
选民
任命
贵族
司法独立
(司法权)
《时髦婚姻·订婚》
《议会贿选》
《拉票》
材料一 由于英国革命是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妥协告结束的,所以议会的选举制度并未因其地位的变化而受到改造。在这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议会实际上控制在贵族地主、金融巨头等一小撮贵族寡头手中……
材料二 恩格斯曾一针见血地揭露了下院选举的腐败情景:“下院通过它的贿选问题委员会宣布下院是靠贿赂选出来的, ……没有一个人能够说自己不是靠贿赂而是由选民自由地选出来的”。
材料三 ……丹维濨由于海潮的冲刷和地形的变迁已被北海所淹没,名义上的30名选民早已迁居他处,但其议员名额仍被保留,每逢选举,一名富豪便指派数名选民乘船渡海投票;波西尼是一个只有13家人的小村落,而有选举权的选民只有9人,其中8人同属一家,但仍可向议会推选2名议员;盖顿的2名选民拥有2个议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产阶级集中的新兴工业城市尽管人口迅速增加——到1831年,曼彻斯特有18.2万人,伯明翰有14.9万人,利滋有12.3万人,却没有一个议会代表名额……
材料四 ……特别是产业革命长足进步,国家的经济地理和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的重心逐渐由东南向煤铁矿藏丰富、动力资源充足的西北、北部地区转移……
材料五 工业家弗赖尔大声疾呼:“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结束了……”
材料六 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起,几乎与产业革命的开始同时, 就开始了以争取议会选举改革为主要目标的中等阶级激进派运动。他们成立组织,提出普选权、每年改选议会和改革选区等主张。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布英王乔治三世为“暴君”的宏亮声音和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曾一度促进改革运动高涨,这使执政的贵族寡头集团大为震惊……
材料七 ……格雷勋爵清楚地认识到,改革的目的在于“把社会的中间阶层联合到上层中来,共同热爱并支持国家的制度和政府”,而给予中间阶级以一定的政治权利的好处在于,能够使他们维护现存制度,瓦解无权阶级进一步联合而可能形成的革命趋势……
根据上述图片和七则材料,思考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
传统选举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争取参政权;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欧洲大陆革命潮流冲击,群众斗争高涨;国家主动改革,规避革命。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主要内容:(1)重新分配议席。按照人口调整选区与议席,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2)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得到选举权,选民人数大大增加。
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调整议席,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其议席分给大工业城市和较大的郡。降低选民的财产资格,使小资产阶级和上层工人都获得选举权。
1884年《人民代表制法》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
1885年《重新分配议席法》将全国统一划分为617个选区,除个别选区仍保持两个议席外,其余选区均实行单一选区制,即1个选区只选1名代表。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处。
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得以实现。
根据近代百年英国议会改革的历程,分析发生了哪些实质性变化,并总结推动的改革因素有哪些?
历程:英国议会改革通过修改选区设置和降低选举资格,使民主范围不断扩大,选民限制逐步放松,最终实现了成年公民的普选权。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之“民”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从“贵族之民”到“资产阶级之民”再到“公民之民”,民主范围则从占少数的地产所有者,逐步扩大到所有成年公民。因而,改革的实质是民主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民主权力的不断下移。而改革背后的推动因素是社会经济结构、国内外政治形势和阶级斗争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等。
拓展提高
材料一 1830—1868年,内阁在两大政党的角逐中更换了12次,平均任期3.17年,但在1868—1916年内阁权力扩大之时,两党轮流执政11次,平均每届任期4.36年。
材料二 1867—1869年政府议案在议会被提出修正的共17项,平均每年5.7项;1880—1885年议会中经修正的政府议案仅11项,平均每年1.8项,1896—1990年间只有一项政府议案被修正,平均每年0.2项。
材料三 1832年前,因王权相对强大,历届首相在宪法意义上都被视作“同辈阁员中的首领”和国王在行政方面的首席代表。1832年以后,首相权力迅速膨胀。突出事例是罗伯特·皮尔在缺少王室支持的情况下,于1841年率领保守党竞选胜利并上台组阁。在内阁中,他不再像以往首相那样充当国王的“总管”, 而是居高临下,全面控制政府所属各部。在重大问题上,他要求各部主管大臣首先向他报告工作, 严禁其他阁员“越级妄为”,直接向女王禀报。
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概括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专横”的表现?
材料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政府机构不断增加,内政外交事务日益增多。内阁唯恐其政策不能迅速全面地付诸实施,遂依仗在议会占多数票,反复更改议会工作时间表,使议案和辩论尽量集中于“国家中心问题”,即内阁事务。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英国工业垄断地位开始动摇。上层阶级不甘心损失其经济利益,加紧海外扩张。殖民地的增加与否关系到大英帝国的存亡。因此,议会强硬派希望加强国家机器, 扩充政府权力,使内阁成为国家强有力的政权核心,以维护其海外利益。
材料三 1886年,自由党激进派首领约瑟夫·张伯伦就公开说过:“我认为,从军事和帝国的观点来看,民主政府应当是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政府。”
材料四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议会又通过“授权法”。据此,内阁获得了不经议会参与直接发布行政命令以代替议会立法的权力,大大提高了内阁领导国民进行战争的能力和效率。
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概括“内阁专横”的原因有哪些?
“内阁专横”的表现:内阁任期增长;议会对内阁行政监督权的减弱;内阁首相地位的提高;首相加强对政府控制;几乎垄断全部的立法提案权,掌握一部分立法权;逐渐掌控议会的财政权;等。
“内阁专横”的原因: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改革的推动;政党政治的完善;工业革命发展要求;战争客观推动;应对经济危机;内阁首相个人权力要求等。
课堂小结
通过对前面英国代议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的学习,请同学们概括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呈现出哪些特点?有什么意义?
拓展提高
课堂总结
现在我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要吸收中华法制的优良传统,也应借鉴世界各国法治的有益做法,以达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目标。英国是最先开始探索代议制的国家,中英两国立法机关加强交流互鉴大有可为。 ——习近平
英国代议制
背景: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历史传统等
内容: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议会改革、“内阁专横”等
特点:传统性、渐进性、创新性等
意义:
本国:政治(稳定)、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启蒙运动)、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等
世界:典范、示范等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有人认为美国的共和制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步,因为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政治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延续。你是这么看的吗?请阐述一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