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新课导入
星期天,正在上初二的小明与小亮一起观看
了电影《开国大典》。小明感慨道:“新中国成
立使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这极大的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可是小
亮却说小明的说法是错误的。同学们认为他俩谁
说的对呢?
第 5课 三大改造
第 5课 三大改造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材料 一 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教学参考书
材料二 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通过上述材料你想到了什么?
一
阅读本课第一子目,自主归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知识点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1.背景:
2.完成时间:
3.方式:
4.原则:
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②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1956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过程】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结合图片及课本内容,说一说农业合作化的过程。
它经历了由 互助组---初级社---
高级社 三个阶段。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过程
结果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手工业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
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
业生产合作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主席接见参加手工业合作社的老艺人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有的私营工商业在主为了获取利益,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甚至采取一些不法手段来扰乱经济秩序。
怎么办?
二、人民政府智慧高
方式
公:国家;私:资本家
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公私合营”中的“公”和“私”分别指的是
什么?怎样实行“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
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它是国家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
有,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三大改造完成后,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行业 改造前 改造后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变化】
个体农民
个体手工业者
私人资本家
集体
集体
国家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公有制
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意义是什么?
结果: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意义: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
有制的转变。②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
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
大
改
造
农 业
手 工 业
资本主
义工
商 业
合 作 社
赎买政策
全行业
公私合营
社
会
主
义
制
度
基
本
确
立
1956年底
形式、政策
行业
【反思完善】
材料一: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