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导语:中国现代史简述
(一)时限:1949年10月1日——现在
(二)分期
1、1949—1956: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①1949—1952:土地革命(地主土地所有——农民土地所有)
②1953—1956:社会主义改造阶段
2、1956—1966:社会主义十年建设时期
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
4、1976—1978:徘徊时期
5、1978—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1、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2、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由此可见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曾样的经济情况?面对此种情况,中共进行了那些努力与工作?1、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经济:土地改革的完成、新政权巩固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3、奠定基础:国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一)前提: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1949-1952) (二)指导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1、内容: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一 化 三 改3、两者关系:工业化是主体(核心),三改造为工业化建设服务(三)具体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1、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一化)①中心任务:优先发展重工业A、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B、有利于国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C、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防能力
D、借鉴苏联经验②重点地区:东北地区工业基础优越,靠近苏联易受援助1956年第一批“解放”牌汽车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一五”时期的鞍山钢铁厂 沈飞制造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 ④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主要成就: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2)三改: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加入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1)方式:(2)实质:是社会主义革命,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4)存在问题:后期存在急躁冒进等问题。 (3)意义: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1956年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1亿,占农户总数的96.3%。但是……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出现破坏农具的现象。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大跃进”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论十大关系》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十年建设中的正确探索和失误八字的调整方针
1960年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左”倾错误(3)意义: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一)正确探索(2)内容:主要是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十种关系,希望调动国内外一切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1)背景: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论十大关系》 1956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2、中共“八大”(1956年9月)主要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三大改造的即将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主要矛盾变化背景评价:
分析形势正确,故而主要矛盾抓得准,从而主要任务明确而准确。——这次会议表明“经济建设”成为党的主要任务,路线正确,符合国情,探索中取得初步成果。下列两幅新闻图片所报道的事实,哪项是虚假的?图一:1958年人民日报有关报道图二:北京妇女将自家铁具送去炼钢 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P48-49页:
1、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什么运动?为什么会发动这场运动?2、有何特点?3、这样的运动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3)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左”倾冒进错误(4)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
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根本原因:3、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大跃进:在农业领域表现为“以粮为纲”,工业领域则为“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则为“大办公社”(2)内容:[深度点拨]1、大跃进的错误在于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2、人民公社化错误则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纠正错误:
①措施:
②成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5、建设成就能源工业方面:电力业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联结成网;石油消费在1965年达到自给;冶金工业方面:钢品种在1964年达到九百个,…… 机械工业方面:逐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机械制造体系;中国主要机械设备自给率由1957年的60%提高到90%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也是这8年内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成为中国的重要产业部门。
初步建立独立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快速阅读找出四幅折线图中,最能显示十年“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哪一幅?为什么? 工农业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年代年代年代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总值ABCD66年 73年 75年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文革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建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文革时期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周恩来、邓小平的调整与整顿(P50)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1)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5)抓住发展机遇;
(6)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