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5课件 第3章 第3节 羧酸 酯 第2课时 酯(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5课件 第3章 第3节 羧酸 酯 第2课时 酯(25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2-23 16: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 2 课时酯一、酯的组成结构1.定义—OH—OR′酯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______被_______取代后的产物。2.官能团酯基酯的官能团为_____:—COO—或。3.通式酯的一般通式为 RCOOR′或___________。R 是任意的烃基或氢原子,而 R′是碳原子数大于或等于 1 的任意烃基。 由
此可以看出,R 和 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羧酸酯的命名
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将醇改为酯,称为某
酸某酯。如 CH3COOC2H5 称为________。乙酸乙酯二、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1)气味: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2)状态:低级酯通常为_____。液体(3)密度和溶解性:密度比水___;___溶于水,___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小难易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酯的水解反应是酯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水解生成相应的酸和醇。属于_____反应。取代(1)在无机酸催化下,水解反应为可逆反应。
如乙酸乙酯在酸性环境中水解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H2OCH3COOH+C2H5OH。 (2)当用碱作催化剂时,碱与酯水解生成的乙酸发生中和反
应,可使水解趋于完全,因此,碱性条件下水解是不可逆反应。
如 乙 酸 乙 酯 与 NaOH 溶 液 共 热 的 反 应 方 程 式 :CH3COOC2H5+NaOHCH3COONa+C2H5OH。 三、酯的存在和用途
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酯可用作溶剂,并用作制备饮料和糖果的水果香料。CH3COOC2H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酯化反应原理1.羧酸酯化反应历程2.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 有机酸脱羟基,即羧基中的 C—O 键断裂;醇脱氢,即羟
基中的 O—H 键断裂,羧基中羟基与醇羟基上的氢原子结合成
水,其余部分结合成酯。3.酯化反应特点 酯化反应属于可逆反应,加浓 H2SO4 有利于反应向酯化反
应的方向进行;酯化反应也可看作是取代反应,即羧酸分子里
的羟基被烷氧基(—OR)取代。酯化反应实验1.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实验
(1)实验步骤 在一支试管中加 3 mL 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 2
mL 浓硫酸和 2 mL 冰醋酸。按图 3-3-2 所示,连接好装置。
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3~5 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
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图 3-3-2(2)实验现象及结论 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
到香味。说明在浓硫酸存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酸与乙醇发生
反应,生成不溶于水且具有香味的油状物质——乙酸乙酯。2.生成乙酸乙酯的特点(1)反应很慢,即反应速度率很小。(2)反应是可逆的,即反应在生成乙酸乙酯的同时又有部分乙酸乙酯发生水解,生成乙酸和乙醇。3.生成乙酸乙酯的条件及其意义 (1)加热,主要目的是提高反应速率,其次是使生成的乙酸
乙酯挥发,有利于收集,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2)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提高反应速率。(3)以浓硫酸作吸水剂,使平衡右移,提高乙醇、乙酸的转化率。4.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注意事项(1)化学药品加入大试管中时,切勿先加浓硫酸。
(2)加热要先小火加热,后大火加热。(3)导气管末端勿浸入液体内,以防液体倒吸。(4)用饱和 Na2CO3 溶液收集产物的目的是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度。甲酸酯的特性 由于甲酸酯除了含有酯基官能团,还含有醛基,故甲酸酯
具有酯和醛的化学性质,既能发生酯基的水解反应,又能发生
醛基的银镜反应、与新制 Cu(OH)2 反应和加成反应。 酯的结构和性质
【例 1】(2009 年全国理综Ⅱ)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充分反应,消耗的 NaOH 的物质的量为()。AA.5 molB.4 molC.3 molD.2 mol 【解析】该有机物含有酚羟基,还有两个酯基,要注意该
有机物的酯基在 NaOH 溶液中水解时,生成羧酸钠,此外生成
的酚还要继续消耗 NaOH,故需要 5 mol NaOH。1.中药狼把草的成分之一 M 具有消炎杀菌作用,M 的结构如图 3-3-3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 3-3-3
A.M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180
B.1 mol M 最多能与 2 mol Br2 发生反应
C.M 与足量的 NaOH 溶液发生反应时,所得有机产物的
化学式为 C9H4O5Na4
D.1mol M 与足量 NaHCO3 反应能生成 2 mol CO2 解析:A 项 M 的分子式为:C9H6O4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178;B 项 1 mol M 最多能与 3 mol Br2 发生反应,除了酚羟基邻
位可以发生取代,还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C 项除了酚羟
基可以消耗 2 mol NaOH,酯基水解也消耗 1mol NaOH,水解又
生成 1 mol 酚羟基还要消耗 1 mol NaOH 所以共计消耗 4 mol
NaOH;D 项酚与碳酸氢钠不反应。答案:C2.迷迭香酸是从蜂花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酸性物质,其结构如图 3-3-4 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 3-3-4
A.迷迭香酸属于芳香烃
B.1 mol 迷迭香酸最多能和 9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迷迭香酸可以发生水解反应、取代反应和酯化反应
D.1 mol 迷迭香酸最多能和含 5 mol NaOH 的水溶液完全
反应 解析:迷迭香酸中含有氧元素,不属于烃,故 A 项错;1
分子迷迭香酸中含 2 个苯环,1 个碳碳双键,最多能和 7 mol
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 项错;1 分子迷迭香酸中含有 4 个酚羟
基,1 个羧基,1 个酯基,最多能和 6 mol 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D 项错。
答案:C 酯化反应实验
【例 2】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溶剂、
增塑剂、香料、黏合剂及印刷、纺织等工业。乙酸乙酯的实验
室 和 工 业 制 法 常 采 用 如 下 反 应 : CH3COOH +C2H5OHCH3COOC2H5 +H2O,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图 3-3-5(1) 欲 增 大 生 成 乙 酸 乙 酯 的 速 率 , 可 采 取 的 措 施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若用图 3-3-5 所示装置来制备少量的乙酸乙酯,产率
往往偏低,其原因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3)此反应以硫酸为催化剂,可能会造成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项)等问题。 (4)根据表中数据,下列选项中________(填字母)为该反应
的最佳条件。A.120 ℃,4 h
C.60 ℃,4 hB.80 ℃,2 h
D.40 ℃,3 h 【解析】(1)可以根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知识来解
答。(2)从反应物反应的程度,是否发生反应和冷凝的效果去考
虑。(3)从催化剂重复利用、产物的污染、原料被炭化的角度分
析。(4)对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升高温度转化率提高,但 120 ℃
时选择性差,60 ℃为适宜温度;4 h 时转化率较高,为适宜时
间。【答案】(1)升高温度增大反应物浓度(2)原料来不及反应就被蒸出温度过高,发生了副反应冷凝效果不好,部分产物挥发了(任写两项)(3)产生大量酸性废液(或造成环境污染)部分原料炭催化效果不理想化,催化剂重复使用困难
(4)C 3.1-丁醇和乙酸在浓硫酸作用下,通过酯化反应制得乙酸
丁酯,反应温度为 115 ℃~125 ℃,反应装置如图 3-3-6 所图 3-3-6A.不能用水浴加热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C.提纯乙酸丁酯需要经过水、氢氧化钠溶液洗涤
D.加入过量乙酸可以提高 1-丁醇的转化率 解析:该酯化反应需要的温度为 115 ℃~125 ℃,水浴的
最高温度为 100 ℃,A 项正确;长导管可以起到冷凝回流酸和
醇的作用,B 项正确;乙酸丁酯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容易发生水
解,C 项错;在可逆反应中,增加一种反应物浓度可以提高另
一种反应物的转化率,D 项正确。答案:C 羧酸和酯类的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例 3】(2009 年海南)分子式为 C5H10O2 的酯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7 种
C.9 种
B.8 种
D.10 种 【解析】为了不出现遗漏,写的时候可以按如下分类来写
异构体:甲酸丁酯 4 种(丁基 4 种异构)、乙酸丙酯 2 种(丙基 2
种异构)、丙酸乙酯 1 种、丁酸甲酯 2 种(丁酸的烃基为丙基、
异丙基 2 种异构),共 9 种。C 4.分子式为 C8H16O2 的有
机物 A,它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 B 和 C,且 B 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 C。则有机物 A 的可能结构有( )。BA.1 种
C. 3 种B.2 种
D.4 种5.某一有机物 A 可发生如图 3-3-7 所示的变化:
图 3-3-7
已知 C 为羧酸,且 C、E 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 A 的可能结构有()。CA.4 种B.3 种C.2 种D.1 种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 A 结构只能有下列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