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5课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
探究一: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1950年以前,已经有1亿2千万人口的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但是土改后的个体农业重新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为了不使生产萎缩,真正使绝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防止封建剥削关系死灰复燃,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的道路在当时确实是绝大多数农民的要求……中国的小农经济满足不了大工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与计划经济格格不入。
——韩西林:《论农业合作化》
农业:帮助大多数农民摆脱贫困,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探究一: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手工业:个体私有制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着手工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數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建国初期,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很大比重。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探究一:为什么要进行三大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巩固政权的客观需要,国家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从现实情况看,新中国的政权基础很不巩固,国际上西方国家虎视眈眈,国内在土地改革后的两极分化已经出现,城乡资本主义势力有日益扩大之势,危及新生共和国政权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把巩固新生政权的任务放在突出的位置,必然对危及政权统治基础的私有制进行限制甚至消灭。……而推行计划经济必然要求把私营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对私营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整体经济环境的客观要求。
——周含华、曾长秋《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发展私营经济》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农业合作化运动
时间:1953——1956年底
步骤: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原则: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手工业的改造:
方式:采取合作社的方法
方针: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步骤: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目的:把个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结果:到了1956年底,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1955年10月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座谈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决议指出:全行业公私合营,是从资本主义所有制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步骤。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利润分配实行 “四马分肥”,将企业利润按国家征收的所得税金、企业公积金、职工福利奖金和资方的股息红利四部分。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股息,年息为5%,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历经改造发展至今的企业
探究二:如何进行三大改造?
红色资本家
探究三:三大改造的结果如何?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探究四:三大改造有何意义?
三大改造
行业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实质: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变。
探究四:三大改造有何意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国民经济中,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占绝对统治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探究五:改造中存在哪些问题?
办大社,并大社,结果造成各种消极现象,如生产品种减少,产品质量下降,使得人民群众生活感到不便。具体来说:步子太快,工作粗糙,在公私合营时 “裁并”的企业、商业网点太多,使得门市部、零售点太少;大量没有剥削的小商贩、小业主也当作剥削者资产阶级分子进行公私合营;对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益经验,注意吸收不够;对原有工商业者的处理欠妥当,没有使他们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拓展延伸: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过程
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
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
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拓展延伸: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改造的特点
三大改造——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三大改造——课堂练习
1.1956年中国很多农村的农民群情振奋,? 他们正在积极申请加入什么组织 ?( )
A.农业生产互助小组???????? ??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D.人民公社
2.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 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 )
A.1953—1956年????????????????? ? ?B.1956—1966年??
C.1949—1953年?????????????????? ??D.1945—1949年
3.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三大改造——课堂练习
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民参加合作社??????????? ??D.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6.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 ? ?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