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时 计 划
课题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时 1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难点 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关键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上节课,黄河的壶口瀑布令我们嘘唏不已,而长江,也有她独特的美景不逊! 长江,作为一个符号,是祖国的象征,由于它的灵性,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赞颂。 长江,和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国的“母亲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马丽华的《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学生准备好教材等学习用品 倾听教师讲述,思考分析,感悟理解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作者作品简介 预习检测,夯实基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理清作者的游踪 课前请同学搜集了关于作者的资料,下面我们交流一下吧。 教师复习文体: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先游后记,亲见真闻。以叙述、描写见长,以叙述和描写为其基本表达方式;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是客观纪实的,否则就是历史资料,而不是散文作品。 1.字音 裸露(luǒ) 黧黑(lí) 酝酿(yùn niàng)冻疮(chuāng) 砾石(lì) 接踵而至(zhǒ ng)虔诚(qiáng) 诅咒(zǔ zhòu) 腈纶(jīng)懈怠(dài) 敦实(dūn) 熠熠生辉(yì)演绎(yì) 2.词语解释 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 不断地到来。接踵:后面人脚尖接着前面人后跟。 虔诚:肃敬而有诚意。 懈怠:松懈懒惰。 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皱褶:皱纹,这里指冰山上的波形纹。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体内容,分析如下问题: 在文中标划出作者到过的地点,理清游踪。 教师总结:作者行踪:各拉丹东山脚下——草坝子上——冰河上的砾石堆——冰塔林——冰山脚下——冰窟——冰塔林——冰河之间的砾石堆 学生举手,分享作者信息:马丽华,汉族,195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1976年进藏,在西藏工作了27年,曾 经写过10多本关于西藏人文地理的纪实作品。代表作有《走进西藏》。 学生以组为单位,互读互听,共同读准字音 借助字典和词典,理解词义。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级交流,共同完成基础知识积累。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分析回答问题。 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进行概括。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感受雪山壮美 根据游踪,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归纳层次大意 分析文中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理清描绘顺序,体现出雪山怎样的特点 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探究 文章第10—11自然段分析: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角度,体现雪山怎样特点 组织学生再读课文,进一步分析: (1)根据游踪,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概括每部分的内容要点。 教师总结:概括游踪,可分为来到山下,所见所感,第二天活动等三部分。 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教师总结: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 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 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 各拉丹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是怎样的? (4)文章第10—11自然段,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教师总结:写冰窟 是从触觉角度描写的。 突出了雪山特点:温暖。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开头:来到各拉丹东山脚下,看它阳光下变化多端的外貌。 第二部分(2-11)主体:“我”在各拉丹东山下的所见所感。 第三部分(12-14)结尾:第二天的活动情况及“我”的感受。 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谈感受: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学生读出教材中描写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的语句:各拉丹冬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200 mm,海拔5 000米以上的降水量大大高于山下,经常是雪雹铺天盖地……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作者分两次集中描写雪山,这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雪山的感受? 2、请同学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加深对句子的理解及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学生以组为单位探讨,预期引导: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韵。 表现了作者对雪山认识逐渐加深,对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强……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
课 时 计 划
课题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课时 2
班别 教 具
时间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体会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难点 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关键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明确目标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复习检测: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游记的特点? 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异壮美,领略到了造物主的伟力,这节课,我们来分析一下本文的语言魅力,探究作者面对如此的美景,内心所生发出的情感震撼…… 学生回忆,回答: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先游后记,亲见真闻。以叙述、描写见长,以叙述和描写为其基本表达方式;一定要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考认识,不能纯粹是客观纪实的 齐读学习目标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赏析句子,感受语言魅力 赏析语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 赏析语句,体会比喻手法的运用 赏析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形象 4、文章结尾句的内涵的理解 品味下列语句,写下你的阅读感受。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2)阳光使这位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变化多端: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教师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3)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4)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 (5)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 强调:“行了跪拜大礼”这一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我”的虔诚及对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教师总结: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写作手法,增加了语言的魅力。 (6)文章结尾写道:“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这句话具有怎样的内涵?写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教师总结:长江之水源源不断,那里的人们会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创造出应有尽有的美。 学生小组讨论,尝试回答:此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创造了各拉丹冬的美。 学生分析:将白雪覆盖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赋予雪山以生命,“变化多端”一词,又写出了这里自然环境严酷,天气恶劣。 讨论后回答:此句写出了冰河上风的猛烈巨大。 小组交流回答:此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阳光和风的威力。它们是在为大自然创造美,而且还是那么用心。 学生朗读后认真分析,预期引导: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带给人类的、展示在人们面前的不仅仅是美景,它所给予人类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 无穷无尽的财富…… 7’ 8’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二:品味写景,体会作者情感 文中几次描写冰塔林,前两次描写有什么不同 作者写冰塔林特点,是想表达怎样情怀 赏析语句,体会情感 分析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语句,探究所表达的情感 总结升华 (1)文中几次描写了冰塔林?前面两次描写冰塔林有什么不同?欣赏作者笔下的冰塔林。 (2)作者写冰塔林的特点,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教师总结:赞美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3)从作者描写冰塔林的语句中,我们可欣赏到藏北高原所特有的奇异壮美景色,感受到作者由心底涌出惊叹和自豪之情。 (4)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各拉丹东景观的时候,也融进了自己的情感。结合语境,体会下面句子中表达的情感。 “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 (5)作者在写景时,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联想想象,请画出联想想象的句子,分析这些联想和想象中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教师总结: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景物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了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丽,并赋予雪山以生命,写景中蕴含着作者对雪山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作者又通过联想和想象,抒发了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赞美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次描写 远望 (总写) 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 奇美,令人眩晕,自成一天地 第二次描写 近观(细致描绘) 10、11自然段 风声呼啸,冰河光滑难行、阳光和风如刻刀,冰体奇形怪状,冰塔、冰柱…… 像长发披肩;阳光下,冰世界熠熠烁烁;冰纹如岁月的年轮。 琼瑶仙境,晶莹洁白 学生分析后派代表汇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找互联想想象的句子,如:由冰山的裂纹和波状皱褶联想到树的年轮,赋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赞颂雪山的神奇,历史久远,如同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般…… 8’ 7’
教学内容及流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二次备课
检测目标 习题检测 总结本课 3、作业 1、复习检测: 注音: 黧黑( )接踵而至( )虔诚( )眩晕( )皱褶( )演绎( ) 2、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发怎样的情感? 学生结合自身感受,畅谈,例如: 长江之所以波浪滔滔,长流不息,就是因为有各拉丹东这些巨大的冰体。它们是长江水之源,也是长江两岸生命之源……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10’
板 书 设 计
领 导 评 课 意 见 学校检查记实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