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23 22:27:04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归省(xǐng)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门槛 恣意 待慢 风萧萧
B.宽慰 胆怯 家眷 茂腾腾
C.和蔼 诲暗 煎熬 熙熙然
D.羁绊 纨绔 挑衅 暧融融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的元宵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4.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头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我”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8.某校为了深入开展“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11月15日初三年级师生走进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的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进行参观实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15分)
(1)下面是一位同学刚走进展厅的感受,请你结合语境选出对画线成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3分)
走进红庙村灯笼展厅,迎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宫灯、纱灯、走马灯等,让人目不暇接。若不是讲解员走来,还以为今天就是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了呢。
A.目不暇接,形容灯笼样式多,有的是工夫看。
B.目不暇接中的“暇”,这里是空闲时间的意思。
C.张灯结彩,意思是张挂灯笼彩带,形容场面喜庆。
D.“张”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扩大;夸张④看;望⑤商店开业。张灯结彩中的“张”义是②陈设;铺排。
请你阅读下面三组组长的活动记录,完成小题。
离开展厅,我们走进灯笼制作厂房,恰好遇到了灯笼村的领头人红庙村村委书记,于是采访了他。“自从村里的灯笼挂上了2010年央视春晚的舞台,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小山村。红庙灯笼的销路越来越广,不但在国内的各大城市能见到红庙灯笼 ① 村委书记自豪地说 ② 甚至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能见到我们红庙灯笼的身影。我们红庙村的灯笼产业正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③
听了村委书记的介绍,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yóu然而生。受气氛的熏陶与浸染,书法老师也是激情满怀,大笔一挥,为红庙灯笼厂送上了一副对联。
(2)横线处添加标点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 ”, ② :“ ③ ”。
B.① ”, ② ,“ ③ ”。
C.① ,” ② :“ ③ 。”
D.① ,” ② ,“ ③ 。”
(3)语段中根据注音书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油然而生 气氛(fēn) 熏陶(táo)
B.由然而生 气氛(fèn) 熏陶(tāo)
C.由然而生 气氛(fèn) 熏陶(táo)
D.油然而生 气氛(fēn) 熏陶(tāo)
(4)请你为老师的上联挑选出合适的下联( )(3分)
上联:小村扬名千门富
下联:
A.勤劳致富奔小康 B.伟业腾飞更辉煌
C.红灯装点万家春 D.有志农民显神通
(5)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也有些灯笼不是大红色,却蕴含更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请你说说下面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__________书体,请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梅”字特点________,你认为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__________ 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3分)
二、课内精读(43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选自《社戏》)
9.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4分)
10.文中哪些语句是写航船的速度之快的?请摘抄下来。(4分)
1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12.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4分)
13.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4分)
14.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3分)
示例:嗅觉——清香
视觉——________
听觉——________
触觉——________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5.这节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表达我对延安深厚的情谊。(4分)
16.“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4分)
17.“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4分)
18.“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4分)
三、拓展阅读(20分)
【2018年中考广东深圳卷】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冯骐才
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晚_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剧目叫做《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是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使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儿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惟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给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__。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⑥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昔时,交通不便,钱太少,戏班子很难深入到穷乡僻壤。老百姓便用这种简朴又优美的影戏自演和自娱。这应是一种原始的“影视艺术”。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们视如珍宝了。
⑦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文/冯骥才选自《今晚报》2009年10月6日刊有删改)
20.根据提示请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完成填空:主演,主辜,主导,主办。(4分)
(1)今晚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
(2)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表,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
21.阅读全文,请将表格中。“我”的活动补充完整。(4分)
布幕后边


“我”欣赏灯影表演
2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描写的皮影戏的特点。(4分)
23.请赏析文章画线的句子。(4分)
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
2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文化遗产。(4分)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归省(xǐng)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答案】D
【解析】D项“怅”应读chà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门槛 恣意 待慢 风萧萧
B.宽慰 胆怯 家眷 茂腾腾
C.和蔼 诲暗 煎熬 熙熙然
D.羁绊 纨绔 挑衅 暧融融
【答案】B
【解析】A项“待慢”应为“怠慢”;C项“诲暗”应为“晦暗”;D项“暧融融”应为“暖融融”。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今年的元宵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大冬会期间,哈尔滨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答案】B
【解析】“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不能用来说明交通拥堵状况的突然好转。
4.下面语段中每个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改正。(4分)
①书信不仅传承文化,更传递感情,同时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②古人写信,内容包罗万象,把天气地理、风俗人情,都被写入了书信。③在书信中,人们议论时政、品尝诗文、训诫子弟、抒情言志乃至谈情说爱、讨论物价等。④所以,书信不知不觉于无形之中成了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和传承者。
(1)第①处语序不当,应将__________与__________互换位置。
(2)第②处结构混乱,应将__________删去。
(3)第③处搭配不当,应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4)第④处成分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传承文化 传递感情(2)把(或“被”)(3)品尝 品赏(或“欣赏”“品析”“品味”等)(4)不知不觉(或“于无形之中”)
【解析】根据提示答题即可。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B.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C.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
D.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答案】C
【解析】A.比喻。B.比喻。D.对比。
6.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头插茱萸。
B.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小玲要挑选一款生肖属相的玩具送给弟弟作为生日礼物,她选择了一只可爱的机器狗。
C.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老师问:“农历二月份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答案】B
【解析】小玲的生肖属相是“蛇”,弟弟比她小2岁,所以弟弟的生肖属相是“羊”。
7.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我”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答案】D
【解析】A.“国庆节”不是传统节日;B.《社戏》出自小说集《呐喊》;C.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8.某校为了深入开展“热爱家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教育活动,11月15日初三年级师生走进被誉为“京郊灯笼第一村”的怀柔区九渡河镇红庙村进行参观实践。请你根据要求,完成小题。(15分)
(1)下面是一位同学刚走进展厅的感受,请你结合语境选出对画线成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3分)
走进红庙村灯笼展厅,迎面而来的各式各样的宫灯、纱灯、走马灯等,让人目不暇接。若不是讲解员走来,还以为今天就是张灯结彩的正月十五了呢。
A.目不暇接,形容灯笼样式多,有的是工夫看。
B.目不暇接中的“暇”,这里是空闲时间的意思。
C.张灯结彩,意思是张挂灯笼彩带,形容场面喜庆。
D.“张”在字典中有以下几个义项:①使合拢的东西分开②陈设;铺排③扩大;夸张④看;望⑤商店开业。张灯结彩中的“张”义是②陈设;铺排。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A项“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
请你阅读下面三组组长的活动记录,完成小题。
离开展厅,我们走进灯笼制作厂房,恰好遇到了灯笼村的领头人红庙村村委书记,于是采访了他。“自从村里的灯笼挂上了2010年央视春晚的舞台,更多的人记住了这个小山村。红庙灯笼的销路越来越广,不但在国内的各大城市能见到红庙灯笼 ① 村委书记自豪地说 ② 甚至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也能见到我们红庙灯笼的身影。我们红庙村的灯笼产业正带领村民走上致富的道路 ③
听了村委书记的介绍,顿时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同学们热爱家乡的情感yóu然而生。受气氛的熏陶与浸染,书法老师也是激情满怀,大笔一挥,为红庙灯笼厂送上了一副对联。
(2)横线处添加标点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① ”, ② :“ ③ ”。
B.① ”, ② ,“ ③ ”。
C.① ,” ② :“ ③ 。”
D.① ,” ② ,“ ③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了解与辨识能力。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其中“村委书记自豪地说”在中间,所以“前面的“逗号”放到“引号里面,后面应该是“逗号、引号”应选D
(3)语段中根据注音书写汉字和给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油然而生 气氛(fēn) 熏陶(táo)
B.由然而生 气氛(fèn) 熏陶(tāo)
C.由然而生 气氛(fèn) 熏陶(táo)
D.油然而生 气氛(fēn) 熏陶(tāo)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油然而生”的“油”不能写作“由”;“氛”口语中经常读“fèn”,正确读音是“fēn”;陶应读作“táo”。故选A。
(4)请你为老师的上联挑选出合适的下联( )(3分)
上联:小村扬名千门富
下联:
A.勤劳致富奔小康 B.伟业腾飞更辉煌
C.红灯装点万家春 D.有志农民显神通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先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要了解对联的特点: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③词性相对;④结构相应;⑤内容相关。据此分析辨析四个选项,“红灯装点万家春”与上联格式、词性相同,故选C。
(5)在中国人眼中,大红灯笼象征着幸福、光明、活力、圆满与富贵,也有些灯笼不是大红色,却蕴含更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请你说说下面这只灯笼上的“梅”字是__________书体,请你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梅”字特点________,你认为这只灯笼适宜挂在家中的__________ 位置,理由是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书体:行书特点:潇洒流畅适宜挂在书房理由:梅兰竹菊素有君子之称,又有高洁之寓意,(或灯笼上的名言一般常用来激励学习)所以适宜挂在书房。
【解析】本题是对传统语文知识的考查仔细观察灯笼上的汉字,其中“梅”潇洒流畅,是行书。“梅兰竹菊”素称“四君子”,有高洁之寓意,而且灯笼上的名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常用来激励学习,所以这盏灯龙适宜挂在书房。
二、课内精读(43分)
(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23分)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选自《社戏》)
9.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大意。(4分)
10.文中哪些语句是写航船的速度之快的?请摘抄下来。(4分)
11.“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4分)
12.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4分)
13.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4分)
14.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3分)
示例:嗅觉——清香
视觉——________
听觉——________
触觉——________
9. 【答案】去赵庄看社戏的路上“我”的所闻所见所感。
【解析】抓住陈述的对象:“我”时间:去赵庄看社戏路上。事件:所闻所见所感。整合在一起:“我”去赵庄看社戏路上的所闻所见所感。
10.【答案】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解析】通读选文,不难找出写航船速度之快的句子: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11.【答案】表现了“我”想看到戏的急切心情。
【解析】本来船已经很快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现了“我”想看到戏的那种急切心情。
12.【答案】月夜航船。
【解析】这是考查对选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进行概括时要抓住事件时间:月夜,事件内容:航船。然后再整合在一起即可。
13.【答案】船头夹着潺潺的激水的声音。
【解析】原句是倒装句,现代汉语习惯按主语、谓语、宾语的先后顺序排列。即“船头夹着潺潺的激水的声音”。
14.【答案】朦胧 悠扬 柔和
【解析】视觉:朦胧(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听觉:悠扬(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触觉:柔和(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二)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列问题。(20分)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
15.这节诗采用的是________的形式,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的回忆,表达我对延安深厚的情谊。(4分)
16.“羊羔羔”一词的喻意是什么?(4分)
17.“母亲”是指________,这里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深厚感情。(4分)
18.“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故乡亲人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19.“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采用________________表现手法,强调“我”和延安母亲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4分)
【答案】 15.陕北民歌信天游 当年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16.喻我对延安母亲的眷恋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 17.延安 拟人 与延安人民亲密 18.拟人 对诗人依恋深厚的感情 19.比兴 养育与被养育。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的理解分析能力。《回延安》是一首以陕北民歌“信天游”形式写成的新诗。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回忆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赞颂延安的巨变,展望延安的未来,表现了作者思念“母亲”延安的一片赤子之心,抒发心中对母亲延安的眷恋。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也就是文章的整体,仔细体味推敲,透过语言的表象去揣摩领悟其中的深意。“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一句运用比喻修辞,意思是说“我”对延安母亲的情感就像“羊羔羔吃奶望着妈一样”,表达“我”最延安的眷恋。
17.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这句话中,“母亲”指的是“延安”,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我”与延安的亲密关系。
18.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辨别和赏析能力。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表述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角度作答。“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分别十年又回家中”运用拟人手法,生动表现延安的人民对“我”的依恋深情。
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比兴是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比兴就是譬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运用比兴手法,写出自己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
三、拓展阅读(20分)
【2018年中考广东深圳卷】
贺兰人的唱灯影子
冯骐才
①我每次看皮影,都要跑到布幕后边瞧上几眼。因为那些在布幕上神出鬼没、又哭又笑的灯影子都是在后边耍弄出来的。严严实实的布幕后边总是充满了神秘感,给我以极大的诱惑。
②今晚_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剧目叫做《王翦平六国》,说的是秦代名将王翦辅助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这出戏是张进绪从他父亲张维秀手里接过来的。张维秀在三十多年前就已去世,如今张进绪也是六十开外;个子矮矮,灰衣皂裤,头扣小帽,神色平和,然而,他往布幕后边一站,立时好像长了身个儿,一员大将似的,气度不凡。
③布幕后边的地界挺小,不足一丈见方,叫拉琴击鼓的乐队坐得密不透风。布幕下边是一条长案,摆着各种道具;其余三面使竹竿扎成的架子,横杆上挂了一圈花花绿绿、镂空挖花的皮影人。张进绪的这些皮影人儿和全套的乐器,都是祖上一代代传下来的老物件,摆在那儿,有股子惟老东西才有的肃穆又珍贵的气息。尤其这上百个皮影人,生旦净丑,一概全有。好似人间众生,都挂在那里等候出场。但他们不是被无序或随意挂在那里的,而是依照着出场的前后排次有序。别看他们面无表情,神色木然,只要给张进绪摘下来在布幕前一耍,再配上锣鼓唢呐,以及那种又有秦腔又有道情又有当地的山花的腔调,便立时声情并茂地活蹦乱跳,眉飞色舞,活了起来。
④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衰,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__。后台是他的舞台。他略带沙哑的嗓子又唱又说又喊又叫,两只手把一桌子的皮影折腾得飞来飞去。看他的表情真像站在台上唱戏演戏一般,给我以强烈的感染。但在布幕那一边,却早化成戏中一个个性情各异的灯影子了。
⑤当我回到布幕前边,坐下来细细品赏,便看出他演唱的高超。他不单唱得味儿如醇酒,大西北的苍劲中,兼有黄河滋育的柔和;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一时觉得,这唱不是张进绪唱,分明是灯影子在唱。于是,灯影、乐声和剧情浑然一体。如今的贺兰还有多少人有这种功夫?
⑥据说,此地的皮影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名叫赵小卓的满族人从陕西带到宁夏来的,后来由贺兰县几位颇具才情的村民接过衣钵,继承发扬,在皮影制作、演唱风格上融入本地的文化与气质,深受百姓热爱。昔时,交通不便,钱太少,戏班子很难深入到穷乡僻壤。老百姓便用这种简朴又优美的影戏自演和自娱。这应是一种原始的“影视艺术”。这种“唱灯影子”不单在贺兰县这一带扎下根,成了气候,影响还远及银南、隆德、盐池和内蒙古鄂托克旗等地。据说,当时传承赵小卓皮影戏的有刘派(刘有子)和张派(张维秀)两家。但刘派后继无人,人亡而歌息;张派却传了下来。难得的是今儿的传人张进绪的禀赋依然很高,又深爱这门古艺,所有家传皮影和演奏器具都好端端保存至今。时下,逢到各乡各村举办节庆或喜事的时候,都会请他去演出助兴。届时,他弟弟、妹妹、孩子全是伴唱奏乐的成员。如今这种家庭化的影戏班子,已经非常罕见,传承人的水平又如此之高,真叫我们视如珍宝了。
⑦我忽然想到,这么好的贺兰人的唱灯影子,可千万别只叫我们这代人看到。
(文/冯骥才选自《今晚报》2009年10月6日刊有删改)
20.根据提示请在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完成填空:主演,主辜,主导,主办。(4分)
(1)今晚__________这台戏的师傅是贺兰县无人不知的张进绪。
(2)身材矮小的张进绪一旦入戏,便有股子霸气,好似天下事的兴表,戏中人的祸福,全由他来________。
21.阅读全文,请将表格中。“我”的活动补充完整。(4分)
布幕后边


“我”欣赏灯影表演
22.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描写的皮影戏的特点。(4分)
23.请赏析文章画线的句子。(4分)
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而且居然能随着说唱和音乐的节奏,摇肩晃脑,挺胸收腹:甚至连同手指头也随之顿挫有致。
24.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文化遗产。(4分)
【答案】20.(1)主演; (2)主宰
21.(1)我观察张进绪主演灯影(2)布幕前面
22.①充满神秘感,布幕上活灵活现、神出鬼没的影子,在幕后就能耍弄出来。②道具、乐器等内容丰富,光皮影戏的人物就包含生旦净丑、人间众生,表演内容多样。③感染力强,表演逼真,布幕上精彩的表演与后台繁杂的光影,乐声交织,给观众们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2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对皮影戏的表演进行描写,将灯影赋予了人的色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灯影子的鲜活灵动,表现了贺兰人表演唱灯影子的技艺高超,也表现出皮形戏浓厚的感染力。
24.示例:我们要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如捏糖人、制作风筝等,并对我们的文化遗产做大力的宣传与弘扬,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我们被遗忘的文化遗产,共同保护并将它们传承下来。
【解析】
20.运用搭配的方法进行破题、解题,是最快的一种方法,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在我们汉语形成、发展过程中,有些词搭配的对象是不同的,词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要符合两个原则:一是合乎事理;另一个是合乎习惯。如语境是支配“这台戏的,自然是与“主演搭配。而“戏中人的祸福”这只能由“主宰”来支配。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的意思,正确辨别它们的感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2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在布幕后边时,“我”观察张进绪主演灯影。而“我”欣赏灯影表演的地点是在布幕前面。
22.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可从神秘感、表演内容丰富、感染力强等角度作答。找到答案区域并提取是作答的关键。
23.赏析文句。“那些灯影子的举手投足,则无不鲜活灵动,神采飞扬”摇肩晃脑,挺胸收腹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事物的手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表演者的技艺高超及皮形戏浓厚的感染力。
24.题干要求谈谈我们应该怎么保护文化遗产。本题考查发散思维。鼓励有创意,又要合理,即合乎要求。既放得开,又收得拢。答案比较开放。关键是能够有理有据地把自己的观点说清楚讲明白绝对不能离开原文来断定答案。立场要鲜明,根据要真实有效。可从学习与传承经典文化的意义或方法的角度考虑答案内容。可举现实生活的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