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第2 课时淀粉与纤维素一、多糖1.多糖的概念单糖淀粉纤维素(C6H10O5)n 多糖是 1 mol 糖水解后能产生很多摩尔____的糖类,____、
________是最重要的多糖,其通式为__________。2.多糖的区别纯净同分异构体(1)结构不同:不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n 值不同:不是_____物,不互为___________。①当 n 为____________时,为淀粉;几百到几千②当 n 为_______________时,为纤维素。几千或几千以上二、淀粉
1.存在
淀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_____________里。谷类中含淀粉较多。种子、2.结构(C6H10O5)162从几万 淀粉分子中含有几百到几千个单糖单元,即几百到几千个
_________。每个结构单元式量为____。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_化合物。3.物理性质白无无冷水糊化作用 淀粉是___色、___嗅、___味的粉末状物质;不溶于_____;
在热水中产生________。块茎和根到几十万天然有机高分子4.化学性质及用途
(1)化学性质①淀粉遇碘分子显_____。蓝色水解葡萄糖 ②淀粉在催化剂(如酸)存在和加热下可逐步_____,生成
一系列比淀粉分子小的化合物,最终生成还原性糖: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途
用于制备葡萄糖、酿制食醋、酿酒,也是药片中的赋形剂。三.纤维素
1.存在
纤维素存在于一切植物中,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基础物质。2.结构(C6H10O5)从几十万至百万天然有机高分子纤维素分子中含有约几千个葡萄糖单元,即几千个________ ,
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_____化合物。白无无纤维状不有机溶剂 3.物理性质
纤维素是___色、___嗅、___味的具有________结构的物质,
___溶于水,也不溶于一般的_________。4.化学性质及用途
(1)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途
棉麻纤维大量用于_________;木材、稻草、麦秸、蔗渣等用于______。纺织工业造纸。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1.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都是葡萄糖。 2.水解的反应条件类似:催化剂都是 H2SO4——淀粉易水
解,用稀 H2SO4;而纤维素难水解,用浓 H2SO4;反应都需要
加热——淀粉易水解,加热时间短;纤维素难水解,加热时间
长。多糖水解产物与水解程度的判定 1.判定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产物,都需先加碱中和掉催化
剂 H2SO4,因为醛基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和新制 Cu(OH)2
氧化,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2.淀粉水解程度的判定(1)若反应体系中物质能使碘水变蓝色,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证明淀粉尚未发生水解。(2)若反应体系中物质既能使碘水变蓝色,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证明淀粉已部分水解。(3)若反应体系中物质遇碘水不变蓝色,则证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例题】向淀粉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怎样用实验方法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 【解析】对水解程度的检验分析一般要考虑有三种可能的
情况:①淀粉没有水解,溶液中只有淀粉并没有葡萄糖;②淀
粉部分水解,溶液中既有淀粉又有葡萄糖;③淀粉全部水解,
溶液中只有葡萄糖而没有淀粉。因此可用碘水检验有无淀粉存
在,用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悬浊液检验有无葡萄糖存在。 【答案】用两支试管各取少量淀粉和稀硫酸混合加热后的
溶液,在试管Ⅰ中滴入几滴碘水,在试管Ⅱ中滴入过量 NaOH
溶液至碱性,加入新制 Cu(OH)2 悬浊液,加热。如试管Ⅰ呈蓝
色而试管Ⅱ无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如试管Ⅰ呈蓝色
而试管Ⅱ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部分水解;如试管Ⅰ未变
蓝色而试管Ⅱ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全部水解。1.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 H2SO4 并加热。为了确定淀粉是否已水解或完全水解,所需下列试剂是()。D②银氨溶液③新制 Cu(OH)2 碱性悬浊液 ①NaOH 溶液
④碘水
⑤BaCl2A.①⑤ 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成为 D(C6H14O6)。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 RCHO最易,R—CH2OH 次之, 最难。图 4-2-1 2.如图 4-2-1 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 A,
A 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 B(C6H12O7)或 C(C6H10O8),
B 和 C 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 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 A、B、C、D 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HOCH2(CHOH)4CHO
3.某学生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的水解
程度:
甲:
HOCH2(CHOH)4COOH HOOC(CHOH)4COOH
HOCH2(CHOH)4CH2OH
溶液变蓝结论:淀粉尚未水解乙:结论:淀粉尚未水解丙:结论:淀粉水解完全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结论不正确,因为淀粉可能部分水解,未水解的残留淀粉会与碘反应变蓝 乙结论不正确,因为实验设计有错误,在酸性条件下
即使水解液中有葡萄糖,也不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上述三方案操作及结论是否正确?说明理由。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结论正确,说明淀粉完全水解,生成了葡萄糖,并在碱性条件下发生了银镜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