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化学实验 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 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 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 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 铺盖。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容积 。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 ,管口不 ;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 ,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
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2.在实验室,我们如何称量药品呢?
3.在实验室,对仪器的洗涤有什么要求吗?
4.如何检验下列装置的气密性?
【基础知识】
一、你了解实验室吗?
1.你知道哪些药品在存放和使用时有特殊规定吗?
2.在实验室如何防止火灾的发生?如果着火了怎么办?
3.发生烫伤怎么办?
4.你知道化学灼伤吗?要是不小心发生了化学灼伤怎么办?
5.你知道哪些行为会引起爆炸或仪器爆裂吗?如何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6.你知道哪些行为会导致中毒吗?如果发生了中毒该怎么办呢?
7.你知道实验室里的灭火器材、煤气开关、电闸等在哪儿吗?
8.你会用灭火器吗?
二、你认识这些仪器或装置吗?
【过关训练】
1.下列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予改正。
(1)将带有溶液的滴管平放在实验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嘴吹熄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酒精灯打翻失火,应立即用水浇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另一盏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眼睛里不慎溅入了药液,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不可用手揉眼睛。___________
(6)将CO中毒者移入通风处抢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8)不慎将浓H2SO4溅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稀NaOH冲洗。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实验室中固体药品应放在________瓶中,取用大块固体时用________取,粉末状固体用______取。液体药品应放在________瓶中,对于见光容易分解的溶液应放在________色的瓶中。
3.若用加热的方法制取气体、用排水法收集完气体时,应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对右图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问题与收获】
第二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2)
编写:高一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2.掌握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
【学习重点】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
【预备知识】
1.过滤是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的方法。
仪器:
操作要点:
2.蒸发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减少溶液中的__________,使_________从溶液中析出的方法,该方法又称为蒸发结晶。
仪器:
操作要点: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蒸发皿容量的__________;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以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
3.常见离子的检验
离子
检验试剂
主要实验现象
Cl-
SO42-
CO32-
【基础知识】
自然界中的物质绝大多数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
根据组成混合物的物质状态不同,可分为:
一、粗盐提纯
粗盐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物。
如果要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及一些硫酸盐,按下表所示顺序,应加入什么试剂?
步骤
杂质
加入的试剂
化学方程式
1
硫酸盐(Na2SO4)
2
MgCl2
3
CaCl2
在实际操作中,能否做到适量即加入试剂与杂质恰好完全反应呢?
加入你选择的试剂除掉杂质后,有没有引入其他离子?想一想可用什么方法再把它们除去?
调换以上三种试剂的顺序,对结果会有影响吗?
除杂质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在实际进行方案设计时,除要考虑所加试剂外,还要考虑加入试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思考:KNO3中若含有K2SO4和KOH等杂质,想一想,应加入什么试剂除去?
【过关训练】
A组
1.实验室里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蒸发皿 D.酒精灯
2.通过用水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
A.硝酸钾、氢氧化钠 B.氧化铜、二氧化锰
C.氯化钾、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钡
3.实验室进行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①放置酒精灯;②固定铁圈的位置;③放上蒸发皿;④加热搅拌;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①④⑤ D.②①③④⑤
4.以下有关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滤纸紧贴漏斗内壁并用少量水湿润 B.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C.沿着玻璃棒慢慢向漏斗中倾倒过滤液 D.倒入漏斗的过滤液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B组
5.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6.除去KCl溶液中的SO42-离子,依次加入的溶液为(填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
7.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关系如下:(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均为恰好完全作用)
不溶解
不溶解
(1)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_____、E 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
(2)写出A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
8.有一废液,其中含有一定量的Zn2+、Fe2+、Cu2+、Hg2+四种离子,请设计一个回收金属铜和汞的方案。
【问题与收获】
。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3)
【学习目标】
1.蒸馏、萃取操作的基础知识
2.掌握常用仪器:分液漏斗、冷凝管的使用要点
3.学会为液—液混合物选择适当的分离方法
【学习重点】蒸馏、萃取操作的适用范围和操作要点
【预备知识】
1.如何除去括号中的杂质?
(1)NaCl固体(I2) 。(2)KCl固体(MnO2) 。
(3)Cu粉(Fe) 。(4)NaCl固体(CaCl2) 。
2.总结固—固混合物分离方法的选择;液—液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有哪些呢?
【基础知识】
1.蒸馏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制蒸馏水常见装置:
①仪器:a : __________________;
b : __________________;
c : __________________;
d : __________________。
②蒸馏的注意事项:
a、烧瓶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
b、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 ;
c、冷凝管中冷水从 进, 出;
d、液体中加少量 ,防止液体爆沸。
2.分液
(1)适用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仪器: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使用分液漏斗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分液漏斗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液时,下层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层液体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1:蒸馏和蒸发在应用上有什么区别?
思考2:如何分离出碘水中的碘?(资料:25℃时,碘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034g;在四氯化碳(CCl4)中的溶解度为2.9g;在酒精中的溶解度约为21.4g。)
思考3:对于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能否使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可行性如何?
3.萃取
(1)定义:利用溶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的____________不同,用_________ ________把溶质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
(2)萃取后需要进行__________操作来将这两种溶剂分离开来。
(3)萃取剂的选择:__ 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萃取——分液操作步骤:①_________ → ②_________ → ③_________ → ④_________→⑤_________
思考4:如何分离氯化钠和单质碘的水溶液混合物?
思考5萃取之后用何方法将有机溶剂与溶质进一步分离开来?
思考6:分液漏斗中盛有已分层的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液,但不知道哪一层液体是“油层”。试设计一种简便的判断方法。
【过关训练】A组
1.水资源非常重要,联合国确定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海水淡化是海岛地区提供淡水的重要手段,所谓海水淡化是指除去海水中的盐分以获得淡水的工艺过程(又称海水脱盐),其方法较多,如反渗透法、水合物法、电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和压渗法等。下列方法中也可以用来进行海水淡化的是( )
A.过滤法 B.蒸馏法 C.分液法 D.冰冻法
2.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B.蒸馏操作时,冷凝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C.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3.选择一种溶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溶剂应具备的性质是( )
A.易溶于水,且不能与碘发生化学反应 B.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
C.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大 D.不溶于水,且密度必须比水小
4.有关化学实验的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5.现有三组溶液:①汽油和氯化钠溶液 ②39%的乙醇溶液 ⑧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
A .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 .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6.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分液 C、 蒸馏 D、过滤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沙子的混合物 。
(2)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
(3)分离四氯化碳(沸点为76.75℃)和甲苯(沸点为110.6℃)的混合物 。
(4)从碘的水溶液里提取碘 。
7.能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_____,(A.AgNO3溶液B.稀硫酸C.稀盐酸D.稀硝酸)将其滴加到三种试剂中的现象分别是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8.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滴加Mg(NO3)2溶液;②过滤;③滴加AgNO3溶液;④滴加Ba(NO3)2溶液
A.①②④②③ B.④②①②③ C.①②③②④ D.④②③②①
9.某化学课外小组用海带为原料制取了少量碘水。现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并用分液漏斗分离两种溶液。其实验操作可分解为如下几步:
A.把盛有溶液的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中;
B.把50mL碘水和15mL CCl4加入分液漏斗中,并盖好玻璃塞;
C.检验分液漏斗活塞和上口的玻璃塞是否漏液;
D.倒转漏斗用力振荡,并不时旋开活塞放气,最后关闭活塞,把分液漏斗放正;
E.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溶液;
F.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上层水溶液;
G.将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H.静置,分层。
就此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⑴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上述各操作的编号字母填写)
→ → →A→G→ →E→F
⑵上述E步骤的操作中应注意 。
上述G步骤操作的目的 。
⑶能选用CCl4从碘水中萃取碘的原因是
。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2)
编写:高一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进一步加深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2.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3.能熟练运用摩尔质量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4.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物质的微粒数、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的关系
【预备知识】
1.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规定以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写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①C ,②Fe ,③H2O
④H2SO4_________ __ ,⑤Na+_______________, ⑥OH-______________.
3.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多少?
4.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3g,求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多少g?
5. 1mol碳原子含多少个碳原子?1mol碳原子重多少g?
6. 1mol氧原子含多少个氧原子?1mol氧原子重多少g?
7.填写下面的表格,看是否可以从这些数据中得出有用的结论。
粒子符号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每个粒子的质量(g/个)
1摩尔物质含有的粒子数(个)
1摩尔物质
的质量(g)
C
1.993×10-23
Fe
9.302×10-23
H2O
2.990×10-23
H2SO4
1.628×10-22
Na+
3.821×10-23
OH-
2.824×10-23
结论:① 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
② 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
③ 1mol任何离子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
④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
练习
1mol O的质量是 g 1mol S的质量是_____g 1mol CO2的质量是_____g
1mol NaOH的质量是_____g 1mol NH4+的质量是_____g1molSO42-的质量是_____g
【基础知识】一、摩尔质量
定义: 叫做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 物质的质量。
符号: 。 单位: 。
[课堂练习1]: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Mg的摩尔质量 NaCl的摩尔质量 .
SO2的摩尔质量 H2O的摩尔质量
CO2的摩尔质量 H2SO4的摩尔质量
Na+的摩尔质量 SO42-的摩尔质量
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
摩尔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区别
联系
二、物质质量(m),物质的量(n)和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2] 计算下列物质的物质的量或质量:
(1)9.8g H2SO4的物质的量 (2)5.3gNa2CO3的物质的量
(3)0.25molCaCO3的质量 (4)2.0molH2O的质量
[课堂练习3]:
(1)0.02mol某物质的质量为0.73g,,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2)某一原子的质量为9.228×10-23g,则该原子的摩尔质量为
(3)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那么一个钠原子的质量为
三、物质的量(n),物质的微粒数(N),阿伏伽德罗常数(NA),物质质量(m)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4]:
(1)3.6gH2O的物质的量是 ,含有 个水分子,含有 molH
(2)11.7gNaCl的物质的量是 ,含有 个Na+ 个Cl_
(3) 3.01×1023个OH-的物质的量是 ,质量是
(4)6.02×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是 ,质量是
【过关训练】A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 mol O的质量是16 g·mol-1 B..Na+的摩尔质量是23 g·mol-1
C.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1 D.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B.摩尔质量等于物质相对分子质量的6.02×1023
C.HNO3的摩尔质量是63g
D.硫酸和磷酸的摩尔质量相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1 mol物质的质量
B.1 mol水的质量、水的摩尔质量和水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是18
C.各种物质的摩尔质量不可能相同
D.摩尔质量不是质量,质量也不是相对分子质量
4.关于2mol二氧化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质量为44g B.有4mol原子 C.分子数为6.02×1023 D.摩尔质量为44g/mol
5.填写下列表格
物质
分子数
质量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
氮气
14
H2SO4
3.01×1022
H2O
0.5
B组
6.下列物质中,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
A.56gN2 B.1.5molO2 C.100gCl2 D.3.01×1023个硫酸分子
7.相同质量的镁和铝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 )
A.1:1 B.8:9 C.9:8 D.2:3
8.等物质的量的氧气(O2)和臭氧(O3),所含的分子数之比为 ,所含的氧原子数之比为 ,其分子量之比为 ,其质量之比为 。
若O2和 O3质量相等,则其分子数之比为 ,氧原子数之比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3)
编写:高一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知道气体的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密切关系的基础上,认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预备知识】
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 态 态 态。许多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可以呈现不同的聚集状态。
下表列出了0℃、101KPa时O2和H2的密度,请计算1mol O2和H2的体积
物质
摩尔质量(g/mol)
1mol物质的质量(g)
密度(g/L)
1mol物质的体积(L)
O2
1.429
H2
0.0899
3.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1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
物质
摩尔质量(g/mol)
1mol物质的质量(g)
密度
1mol物质的体积
Al
27
2.70g/cm3
Fe
56
7.86 g/cm3
H2O
18
0.998 g/cm3
C2H5OH
46
0.789 g/cm3
[结论]: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固体或液体所占的体积 (填相同或不同)
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近似 (填相同或不同)
[思考]: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有哪些?
【基础知识】
1.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1)决定物质的体积大小的因素
(2)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所含的 相同,而粒子间距____ ,使得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 。但因粒子的大小是 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体积 。
(3)对于气体,粒子间的距离 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当1mol气体所含粒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主要取于 。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粒子间距可以看成是 ,因此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 。
(4)在相同 和 下,相同 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
2.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1)定义:
(2)符号: (3)单位:
3.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决定于气体所处的 和
标准状况( Pa, 0C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L。
即在标准状况下Vm= L/mol。
4.气体物质的量(n)、气体体积(V)与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的关系:
【归纳总结】物质所含的微粒数N、质量m、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
【过关训练】
A组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为22.4L
B.1mol任何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C.标准状况下,1mol水所占的体积都为22.4L
D.标准状况下, 22.4L的任何气体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
2.标准状况下,5.6L某气体的质量为8g,则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
A.64 B.48 C.32 D.16
3.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 )
A. 64g B. 64 C. 64g·mol-1 D. 32g·mol-1
4.在标准状况下,100mL某气体的质量为0.125g,则该气体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
A.氨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一氧化碳
5.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标准状况下,1 mol水的体积约为22.4 L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常温常压下,1 mol氢气的体积为22.4L
D. 常温常压下,1 mol氧气的质量为32克
6.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物质中,物质的量为1mol的是 ( )
A.常温常压下22.4LCl2 B.18g H2O C. NA个H2 D.标准状况下 22.4L的H2O
7.2molCl2和2molCO2相比较,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分子数相等 B.原子数相等 C.体积相等 D.质量相等
B组
8. 标准状况下,1.7gNH3和____________LH2S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
9. 2molSO3和3molSO2其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相同状况下(均为气体)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氧原子数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10.2mol O2和 gCH4 在标准状况下占有相同的体积,其体积为
11.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由0.2molCO2和0.3molCO组成,求混合气体的体积是多少?求混合气体的质量是多少?
12.在273K、101kPa的条件下,将2.00g氦气、1.40g氮气、1.60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为 。(通过计算得出,写出解答过程)
【问题与收获】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4)
编写:高一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学习重点】
【预备知识】
如何配置100g20%NaOH溶液?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取10g上述溶液,求其中NaOH的物质的量?
【基础知识】
一、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表示 里所含溶质B的 的物理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 3.单位:
【课堂练习1】
1.1mol/L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 )
A.1L水中含有1mol H2SO4 B.1L溶液中含有1molH+
C.将98g H2SO4溶于1L水中所配成的溶液 D.指1L硫酸溶液中含有98g H2SO4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
1mol NaOH溶解在1L水中得到1mol/LNaOH溶液
标准状况下22.4mlHCl气体溶于100ml水得到0.01mol/L盐酸
20mL18.4mol/L H2SO4溶于100ml水中得到溶液体积为120ml
(4)从1mol/LNaCl溶液100ml中取出10ml,其所得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归纳总结】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要点
4.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c(B)、溶质的物质的量n(B)、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二、关于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课堂练习2】
1.将2molNaOH溶于水配成200ml溶液,求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标准状况下,2.24LHCl气体溶于水中制成0.5L溶液,求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的H2SO4溶液500ml,含H2SO4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4. 物质的量浓度为1.5 mol/L的NaCl溶液500ml,含NaCl的物质的量为多少?
5.10molHCl能配成多少L 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的盐酸?
6.1 molNaCl能配成多少ml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的盐酸?
【课堂练习3】
1.将40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L溶液,求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2.配制500mL0.1mol/LNaOH溶液需要NaOH的质量是多少?
3.100mL0.2mol/LBa(OH)2溶液中,c(Ba2+)=
200mL0.5mol/L Al2(SO4)3溶液中,c(Al3+)= c(SO42-)=
Fe2(SO4)3中c(Fe3+)= 0.6mol/L,则c(SO42-)= .其中Fe3+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比值为
【课堂练习4】
1.将4.83 mol H2SO4溶于水配成1L密度为1.28g/cm3的硫酸溶液,求其物质的量浓度?硫酸的质量分数?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单位
溶液的单位
表达式
特点
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也相同的任何溶液中,所含 相同,但 不一定相同
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任何溶液中,所含 相同,但 不一定相同。
【过关训练】A组
1. 1L 1mol/L NaCl溶液表示 ( )
A.溶液中含有1mol NaCl B.1mol NaCl溶于1L 水中
C.58.5g氯化钠溶于741.5g水中 D.1L溶液中含有58.5gNaCl
2.浓度为2mol/L的NaOH溶液的正确含义是 ( )
A.在2L水中溶有80g的NaOH B.80gNaOH溶于水配成的溶液
C.每升溶液中含有80gNaOH D.每2L溶液中含有80gNaOH
3.在100ml0.1 mol/LNaOH溶液中,所含NaOH的质量是 ( )
A.40g B.4g C.0.4g D.0.04g
4.下列溶液中的c(Cl-)与50mL 1mol/L氯化钠溶液中c(Cl-)相等的是( )
A.150mL 1mol/LNaCl溶液 B.75mL 2mol/LCaCl2溶液
C.150mL 3mol/LKCl溶液 D.75mL 1mol/LFeCl3溶液
5.下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是 ( )
A.含4gNaOH的溶液1L B. 含0.1gNaOH的溶液1L
C.含0.2molH2SO4的溶液0.5L D. 含19.6gH2SO4的溶液1L
6.2gNaOH固体溶于水配成250mL溶液,取出其中50mL,则这50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 0.04mol/L B.0.2mol/L C.1mol/L D.2mol/L
7.下列关于0.2mol/LBa(NO3)2溶液正确的说法是 ( )
A.2L溶液中含有Ba+离子0.2mol B.2L溶液中含有NO3-离子0.2mol
C.0.5L溶液中Ba2+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D.0.5L溶液中NO3-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mol/L
8.今有0.1mol/LNa2SO4溶液300ml,0.1mol/LMgSO4溶液200ml和0.1mol/LAl2(SO4)3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 )
A.1:1:1 B.3:2:2 C.3:2:3 D.1:1:3
9.从1L 1mol/L NaCl溶液中分别取出100ml、10ml和1 ml,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 、 、
10.将106gNa2CO3溶于水中,配成1L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1.配制0.2 mol/LNa2SO4溶液50ml,需要称取固体Na2SO4的质量是多少?
【问题与收获】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5)
编写:高一化学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预备知识】
配制100ml1.00 mol·L-1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的质量是多少?
2.用18.4 mol·L-1的浓硫酸配制0.5 mol·L-1的稀硫酸500ml,需要浓硫酸的多少ml?
思考:如何配制100ml1.00 mol·L-1NaCl溶液?
【基础知识】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仪器: 、烧杯、 、 、托盘天平(使用固体药品时用)和 等。
(1)配制固体溶质的溶液用 称量,配制液体溶质的溶液可用 量取。
(2)量筒使用时要依据液体量选择其规格。若量取5.6ml浓H2SO4用 ml量筒,记录数据时记录到 ml ,托盘天平称量记录到 g.。
2.认识容量瓶
容量瓶是一种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专用仪器,容量瓶是一种精确的仪器,有大小各种规格,常用的容量瓶有50mL、100mL、150mL、200mL、250mL、500mL、1000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1)使用前要检验容量瓶是否漏水。检验程序是:加水→塞瓶塞→倒立→查漏→正立瓶塞旋转180°→倒立→查漏。
(2)容量瓶不能用来溶解物质,不能将玻璃棒伸入容量瓶中进行搅拌。
(3)不能将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更不能将容量瓶加热。
(4)观察所加溶液是否达到容量瓶的刻度线一定要平视,使液体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平。
思考:要配制450mL 1mol/L NaCl溶液,需选用何种容量瓶?
3.配制步骤(配制100mL 1.00 mol·L-1NaOH溶液)
(1)计算 需要NaOH固体的质量: g。
(2)称量 用 准确称取NaOH固体 g。
(3)溶解 将称好的NaOH固体放入 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冷却到 。
(4)转移 将烧杯中的溶液用 小心引流到 中,
(5)洗涤 用蒸馏水洗涤 2~3次,并将每次洗涤液都转移到 。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 。
(6)定容 缓缓地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直到容量瓶中的液面离刻度线下 cm时,改用 滴加蒸馏水至 正好的与 相切,
(7)摇匀 将容量瓶塞盖好,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8)装瓶 将容量瓶内液体转移到试剂瓶,贴上注有名称和浓度的标签。
【总结归纳】配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误差分析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过程分析
对c的影响
m
V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流出
未洗烧杯和玻璃棒
定容时水加多用滴管吸出
定容摇匀时液面下降再加水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定容时俯视读数(读刻度)
定容时仰视读数(读刻度)
【过关训练】
1.关于容量瓶的四种叙述:①是一种精确的仪器;②不宜贮存溶液;③不能用来加热;④使用之前要检验是否漏水。这些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配制0.5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250 mL,在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②量筒;③烧杯;④玻璃棒;⑤漏斗;⑥500 mL容量瓶;⑦药匙;⑧250 mL容量瓶;⑨胶头滴管;⑩坩埚。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
A.①③④⑥⑨⑩ B.①④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⑦⑧⑨ D.①②④⑤⑧⑨
3.欲配制2.0 mol·L-1 NaCl溶液100ml,下列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称取5.85g NaCl,使其溶于50ml水中。
B.称取11.7g NaCl,使其溶于100ml水中
C.称取11.7g NaCl,溶于适量水后,再加水稀释到100ml
D. 称11.7g NaCl,溶于88.3ml水中
4.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A. 100ml2.5mol·L-1NaCl溶液 B. 500ml1.5mol·L-1AlCl3溶液
C. 250ml2mol·L-1MgCl2溶液 D. 400ml5mol·L-1KClO3溶液
5.配制100ml0.1mol·L-1Na2C03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容量瓶中,加水溶解、定容。
B.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C.转移Na2C03溶液时,未用玻璃棒引流,直接倒入容量瓶中。
D.定容后,塞好瓶塞,反复倒转,摇匀
6.欲用98%的浓硫酸(p=1.84g/cm3)配制成浓度为0.5 mol·L-1的稀硫酸500ml
选用的主要仪器有:
① ②
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用量筒量取浓硫酸 B.反复颠倒摇匀 C.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D.洗净所用仪器 E.稀释浓硫酸 F.将浓液转入容量瓶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 。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①所需浓硫酸的体积为 ml
②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的量筒应选用 ml的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将使浓度 (偏高、偏低、无影响)
③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若搅拌过程中有液体溅出结果会使浓度偏 。
④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 ,否则会使浓度偏 ;并洗涤烧杯及玻璃棒2–3次,洗涤液也要转入容量瓶,否则会使浓度 。
⑤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若俯视会使浓度 ;仰视则使浓度 。
【问题与收获】
。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1)
【学习目标】
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学会对常见的化学物质以及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学习重点】分类的思维及应用化合物的分类
【学习难点】:分类依据的选择
【预备知识】
分类是把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归类到一起的方法。
对于若干种同样的物质,若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得到的分类结果_______________。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_________,还可以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变化的规律。
4、分类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物质的分类
⑴交叉分类法.请同学们连线下列物质,并指明分类依据。
例一:交叉分类法
Na2SO4 含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1:_________________
K2SO4 无氧酸盐 Na2SO4分类依据2:_________________
NaCl 钠盐 Na2SO4分类依据3:___________________
BaSO4 硫酸盐
⑵树状分类法
例二:树状分类法
固固:粗盐
混合物(多种成分) 液液:水与酒精
气气:空气
金属单质:Fe _______
物质(1) 单质(3)
非金属单质:P ________
一元酸 HCl ________
酸(5) 二元酸 H2SO4 _____________
纯净物(2) 三元酸 H3PO4 ______________
难溶碱 Fe(OH)3 _________
碱
易溶碱 NaOH _________
化合物(4) 正盐 NaCl ________
盐 酸式盐 NaHCO3 ______________
金属氧化物_______
氧化物(2)
非金属氧化物______
将下列物质填进上表的横线上,
O2 , Cu,H2CO3 , Ba(OH)2 ,KNO3 , CO2 , 空气,含镁60%的MgO
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类型:
反应类型
实 例
A+B=AB
化合反应
2H2+O22H2O
AB=A+B
分解反应
CaCO3CaO+CO2↑
AB+C=A+CB
置换反应
H2+CuOCu+H2O
AB+CD=AD+CB
复分解反应
NaOH+HCl=NaCl+H2O
[课堂练习1]
把以下物质分类:H2,CaO,Ba(OH)2, Fe2O3,Al,浑浊的河水,CH3CH2OH,NH3·H2O,Ar,NaHSO4,Cu(OH)2,HCl,HNO3,H2SO4,CO2,H3PO4,NaOH, CuSO4,Cu2(OH)2CO3,NaHCO3,空气,盐酸,CO,CH4,H2CO3,MgCl2,MgSO4
(1)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属于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属于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属于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属于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属于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
酸性氧化物:能和______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
酸酐:酸性氧化物又称酸酐。例如:_______是碳酸的酸酐,________是硫酸的酸酐
碱性氧化物:能和________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方程)
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分正盐,酸式盐,碱式盐等。
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H+,阴离子是酸根离子的盐。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除酸根外还有OH-的盐。
例子:Cu2(OH)2CO3(碱式碳酸铜)
[课堂练习2]
把以下的物质和分类用短线连起来
物质 分类
BaSO4 可溶
NaOH 难溶
Na2SO4 盐
Mg(OH)2 碱
[课堂练习3]
把以下物质分类(酸:按酸性强弱再细分;碱按可溶性再细分)
H2SO4,NaOH,NH4HCO3,P2O5,Ba(OH)2,HNO3,NH4Cl,Mg(OH)2,KOH,NH3·H2O,CH3COOH,SO2,HCl,H2CO3,Cu(OH)2,CaO,Fe(OH)3,Cu2(OH)2CO3,H2O,H3PO4
【过关训练】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可以采取多种分类方法,下列关于“Na2CO3”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
A、化合物 B、氧化物 C、碳酸盐 D、钠盐
2、下列物质中都含有氢元素,按照已学知识判断其中属于酸的是 ( )
A、NH3 B、CH4 C、NaHCO3 D、HClO3
3、下列各物质中,均为纯净物的一组是: ( )
A、碘酒,干冰 B、石油,液氨
C、Na2CO3·10H2O,Na2CO3 D、石灰石,氨水
4、下列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 )A、氧化钙,洁净的雨水 B、氢氧化钾,含铜80%的氧化铜Cu相对原子质量64)
C、澄清的石灰水,粗盐 D、红磷,空气
5、将下列各组物质按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硫酸、纯碱、石膏 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碳酸、乙醇、醋酸钠 D、磷酸、熟石灰、苛性钾
6、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 ( )
碱
酸
盐
酸性氧化物
A
纯碱
盐酸
烧碱
二氧化硫
B
烧碱
硫酸
食盐
一氧化碳
C
苛性钠
醋酸
石灰石
水
D
苛性钾
碳酸
苏打
三氧化硫
7、现有下列物质:①Na2CO3 ②Na2O ③SiO2 ④铁 ⑤O2 ⑥Ca(OH)2 ⑦H2SO4 ⑧海水 ⑨新鲜的空气 ⑩Ba(OH)2 ⑾NaBr ⑿Fe3O4 ⒀H2O ⒁AgNO3
请将上述物质按下列要求分类,并将其序号填入空白处:
按组成分类,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酸的是____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____。
8、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和交叉分类,HNO3属于 ( )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9、以下哪一个化合物是正盐 ( )
A.KHSO4 B.Cu2(OH)2CO3 C.Ca(H2PO4)2 D.NH4NO3
10、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碱 D、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化合生成酸
11、科学家在研究化学物质时,常常对物质进行分类,以便对同类物质的组成和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下列各组物质中有一种物质与其它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请将其挑出来,并说明理由。
物质组
不属于同一类的物质
理由
(1)Mg、O2、N2、NO
(2)NaOH、Na2CO3、CH4、KCl
(3)H2CO3、H2SO4、NH3·H2O、H2SiO3
(4)CaO、SO2、CO2、SiO2
【收获与反思】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2)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2、了解胶体和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和其他分散系的区别。
【学习难点】 分散系的概念,区分溶液和胶体的方法
【学习难点 】 对于胶体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基础知识】
分散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叫___________;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叫_____________。
问题一:分别指出CuSO4溶液和碘酒中的分散质和分散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态、液态、固态)来分,有9种组合方式。
分散质
分散剂
实例
气
气
空气
液
气
云、雾
固
气
烟灰尘
气
液
泡沫
液
液
牛奶、酒精的水溶液
固
液
油漆
气
固
泡沫塑料
液
固
珍珠(包藏着水的碳酸钙)
固
固
有色玻璃、合金
3、根据分散质___________不同,可将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大类。
分散系
粒子大小
溶液
胶体
浊液
4、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A.Fe(OH)3胶体的制备【问题】现在有FeCl3饱和溶液,问如何制备Fe(OH)3胶体?
实验:将一定量的FeCl3饱和溶液加入NaOH溶液,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实验过程
冷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
现象
结论
B.胶体的性质 【实验探究】: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特点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实例
CuSO4溶液
Fe(OH)3胶体
泥水
稳定性
均一性
激光笔照射
透过滤纸的情况
半透膜
[小结]: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是 ,区别溶液和胶体的简便方法是 。能否用过滤的方法分离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
1、为什么一束光射向胶体和溶液时,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现象?
如何制取Fe(OH)3胶体?
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的丁达尔效应,胶体还有哪些性质?
4、以下哪一种物质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A、蔗糖水 B、肥皂水 C、碘酒 D、碘化银胶体
【小结】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
①盐卤点豆腐 ②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明矾、Fe2(SO4)3溶液净水
④FeCl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水泥硬化
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 ⑧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
【过关检测】
1、关于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操作方法( )
A.在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加热煮沸氯化铁溶液
C.把氯化铁溶液滴入热水中 D.把饱和的氯化铁溶液滴入到沸水中
2、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都比较稳定,密闭放置不产生沉淀 B、两者均有丁达尔现象
C、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后溶解 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
3、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微粒,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4、下列分散系能发生丁达尔现象的是( )
A.CH3CH2OH水溶液 B.雾 C.含有尘埃的空气 D.饱和食盐水
5、血液中重要的蛋白质是一种胶体,在实验中不慎手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紧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B.FeCl3溶液能使血液凝聚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6.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 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
C.胶体是一种介稳性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
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
7.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特征是 ( )
? A.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 ? B.胶体粒子带电荷
C.胶体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 D.胶体粒子能够发生布朗运动
8.在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作用于气溶胶,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这种除尘法的原理是 ( )
A.渗析???????????? B.电泳? ? C.凝聚????????????? D.丁达尔现象
9.能够将溶液和胶体区分开的方法是 ( )
A. 过滤 B.观察颜色、状态 C. 利用丁达尔效应 D. 闻气味
10.“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 100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的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 )
①溶液②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会析出黑色沉淀
A. ①④⑥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④⑥
11.右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小明仔细阅读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得出了修正液的某些性质,小明的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A、修正液是一种胶体,均一、透明
B、修正液中含有的化学物质有毒
C、修正液的成分对纸张不具腐蚀性
D、修正液的溶剂易挥发、易燃
12、今有下列各种物质:A.碘酒 B.豆浆 C.泥水 D.Fe(OH)3胶体 E.淀粉溶液 F.氨水 G..盐水,按要求填写物质的代号:
(1)属于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浊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______________。(4)属于介稳体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获与反思】
第二节 离子反应(1)
【学习目标】
1. 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概念;
2. 学习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 从电离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
【学习重点】
1. 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
2.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预备知识】
根据初中所学知识,下列物质:①盐酸、②NaOH溶液、③蔗糖溶液、④石墨、⑤Cu、⑥酒精、⑦NaCl溶液、⑧NaCl晶体、⑨熔融的KNO3晶体,其中可以导电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以上可以导电的物质中,导电的微粒是什么?
【基础知识】
一、电解质、非电解质
1.在 条件能导电的 ,称作电解质;在 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 ,称作非电解质。
2在 能 ,这样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在 能 这样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课堂练习】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错误的给出原因
⑴ NaCl溶液是电解质。
⑵ 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化合物也都是电解质。
⑶ 酸碱盐都是强电解质。
⑷ 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的物质就是电解质。
⑸ 因为BaSO4不溶于水,所以它是弱电解质。
2. 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乙醇 B.KNO3晶体 C.铜 D.CO2
3. 下列常见物质中 ①H2O ②NaCl晶体 ③冰醋酸 ④SO2 ⑤CaCO3 ⑥酒精 ⑦NaOH晶体 ⑧石墨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二、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1. 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 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3. 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Na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SO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a(OH)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2C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训练】
1. 下列物质中导电性最差的是 ( )
A. 熔融的NaOH B. 石墨棒 C. 盐酸 D. KCl固体
2. 电解质是( )
A. 导电性很强的物质 B.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C. 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能导电的物质 D. 可溶性盐类
3. 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①NaOH ②BaSO4 ③Cu ④蔗糖 ⑤CO2
A. ①② B. ①②⑤ C. ③④ D. ①⑤
4.下列物质在水中不能电离出Cl—的是 ( )
A.HCl B.KClO3 C.MgCl2 D.CCl4
5.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该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A.三氧化硫 B.干冰 C.蔗糖 D.硫酸钡
6. 下列物质 ①铁片 ②液态的HCl ③NH3 ④酒精 ⑤盐酸 ⑥H2SO4 ⑦KOH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O2 ⑩BaSO4固体
(1)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4)以上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5)以上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⑴ NH4NO3 ⑵ Na2SO4
⑶ KHCO3 ⑷ Al2(SO4)3
⑸ AgNO3 ⑹ CuSO4
⑺ FeCl2 ⑻ Ca(NO3)2
⑼ NH4HCO3 ⑽ KHSO4
第二节 离子反应(2)
【学习目标】
1. 知道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 学会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及离子共存的判断。
【学习重点】
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共存。
2. 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预备知识】
1.常见的强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强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见的可溶性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__________以外的硫酸盐、除___________以外的氯化物。
2.写出下列物质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KHSO4—— H2SO4——
KHCO3—— Ba(OH)2——
【基础知识】
一、 离子反应
概念: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发生________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必然有_______参加,这样的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学生活动【实验2-1】:
结论:______________离子可以在水溶液中共同存在。
结论:______________离子不能在水溶液中共存,会发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书写步骤
以FeCl3溶液和AgNO3溶液反应为例
①写
写出正确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②拆
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写成离子形式
③删
把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
④查
检查方程式两端各元素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是否相等
交流与讨论:Na2CO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有白色CaCO3沉淀生成,Na2CO3溶液与CaCl2溶液反应也有白色CaCO3沉淀生成,这两种反应的实质是否相同?
化学方程式:
3.书写离子方程式注意事项:
【课堂练习1】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并将其改写成离子方程式:
(1)写:CuSO4+ NaOH ——
改:
删:
查:
(2)写:CaCO3+HCl ——
改:
删:
查:
(3)写:CuO+ HNO3 ——
改:
删:
查:
(4)写:Fe + H2SO4 ——
改:
删:
查:
【课堂练习2】写出下列中和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
离子方程式
Ba(OH)2 + 2HCl == BaCl2 + 2H2O
Ca(OH)2 + 2HNO3 == Ca(NO3)2 + 2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2KOH + H2SO4 == K2SO4 + 2H2O
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离子方程式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还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3】将下列化学方程式改写成离子方程式,并思考是否所有的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用H+ + OH- = H2O来表示
(1)Cu(OH)2+ HCl ——
(2)NH3·H2O+ HNO3 ——
(3)NaOH + H2CO3 ——
(4) Ba(OH)2+ H2SO4 ——
H+ + OH—= H2O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___的酸碱中和反应。
【课堂练习4】下列各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用H+ + OH— H2O表示的是( )
A.硫酸和氢氧化镁B.盐酸和氢氧化铁 C.硝酸和氢氧化钠 D.硫酸和氢氧化铜
三、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观察实验,完成表格:
溶液混合
实验现象
化学反应方程式
离子反应方程式
NaSO4 +BaCl2
NaOH + HCl
Na2CO3 + HCl
【总结】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就是两种电解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的反应,这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离子共存
1.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生成沉淀: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2)生成气体: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3)生成难电离物: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2.附加条件:
(1)无色溶液:如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等
(2)酸性溶液:如_____________ 等;碱性溶液:如_____________ 等
【课堂练习5】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Mg2+、Cl-、OH- B.H+、Ca2+、CO32-、NO3-
C.Cu2+、K+、SO42-、NO3- D.Na+、HCO3-、K+、H+
2.下列离子组在无色溶液可大量共存的是( )
A.K+、Na+、OH-、Cl- B.Cu2+、Ba2+、NO3-、Cl-
C.Na+、Mg2+、OH-、SO42- D.Ba2+、H+、NO3-、OH-
【过关训练】
A组
1.下列离子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
A. NaCl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B. KNO3溶液与NaOH溶液
C. 稀H2SO4与Ba(OH)2溶液混合 D. Na2SO4溶液与KCl溶液混合
2.下列四个反应可用H++OH-=H2O这个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 Ba(OH)2溶液与稀硫酸 B. Cu(OH)2与稀硫酸
C. NaOH溶液与稀硫酸 D. NH3?H2O与稀硫酸
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和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硫酸溶液Ba2++SO42-BaSO4↓
C.向稀盐酸溶液中加铁3Fe+6H+3Fe3++3H2↑
D.向硝酸银溶液中加盐酸Ag++C1-AgCl ↓
4.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Ba2++OH-+H++SO42-====BaSO4↓+H2O
B.CH3COOH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H++ OH-==== H2O
C.铁与稀硫酸反应:Fe+2H+===Fe2++H2↑
D.硫酸与Cu(OH)2反应:H++ OH-==== H2O
5.下列各组中两溶液间的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的是( )
A.Na2CO3+ HCl ;K2CO3 + HNO3
B.Fe + HCl; Fe + H2SO4
C.BaCl2 + Na2SO4 ; Ba(OH)2 + H2SO4
D.NaOH + H2SO4 ; Ba(OH)2 + HCl
6.在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Na+、K+、SO42-、HCO3- B.Cu2+、NO3-、Cl-、K+
C.Mg2+、Ag+、NO3-、Cl- D.NO3-、Cl-、Na+、Mg2+
7.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在上述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 )
A.CO32-、Cl- B.NO3-、Cl- C.NO3-、SO42- D.OH-、NO3-
8.判断下列离子组在水溶液中能否大量存在,若不能共存,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Na+、Fe3+、Cl-、OH- (2)H+、Na+、Cl-、OH-
(3)Ba2+、K+、SO42-、NO3- (4)Cu2+、K+、SO42-、NO3-
(5)Na+、HCO3-、H+、Ca2+ (6)K+、OH-、Cl-、CO32-
(7)Na+、OH-、HCO3-、Cl- (8)K+、HCO3-、Cl-、CO32-
B组
9.写出与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各两个)
(1)2H++CaCO3 === Ca2++H2O+CO2↑
(2)2H++CO32-=== H2O+CO2↑
10.用一种试剂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杂质(括号内物质),写出所用试剂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BaCl2(HCl)溶液 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2(HCl)气体 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Cl(NaOH)溶液 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O2(CO2)气体 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按步骤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用稀硫酸清洗铁锈(Fe2O3):
(2)三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4)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5)铝与稀硫酸反应:
(6)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
(7)碳酸钠溶液与硝酸反应:
(8)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
(9)碳酸氢钠溶液与硫酸氢钠反应:
(10)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
【收获与反思】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1)
【学习目标】
学会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分析、解释氧化还原反应。
理解被氧化、被还原的概念。
【学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
【预备知识】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以下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 _________反应、_________反应、_________反应、___________反应。
2.指出下列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并标出所有元素的化合价)
(1)2Na+Cl2=====2NaCl _______________反应
(2)CaO+H2O====Ca(OH)2 _______________反应
(3)2KClO3 2KCl+3O2↑ _______________反应
(4)CaCO3 CaO+CO2↑ _______________反应
(5)Zn+2HCl === ZnCl2+H2↑ _______________反应
(6)Fe+CuSO4 === Cu+FeSO4 _______________反应
(7)HCl+NaOH === NaCl+H2O _______________反应
(8)AgNO3+NaCl === AgCl↓+NaNO3 _______________反应
【基础知识】
〖思考1〗请分析下列四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1)CO+CuO Cu+CO2 (2)C + H2O CO + H2
(3)S + O2 加热 SO2 (4)Mg + 2HCl == MgCl2 + H2 ↑
1.从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是否升降看,氧化还原反应是 。
2.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的反应。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否同时发生?为什么?
【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反应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如果是,请从化合价的角度分析。
(1)2Na+Cl22NaCl (2)CaO+H2O === Ca(OH)2
(3)2KClO3 2KCl+3O2↑ (4)CaCO3 CaO+CO2↑
(5)2Al+6HCl === 2AlCl3+3H2↑ (6)Fe+CuSO4 === Cu+FeSO4
(7)HCl+NaOH === NaCl+H2O (8)AgNO3+NaCl===AgCl↓+NaNO3
〖思考2〗有人说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你认为这个说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思考3〗请分析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并试着画出它们之间的交叉分类示意图,然后列举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加以说明。
【课堂练习2】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Fe+2HCl===H2+FeCl2 B.2FeCl2+Cl2==2FeCl3
C.Fe2O3+3CO ==== 2Fe+3CO2 D.2Fe(OH)3====Fe2O3+H2O
【过关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B.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必然同时发生
C.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参加 D.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 ( )
A. 氧元素的得失 B. 氢元素的得失
C. 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D. 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3.在下列反应类型中,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 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是( )
A.是否有氧参加反应 B.是否为置换反应
C.同一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变化 D.是否为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Cu2O+COCu+CO2 B.Cu+2AgNO3=== Cu(NO3)2+2Ag
C.H2+Cl22HCl D.CaCO3+2HCl === CaCl2+CO2↑+H2O
6.反应:2FeCl3+2KI===2FeCl2+2KCl+I2,其中_____元素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被________,_____元素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被________;________发生氧化反应,_________发生还原反应。
7.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 )
A.SO2+2H2O+Cl2H2SO4+2HCl B.SO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Na2CO3Na2SO3+CO2↑
B组
8.分析下列四个反应,回答问题
①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Cu + Cl2CuCl2
③Cl2 +2NaOH === NaCl+ NaClO+ H2O ④HCl+NaOH === NaCl+H2O
(1)氯元素部分被氧化的是_______________
(2)氯元素只被还原的是
(3)氯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是
(4)氯元素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的是
9.请把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的编号填入直线上。
A.2NaHCO3Na2CO3+ H2O+ CO2↑ B.2Na+Cl22NaCl
C.Zn+CuSO4 === ZnSO4+Cu D.2KMnO4 K2MnO4+MnO2+O2↑
E.CaO+ CO2=== CaCO3 F.4FeS2+11O22Fe2O3+8SO2
(1)既属于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2)属于化合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3)既属于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4)属于分解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5)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问题与收获】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2)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掌握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
3.初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预备知识】
1.判断下列反应哪些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NaCl(s)+H2SO4===NaHSO4+HCl ( )
B.C+CO2===2CO ( )
C.Zn+CuSO4==Cu+ZnSO4 ( )
D.2Na+2H2O==2NaOH+H2 ( )
E.2H2O2H2+O2 ( )
2.写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Na Cl H
Mg O C
【思考1】: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基本知识】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从电子转移的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2NaCl H2+Cl22HCl
(1)Na:最外层 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 ,被 ,发生 反应;
Cl:最外层 个电子,易 1个电子,化合价 , 被 ,发生 反应。
在这个反应中, 是还原剂, 是氧化剂。在该反应中发生了电子的 ,钠原子失去的电子数目与氯原子得到的电子数目关系 。
(2)在H2与Cl2的反应中,氢原子和氯原子各以最外层的1个电子组成一个共用电子对,
H:化合价 ,电子对 ,被 ,发生 反应;
Cl:化合价 ,电子对 ,被 ,发生 反应。
在该反应中发生了共用电子对的 。
2.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1)氧化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 电子的反应
(2)还原反应:物质所含元素的原子 电子的反应
(3)氧化还原反应:有 的反应。
(4)氧化还原的本质是有 。特征是反应前后某些元素的 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1】
在Fe2O3+2Al==Al2O3+2Fe的反应中, 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该元素的原子 电子,被 ;而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该元素的原子 电子,被 ;该反应中Fe2O3发生了 反应,Al发生了 反应。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1.(1)氧化剂:是指 电子(或电子对 )的物质,具有 ,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 ,本身被 ,发生 反应。
(2)还原剂:是指 电子(或电子对 )的物质,具有 ,在反应中元素化合价 ,本身被 ,发生 反应。
2.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O2、Cl2、浓硫酸、HNO3、KMnO4、FeCl3等。
(2)还原剂:
活泼的金属单质如:Al、Zn、Fe,以及C、H2、CO等;
【思考2】:下列物质既可以做氧化剂又可以做还原剂的物质,为什么?
S SO2 H2SO3 H2O2 FeCl2
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是 被 后的产物;还原产物是 被 后的产物.
4.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之间的关系: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思考3】:找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① C+CO2 ==2CO ②2H2S+SO2==3S↓+2H2O
③Cl2+H2O==HCl+HClO ④2KMnO4 == K2MnO4+MnO2+ O2↑
例如,对于反应,我们可以用单线桥法标出电子转移
CuO + H2 == Cu + H2O
氧化剂 还原剂
【过关训练】
A组
1.用双线桥法描述下列反应,标出化合价变化,电子得失,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发生什么反应。
(1)2H2+O22H2O (2)4P+5O22P2O5
(3) 2KClO3 2KCl+3O2↑ (4)2HgO===2Hg+O2↑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化剂本身发生氧化反应 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有氧元素参加
C.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还原剂失去电子 D. 氧化反应一定先于还原反应发生
3.关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被还原的物质是还原剂 B.氧化剂被还原,还原剂被氧化
C.失去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是还原剂 D. 氧化剂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
4.波尔多液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是因为铁能与该农药中的硫酸铜起反应,在该反应中,铁( )
A.是氧化剂 B.是还原剂 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D 被还原
5.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其中含有Fe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若加入维生素C,可以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着说明维生素C具有 (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酸性 D.碱性
6.在下列反应中,HCl作还原剂的是( ) ,HCl作氧化剂的是( )
A.HCl+NaOH====NaCl+H2O B. Zn+2HCl====ZnCl2+H2↑
C.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D.CuO+2HCl===CuCl2+ H2O
7.在高温时,水蒸气与灼热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 + H2O CO + H2,其中,水是 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其中,硫是 剂。
B组
8.下列转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完成的是( )
A. H+ →H2 B. MnO4-→ Mn2+ C. CO2→CO32- D. S2-→SO42-
9.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
A.NaCl→AgCl B.H2O→O2 C.KClO3→KCl D.MnO2→MnCl2
10.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 )
A.一定被氧化 B.一定被还原 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11.阿波罗宇宙飞船以N2H4(联氨)和N2O4为推力源,反应温度达2700℃,反应式为2N2H4+N2O4=3N2+4H2O。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属于置换反应 B.联氨是氧化剂 C.联氨是还原剂 D.氮气是氧化产物,不是还原产物
【问题与收获】
。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3)
【学习目标】
1.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2.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学习重点】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的比较及方程式配平。
【基本知识】
1.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相对强弱判断的一般方法
(1、)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
还原性 (失电子能力) 减弱
K+ Ca2+ Na+ Mg 2+Al3+ Zn2+ Fe2+ H+ Cu2+ Hg2+Ag+
氧化性 (得电子能力) 增强
①易失电子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 后, 于得到电子;
难失电子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 后, 于得到电子;
②易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变成 后, 于失去电子;
难得电子的非金属原子得到电子变成 后, 于失去电子;
③氧化性强的物质被还原后,还原产物还原能力弱;
还原性强的物质被氧化后,氧化产物氧化能力弱;
例如:在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Ag+首先被还原,Ag+耗尽后,Cu2+
才会被还原。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具有 性,还原剂和还原产物具有 性。
反应方向是由强到弱,即:
氧化剂 + 还原剂 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 还原剂 还原产物。
CuO + H2 == Cu + H2O
剂 剂 产物 产物
氧化性: > ;
还原性: > ;
【课堂练习1】找出氧化剂、 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比较氧化性、还原性强弱:
①2Na+Cl2=2NaCl ②Fe+CuSO4===FeSO4+Cu
【课堂练习2】有四种物质,已知它们能发生下列变化:
(1)A2++B=B2++A (2)A2++C=C2++A(3)B2++C=C2++B(4)C2++D=D2++C由此可知,各物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还原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氧化性:A2+>B2+>C2+>D2+ B 氧化性:D2+>C2+>B2+>A2+
C 还原性:A>B>C>D D 还原性:D>C>B>A
(3、)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难易(反应条件)的不同
下面三种方法均可以制得Cl2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O2+4HCl(浓) 2H2O+2Cl2
三种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4、)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程度
根据反应Fe+2HCl==FeCl2+H2 2Fe+3Cl2△〓2FeCl3 ,氧化性 >
2.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C+CuO△Cu+CO2 (2)Fe2O3+CO高温Fe+CO2
(3) Cu+H2SO4CuSO4+H2O+SO2
【过关训练】
A组
1.分别用双线桥和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并配平反应方程式。
(1) Cu+HNO3Cu(NO3)2+H2O+NO
(2)Cl2+NaOHNaCl+NaClO3+H2O (3)KClO3 KCl+O2↑
2.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CaCO3+2H+==Ca2++CO2↑+H2O B.2Fe2++Cl2==2Fe3++2Cl--
C.HCO3-+ H+== CO2↑+H2O D.Na2O +H2O==2Na++2OH-
3.在传统的制硫酸的过程中,其关键步骤是:NO2 + SO2===NO+ SO3 ,2NO+ O2 ===2NO2, SO3 + H2O=== H2SO4,据此,对有关物质氧化性的相对强弱顺序判断正确的是( )
A.NO2 ﹥SO3 ﹥O2 B.O2﹥SO3 ﹥H2O
C.NO2 ﹥O2 ﹥SO3 D.O2 ﹥NO2﹥SO3
4.从海水中治取溴,主要反应为2Br-+Cl2==2Cl-+ Br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Br-具有氧化性 B.Cl2是还原剂
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Cl2的氧化性比Br2强
5.已知I--、Fe2+、SO2、Cl--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是:
SO2> I-->H2O2 >Fe2+>Cl--,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 2Fe3++SO2+2H2O==2Fe2++SO42-+4H+ B. I2+SO2+2H2O==H2SO4+2HI
C. H2O2+H2SO4==SO2↑+O2↑+2H2O D. 2Fe3++2I - == 2Fe2++I2
6.从下列各组反应对比中,判断哪种微粒的氧化性最强,哪种微粒的还原性最强。
(1)铁钉浸入CuSO4溶液后,表面会附有红色物质,铜浸入AgNO3溶液后,表面会附有银白色物质。则Cu、Fe、Ag中, 还原性最强;Cu2+、Fe2+、Ag+中, 氧化性最强。
(2)铁钉在氯气中被锈蚀成棕褐色物质(FeCl3),而在盐酸中生成淡绿色溶液(FeCl2)。则氯气分子、氯离子、氢离子中 具有氧化性, 氧化性最强。
7.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方程式,注明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离子反应的书写离子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 , 。
(2)加热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 。
(3)碳酸钠和硫酸反应 , 。
(4)加热高锰酸钾固体 , 。
(5)锌和稀硫酸反应 , 。
(6)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 , 。
在上述反应中,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属于氧化还原的是 。
B组
8.已知X2、Y2、 Z2、W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为W2> Z2> X2>Y2 ,下列氧化还原反应能发生的是( )
A.2NaW+ Z2==2 NaZ+ W2 B. 2NaX+ Z2==2 NaZ+ X2
C. 2NaY+W2==2 NaW+ Y2 D. 2NaZ+ X2==2 NaX+ Z2
9.硫酸铵在高温下分解,产物是SO2、H2O 、N2和NH3 。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由小到大的产物分子是 ( )
A.SO2、H2O 、N2、NH3 B.N2、SO2、H2O、NH3
C.N2、SO2、NH3、 H2O D.H2O、NH3、SO2、N2
10.已知反应 KClO3+6HCl=KCl+3Cl2↑+3H2O ,得电子和失电子的原子个数比为( )
A 1:5 B 5:1 C 1:6 D 6:1
11.在2H2S+SO2===3S↓+2H2O反应中,当有4×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时,得到的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的和为( )
A 2mol B 3mol C 96g D36g
12.先配平下列三个化学反应:
① Cl2+NaOHNaCl+NaClO3+H2O ② CO+O2CO2
③ MnO2+HCl==MnCl2+Cl2↑+H2O
试回答
反应①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反应②中被还原的元素是
反应③中被氧化和未被氧化的Cl-的个数比为
13.氨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产N2、Cu和化合物A 。
(1)写出A的化学式 。
(2)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